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我的抗战

7月的国产电影非常强势。

《我不是药神》赚走了大家的眼泪,《邪不压正》引来姜文影迷的集体狂欢,光是这两部电影,目前就已经夺取了30亿左右的票房,吸走了无数人眼球。

而在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两部电影时,有一部纪录片却被大家忽视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

这部讲述蒙古族70年电影历史的纪录片,被崔永元浓缩在短短的100分钟影像里。

虽然艺术价值很高,但影片刚上映就彷佛石沉大海,票房惨淡。

有人说,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就崔永元做得出来了!

可是这些年,这样的事情他干得还少吗?

崔永元:我的抗战

除了这部文献纪录片,他送给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礼物,才是他人生中最疯狂的事情……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中国传媒大学,有七个博物馆,这里存放着关于电影、音乐、战争、外交等六七个门类的历史影像资料。

从1985年进入央视,到1996年凭借《实话实说》走红,除了主持人的身份外,历史和收藏,是陪伴崔永元一生的爱好。

2012年,他与母校签约,把这些个人收藏当成礼物回馈给学校和大众。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地感受和触摸历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这些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个专题叫作“口述历史”,记录的全是几十年前抗争老兵经历的珍贵历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当崔永元回国后,他谁也不靠,就靠自己。耗时八年,自己出资,采访了千余人次的老兵,完成了一部史诗级的纪录片——《我的抗战》

就像他说的:“借钱也好,讨饭也好,历史需要有人来记录,如果没人做的话,那就我来。”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飞虎队,在抗战初期,中国也有一批英勇的航天员。

他们在1939年的重庆拼死保卫祖国,最后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而这时距离他们从航校毕业,仅仅过去了半年。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战争时期的妇女有多坚韧顽强。

当时有人在反扫荡路上生下了孩子,被俘虏后以绝食抗议,日本人对她用尽酷刑,最终把她抢杀,孩子也被摔下了山崖。

而这么悲惨的对待,仅仅是因为她没有向他们屈服。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理解,战争时期的爱情有多么忠贞和坚定。

对张定华一见钟情的少年徐守源,从昆明追到香港,一路上带着心爱的姑娘逃避战乱和追杀,不管情况有多危险,他始终不离不弃。

在他心里,爱情可以抵挡枪炮。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我的抗战

一句句催人泪下的话语,一幕幕动人的回忆,老人们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就这样通过无数段采访被记录了下来,而在此之前,我们却只能通过课本和一部分影响资料来了解那段屈辱却光荣的抗战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而制作这样一个庞大的纪录片,需要巨大的人力支撑。

很多老兵在接受采访时,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已经泪流满面。

他们不愿回忆起这段痛苦的历史,对他们来说,那段与日本对峙的黑暗时光那意味着绝望、意味着杀戮。

崔永元:我的抗战

团队人员只能在狭小的房间中,等待老人们平缓情绪,和他们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沟通来换取信任。

等到老人们终于打开心结,愿意与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小崔的团队才会耐心引导他们去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崔永元对其中一位老人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采访,光是采访资料,就有将近100小时。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老人们都已上了年纪,有时不能清晰地分辨出脑海中的记忆,需要儿女们来进行引导,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

而在访问过程中,崔永元也绝不打破自己的原则,老人们在进行回忆时,团队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打断,每一位抗战老兵的记忆都值得尊重。

崔永元也不会对老人进行没完没了地提问,他只记录他们想说的话。

崔永元:我的抗战

为了把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下来,崔永元的团队时刻在和时间进行着赛跑。

他们采访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85岁以上,2002年时在云南采访过103位抗战老人,在2007年进行回访时就已有超过一半的人离开人世……

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就算花费再多的金钱,也要尽全力保留下这些珍贵的影像。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而大部分老兵都是第一次接受采访,对于这部记录下他们回忆的片子相当期待。

然而,因为考虑到收视率的问题,电视台只给这部32集的纪录片开出了一集1500元的价格,这还是看在崔永元的面子上,不然顶多500。

崔永元不懂,老兵们发自肺腑的血泪回忆只值区区1500元?难道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里,历史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

“我宁愿贱卖自己,也不能把这部片子贱卖。”

崔永元:我的抗战

幸好,虽然在电视上已无法播放,这些回忆依然被保留在了网络上。

而只要这部片子还存在着,历史就不会被彻底遗忘。

“我要对老兵们负责……”

崔永元:我的抗战

而这部记录下战争真相的影片,却是崔永元耗费自己半生精力拍出来的。

因为没人投资,崔永元的拍摄资金全是自费,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找朋友借钱。

他曾在综艺节目中这样说——

“如果你在路上遇见有人说自己是崔永元的哥们儿,你就问他,崔永元跟你要过钱吗?他要是说没有的话,那他就不是我哥们儿。”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录制《鲁豫有约》时,崔永元对鲁豫说,他为了能够得到资金支持,曾连续好几天和同一个朋友吃饭,因为他想把这件事情说明白,希望对方理解这样一部片子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我可做不到这样的地步。”

“没办法啊,这是必须的事情。”

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明白,抗战老兵的年龄在一天天增长,如果他不趁早记录下这些影相,就真的没人会在乎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经常会坐在空荡的房间里一遍遍地看老兵们的采访,然后感概——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的太渺小了,生活中受得那点委屈算个屁啊。

