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我的抗戰

崔永元:我的抗战

7月的國產電影非常強勢。

《我不是藥神》賺走了大家的眼淚,《邪不壓正》引來姜文影迷的集體狂歡,光是這兩部電影,目前就已經奪取了30億左右的票房,吸走了無數人眼球。

而在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兩部電影時,有一部紀錄片卻被大家忽視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

這部講述蒙古族70年電影歷史的紀錄片,被崔永元濃縮在短短的100分鐘影像裡。

雖然藝術價值很高,但影片剛上映就彷佛石沉大海,票房慘淡。

有人說,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就崔永元做得出來了!

可是這些年,這樣的事情他幹得還少嗎?

崔永元:我的抗战

除了這部文獻紀錄片,他送給母校中國傳媒大學的禮物,才是他人生中最瘋狂的事情……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中國傳媒大學,有七個博物館,這裡存放著關於電影、音樂、戰爭、外交等六七個門類的歷史影像資料。

從1985年進入央視,到1996年憑藉《實話實說》走紅,除了主持人的身份外,歷史和收藏,是陪伴崔永元一生的愛好。

2012年,他與母校簽約,把這些個人收藏當成禮物回饋給學校和大眾。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地感受和觸摸歷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這些歷史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題叫作“口述歷史”,記錄的全是幾十年前抗爭老兵經歷的珍貴歷史。

崔永元:我的抗战

當崔永元回國後,他誰也不靠,就靠自己。耗時八年,自己出資,採訪了千餘人次的老兵,完成了一部史詩級的紀錄片——《我的抗戰》

就像他說的:“借錢也好,討飯也好,歷史需要有人來記錄,如果沒人做的話,那就我來。”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果不是因為這部紀錄片,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飛虎隊,在抗戰初期,中國也有一批英勇的航天員。

他們在1939年的重慶拼死保衛祖國,最後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而這時距離他們從航校畢業,僅僅過去了半年。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果不是這部紀錄片,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戰爭時期的婦女有多堅韌頑強。

當時有人在反掃蕩路上生下了孩子,被俘虜後以絕食抗議,日本人對她用盡酷刑,最終把她搶殺,孩子也被摔下了山崖。

而這麼悲慘的對待,僅僅是因為她沒有向他們屈服。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果不是這部紀錄片,我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理解,戰爭時期的愛情有多麼忠貞和堅定。

對張定華一見鍾情的少年徐守源,從昆明追到香港,一路上帶著心愛的姑娘逃避戰亂和追殺,不管情況有多危險,他始終不離不棄。

在他心裡,愛情可以抵擋槍炮。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我的抗战

一句句催人淚下的話語,一幕幕動人的回憶,老人們用自己的經歷為我們還原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就這樣通過無數段採訪被記錄了下來,而在此之前,我們卻只能通過課本和一部分影響資料來了解那段屈辱卻光榮的抗戰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而製作這樣一個龐大的紀錄片,需要巨大的人力支撐。

很多老兵在接受採訪時,話還沒有說出口,就已經淚流滿面。

他們不願回憶起這段痛苦的歷史,對他們來說,那段與日本對峙的黑暗時光那意味著絕望、意味著殺戮。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團隊人員只能在狹小的房間中,等待老人們平緩情緒,和他們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溝通來換取信任。

等到老人們終於打開心結,願意與世人分享自己的經歷,小崔的團隊才會耐心引導他們去回憶那段難忘的歲月。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崔永元對其中一位老人進行了長達六個月的採訪,光是採訪資料,就有將近100小時。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老人們都已上了年紀,有時不能清晰地分辨出腦海中的記憶,需要兒女們來進行引導,使採訪順利進行下去。

而在訪問過程中,崔永元也絕不打破自己的原則,老人們在進行回憶時,團隊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資格打斷,每一位抗戰老兵的記憶都值得尊重。

