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小編遊覽各大網絡小說網站,發現許多網友對哪一本小說是網文界的巨擘,莫衷一是。

所以我就從各大網絡小說平臺採集諸多網文發燒友的意見,不勞艱辛,將他們的意見最終整理五本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

《凡人修仙傳》

書的前期情節緊湊 跌宕起伏 引人入勝 寫的大氣磅礴,中期有一小段個人認為是個敗筆,後期同樣彰顯了作者的強大。

尤其是構思極為新穎 不媚俗 不冗長。

我已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看的凡人,也忘了當初是原因促使我看的,估計也只是無聊吧,凡人的開頭很像誅仙,一個小山村的平凡少年,機緣巧合,進入了修仙屆,一路坎坷,跌跌撞撞,謹慎無比,幸好有著主角光環,先是得到了無敵小綠瓶,之後漫漫修仙路,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裝作無辜的小白兔,打敗每個心懷不軌的大灰狼。從天南,到亂星海,穿越了大草原,去了大晉;煉氣,築基,結丹,元嬰,。。從人界到了靈界,歷經種種磨難,滄桑之後又好處無限。

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我很喜歡凡人這種風格,簡單講就是不作,不華麗,也不平庸,就這麼樸實的進行著,主角運氣不錯,卻又不是YY種馬無限,所有的一切是自己拼來的,坐看雲起雲舒,很真實。我看著書,有時候就感覺主角的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我看著他悲喜哀樂,陪著他滄桑風雨,之後一笑而過。我享受著看這本書的過程,這種感覺不容易,我已經有很多年沒這種感受了,很舒服。

突然覺得以前對忘語苛責過多, 三天兩更雖然很慢, 但他堅持寫並完結了它. 我自問不能堅持寫本小說五年.

凡人的成就有目共睹, 我很懷疑忘語的下一本小說能達到同樣的高度: 塑造一種和已有小說截然不同的世界觀.

另外, 凡人是少有的變現對個體尊重的一本小說.

《將夜》

世間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歸來。

青草吃土,羊吃青草,狼吃小羊,人吃野狼,人死之後,身埋土中,又漸漸腐爛。

若上天有意志,那麼上天也要活下去,想要活下去,就要吃東西。上天自然不吃青草,於是便要吃肉。

人也是肉。

於是昊天便要吃人。

人也想吃肉,更不想被當成肉吃掉。人要活下去,便要與天鬥。

與天鬥,其樂無窮——《將夜》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貓膩最近寫的《將夜》,其中提到一句詩“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有讀者進行了二次改編,成了“天不生貓膩,起點如長夜”,雖有誇張之嫌,卻也比較符合貓膩在網文界的獨特存在。

貓膩筆下的主角總是以復仇者形象出現,熱愛生命卻又極度護短,對生人的冷漠背後是對已認可的人的濃烈的愛,範閒與寧缺此點最明顯。這種恩怨分明的性格設定常常為情節的推動產生諸多助力,也讓讀者大呼過癮。畢竟,自通俗小說興起至今,從未見過通俗小說的主角會以此種狀態存在,劍走偏鋒而或認可,有獵奇成分,但也應當說,走極端的理想主義,已經離我們遠去很久,人性復甦的時刻,貓大神應運而生。故事和性格這兩點,讓貓膩牢牢地抓住了許多讀者的心,他的讀者裡偏執狂恐怕不在少數。

《吞噬星空》

本書講一個少年努力勤奮堅強成長的勵志故事。也講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羅峰為了父母弟弟過上幸福生活努力奮鬥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也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故事。

書中的情節有點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般書中主人翁多少都會因自己的天分成就多少自大,而本書主人翁羅峰一直都那麼低調那麼勤奮,羅峰的成就是有天分也要加上後天自己的努力,特別是看到為磨練刀法身法,獨自一人去荒野區歷練。真是應了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羅峰不是隻努力,而且還很有頭腦,為自己的未來做規劃。

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吞噬星空》的主線清晰,人物形象給人印象深刻,宏大的佈局,看得挺爽。

番茄寫的小說都是前期故事緊湊,立意新穎,後期鋪展太大,東寫西寫,和辰東一樣的問題,都難以把握後期大展開,我比較喜歡吞噬星空的兩部分情節,一部分是地球篇,這裡由於主角弱小,所以作者著重描寫人性,涉及愛情、親情、友情。還有一部分羅峰任監察史時的封疆大吏篇,有一點說的很對,虛擬宇宙科技公司培養他們,目的是培養被統治者,因為他們大部分人都是被更高級的統治者統治的,上層要的是絕對服從命令、能為了大局拋棄個人利益的人,在這裡不少話都含沙射影了現實世界。

《誅仙》

誅仙呢,可以很明顯得看出是一部男人寫的以俠為主的仙俠小說,如金庸之於瓊瑤,男人寫的小說很大程度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格局大,並不像一些披著仙俠皮的言情,強行將男女感情和天下蒼生對立,誅仙更多的是對張小凡這個人的求索的刻畫。無論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還是反問這句話,誅仙的格局早就是不是一個簡而化之的正邪對錯的問題了,而是這世界不僅是黑白兩色,更多是灰色,一念善一念惡,端看如何抉擇,這是誅仙立意上的高明之處,頗有些金庸武俠的感覺。

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誅仙》的複雜的主題,闡釋了作者對世界人生的認識。與同類作品相比,《誅仙》的不同,在於其將一個人的人生之路的種種矛盾,進行了深入的解析。張小凡一心為善,不慎持嘈血珠與攝魂棒這兩種邪物,日漸入魔,被逐出正道。張小凡由正道而入魔,不僅僅是他交友不慎,出現了鬼王之女碧瑤至情至性的摯愛,而是正道的殘忍之行,人性的本能使然。 ——何為正,何為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武俠小說長期以來所試圖表現的光怪陸離的世界和複雜的人性,正是在《誅仙》一書中得到了傳承與發展。 首先,《誅仙》打破了傳統武俠對於“俠義”精神的崇高信仰,而把人性本能放在了第一位,細膩地描述了人物內心個人慾望與現實理想的衝突,展示出對正義與邪惡對立的困惑和矛盾。《誅仙》所展現出的對人性的思考,是超越武俠放諸文學皆準的主題。

《誅仙》的成功之處,無疑在於對傳統武俠“正”與“邪”二元對立觀念的突破,將人性的複雜之處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小說中的蒼松道人,他自私自利,勾結魔教,卻不因利益,只為百年前的萬劍一抱不平,說他重情重義或是助紂為虐,但這卻是一個真實的人。

網文界中的“四大名著”,《凡人修仙傳》和《吞噬星空》皆上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