什么房贷车贷,结婚生子,在战争、生死这样庞大的问题面前,都是蚂蚁而已。

崔永元:我的抗战

崔永元的“口述历史”博物馆距今已经做了17年,这十多年中,光是资金投入就已经超过了三亿元。

他的团队亲自走访了5000多人次,记录下超过两万小时的影像资料,照片也收集了超过20万张。

然而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把追寻历史真相的脚步停止。

“我对老兵们很有感情……历史真的不该被遗忘。”

崔永元:我的抗战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口述历史”的阵营中,崔永元的团队在不断壮大,那些珍贵的回忆也逐渐被人们熟知。

而对崔永元来说,这大概就是他17年来取得的最大收获了。

崔永元:我的抗战

从之前家喻户晓的明星主持人,到现在被别人骂作“疯子”、“傻子”,如今的崔永元经常会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和演艺圈的人各种撕扯,在网上掀起一场场骂战,人们关于崔永元的争议也似乎从未停止。

可在当今社会中,能像他一样不求回报记录历史的人又能找出几个呢?

崔永元:我的抗战

“这个节目不是个人的,不是崔永元的,不是传媒大学的,他属于整个民族。

也许它的价值在今天还看不出来,但等到有一天它的价值显现出来的时候,大家已经不知道崔永元是谁了。”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民族的镜子,它不该被遗忘。

崔永元:我的抗战

如今20多年过去,小崔已变成老崔,可不管时光怎样流逝,也不管有多少骂战因他而起,就凭他敢于在没有丝毫外界投入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拍摄的初心,就值得所有人为他鼓掌。

要知道,在这个浮躁社会中单打独斗的勇气,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崔永元:我的抗战

今年年初,崔永元又一次提醒哥们儿钱不够用了,虽然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不得不被他对历史的那份尊重所感动。

“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效,但我觉得这些资料会千百年地流传下去。”

崔永元:我的抗战

这是个有些飘飘然的年代,安逸的生活让历史正在逐渐淡忘。

我们没法评判这个时代的对与错,

只是庆幸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

还能有这样一个人在用心地记录历史,真好。

崔永元:我的抗战

人物一览表

崔永元,1963年出生于天津北辰区,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客串中国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

1996年以《实话实说》主持人崭露头角,受到欢迎。2003年7月开始主持《小崔说事》。2004年既主持又主演《电影传奇》,在节目中既讲故事又演故事,同时监制推出了老电影歌曲联唱专辑《宁死不屈》。2010年任纪录片《我的抗战》总策划。2011年9月,“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在北京启动。

2012年4月14日,主持了第一期《谢天谢地,你来啦》。9月28日和周立波共同主持《小崔说立波秀》。2013年9月22日,崔永元告别央视演出,露惜别意,离职手续办完后,成立个人工作室。离职央视后加盟河南卫视并作为《成语英雄》的节目嘉宾。

2013年12月16日,正式从央视离职,入职中国传媒大学任教。

2015年3月25日,由崔永元团队和东方卫视中心联合创制的中国首档社交类谈话节目《东方眼》停播。

2017年5月22日,从“反转斗士”到“专职商人”,崔永元一只鸡卖300元。

2018年1月31日,登上“2017中国慈善名人榜TOP30”。

父亲是部队军人,做政治工作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诚实,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崔永元,父母的榜样,使崔永元养成了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性格,父母是对崔永元的一生最具有影响力的爱,他把这份爱比喻成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情深,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外界评价

潜藏在冷峻外表下犀利的批判,时常有不经意而来的经典妙语,缜密的思维和不动声色的引导,从容自信潇洒的风度。崔永元另外珍贵的一面,就是做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的工作间里有着这样一副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真实和坦诚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腾讯网评)

2007年,崔永元在获得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能够获得文艺界最高殊荣的“德艺双馨”荣誉称号,这是毕生的追求,莫大的荣耀。可崔永元却视之为应该恪守的基本要求,这种对名利的淡薄,彰显了一位电视工作者的高尚艺德和无私境界。(新浪网评)

崔永元从参与并制作《午间半小时》,到策划并主持《实话实说》、《小崔说事》、《小崔会客》、《电影传奇》、《我的长征》等,在以一个个突破、一档档精品节目带给中国广播、电视新气息的同时,也以自己饱含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精神,赢得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他“学会倾听”、“先做人,后做主持人”、“公共电视应承担社会责任”等观点更深得观众的赞赏与好评。(人物周刊评)

作为一个成人,一个经济基础丰厚的成人,尤其是一个有了名气的成人的好处,便是可以纵容自己的嗜好。“崔永元爱小人书”已经是传遍大江南北的旧闻,因而从1997年连环画开始在中国复苏之时,崔永元便会得道多助地收到每一本国内新出版的连环画,包装自然都是一年比一年精美,可是“都特别差,一本好的都没有!”所以,他更用心地收集老版本了。(新浪网评)

崔永元是一个性情中人。(央视主持人朱迅评价)

【友情提示】

中国经济学人官方微信号(英文版)全新上线,

亲们快来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ChinaEconomist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