崔永元也不會對老人進行沒完沒了地提問,他只記錄他們想說的話。

崔永元:我的抗战

為了把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記錄下來,崔永元的團隊時刻在和時間進行著賽跑。

他們採訪的老人平均年齡都在85歲以上,2002年時在雲南採訪過103位抗戰老人,在2007年進行回訪時就已有超過一半的人離開人世……

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就算花費再多的金錢,也要盡全力保留下這些珍貴的影像。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而大部分老兵都是第一次接受採訪,對於這部記錄下他們回憶的片子相當期待。

然而,因為考慮到收視率的問題,電視臺只給這部32集的紀錄片開出了一集1500元的價格,這還是看在崔永元的面子上,不然頂多500。

崔永元不懂,老兵們發自肺腑的血淚回憶只值區區1500元?難道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裡,歷史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嗎?

“我寧願賤賣自己,也不能把這部片子賤賣。”

崔永元:我的抗战

幸好,雖然在電視上已無法播放,這些回憶依然被保留在了網絡上。

而只要這部片子還存在著,歷史就不會被徹底遺忘。

“我要對老兵們負責……”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而這部記錄下戰爭真相的影片,卻是崔永元耗費自己半生精力拍出來的。

因為沒人投資,崔永元的拍攝資金全是自費,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去找朋友借錢。

他曾在綜藝節目中這樣說——

“如果你在路上遇見有人說自己是崔永元的哥們兒,你就問他,崔永元跟你要過錢嗎?他要是說沒有的話,那他就不是我哥們兒。”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錄製《魯豫有約》時,崔永元對魯豫說,他為了能夠得到資金支持,曾連續好幾天和同一個朋友吃飯,因為他想把這件事情說明白,希望對方理解這樣一部片子對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我可做不到這樣的地步。”

“沒辦法啊,這是必須的事情。”

其實他心裡比誰都明白,抗戰老兵的年齡在一天天增長,如果他不趁早記錄下這些影相,就真的沒人會在乎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經常會坐在空蕩的房間裡一遍遍地看老兵們的採訪,然後感概——

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真的太渺小了,生活中受得那點委屈算個屁啊。

什麼房貸車貸,結婚生子,在戰爭、生死這樣龐大的問題面前,都是螞蟻而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的“口述歷史”博物館距今已經做了17年,這十多年中,光是資金投入就已經超過了三億元。

他的團隊親自走訪了5000多人次,記錄下超過兩萬小時的影像資料,照片也收集了超過20萬張。

然而即便這樣,他也沒有把追尋歷史真相的腳步停止。

“我對老兵們很有感情……歷史真的不該被遺忘。”

崔永元:我的抗战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口述歷史”的陣營中,崔永元的團隊在不斷壯大,那些珍貴的回憶也逐漸被人們熟知。

而對崔永元來說,這大概就是他17年來取得的最大收穫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

從之前家喻戶曉的明星主持人,到現在被別人罵作“瘋子”、“傻子”,如今的崔永元經常會做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和演藝圈的人各種撕扯,在網上掀起一場場罵戰,人們關於崔永元的爭議也似乎從未停止。

可在當今社會中,能像他一樣不求回報記錄歷史的人又能找出幾個呢?

崔永元:我的抗战

“這個節目不是個人的,不是崔永元的,不是傳媒大學的,他屬於整個民族。

也許它的價值在今天還看不出來,但等到有一天它的價值顯現出來的時候,大家已經不知道崔永元是誰了。”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民族的鏡子,它不該被遺忘。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今20多年過去,小崔已變成老崔,可不管時光怎樣流逝,也不管有多少罵戰因他而起,就憑他敢於在沒有絲毫外界投入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拍攝的初心,就值得所有人為他鼓掌。

要知道,在這個浮躁社會中單打獨鬥的勇氣,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崔永元:我的抗战

今年年初,崔永元又一次提醒哥們兒錢不夠用了,雖然聽起來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但還是不得不被他對歷史的那份尊重所感動。

“雖然現在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成效,但我覺得這些資料會千百年地流傳下去。”

崔永元:我的抗战

這是個有些飄飄然的年代,安逸的生活讓歷史正在逐漸淡忘。

我們沒法評判這個時代的對與錯,

只是慶幸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

還能有這樣一個人在用心地記錄歷史,真好。

崔永元:我的抗战

人物一覽表

崔永元,1963年出生於天津北辰區,主持人,全國政協委員。1981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1985年畢業後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任記者,客串中國中央電視臺策劃《東方時空》等節目。

1996年以《實話實說》主持人嶄露頭角,受到歡迎。2003年7月開始主持《小崔說事》。2004年既主持又主演《電影傳奇》,在節目中既講故事又演故事,同時監製推出了老電影歌曲聯唱專輯《寧死不屈》。2010年任紀錄片《我的抗戰》總策劃。2011年9月,“崔永元·新銳導演計劃”在北京啟動。

2012年4月14日,主持了第一期《謝天謝地,你來啦》。9月28日和周立波共同主持《小崔說立波秀》。2013年9月22日,崔永元告別央視演出,露惜別意,離職手續辦完後,成立個人工作室。離職央視後加盟河南衛視並作為《成語英雄》的節目嘉賓。

2013年12月16日,正式從央視離職,入職中國傳媒大學任教。

2015年3月25日,由崔永元團隊和東方衛視中心聯合創制的中國首檔社交類談話節目《東方眼》停播。

2017年5月22日,從“反轉鬥士”到“專職商人”,崔永元一隻雞賣300元。

2018年1月31日,登上“2017中國慈善名人榜TOP30”。

父親是部隊軍人,做政治工作的,父母對他的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誠實,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崔永元,父母的榜樣,使崔永元養成了善待他人、坦誠處世的好性格,父母是對崔永元的一生最具有影響力的愛,他把這份愛比喻成父愛就像日出,那樣光明磊落,真摯情深,母愛就像月亮,那樣溫柔無私,慈愛無邊。

外界評價

潛藏在冷峻外表下犀利的批判,時常有不經意而來的經典妙語,縝密的思維和不動聲色的引導,從容自信瀟灑的風度。崔永元另外珍貴的一面,就是做個實實在在的人他的工作間裡有著這樣一副對聯:說天說地莫若說真,話東話西不如話實。真實和坦誠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貫遵循的準則。(騰訊網評)

2007年,崔永元在獲得第五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能夠獲得文藝界最高殊榮的“德藝雙馨”榮譽稱號,這是畢生的追求,莫大的榮耀。可崔永元卻視之為應該恪守的基本要求,這種對名利的淡薄,彰顯了一位電視工作者的高尚藝德和無私境界。(新浪網評)

崔永元從參與並製作《午間半小時》,到策劃並主持《實話實說》、《小崔說事》、《小崔會客》、《電影傳奇》、《我的長征》等,在以一個個突破、一檔檔精品節目帶給中國廣播、電視新氣息的同時,也以自己飽含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職業精神,贏得社會大眾的歡迎和喜愛。特別是他“學會傾聽”、“先做人,後做主持人”、“公共電視應承擔社會責任”等觀點更深得觀眾的讚賞與好評。(人物週刊評)

作為一個成人,一個經濟基礎豐厚的成人,尤其是一個有了名氣的成人的好處,便是可以縱容自己的嗜好。“崔永元愛小人書”已經是傳遍大江南北的舊聞,因而從1997年連環畫開始在中國復甦之時,崔永元便會得道多助地收到每一本國內新出版的連環畫,包裝自然都是一年比一年精美,可是“都特別差,一本好的都沒有!”所以,他更用心地收集老版本了。(新浪網評)

崔永元是一個性情中人。(央視主持人朱迅評價)

【友情提示】

中國經濟學人官方微信號(英文版)全新上線,

親們快來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吧~~~

ChinaEconomist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