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劃分爲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是我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隸屬於浙江省,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背靠長三角廣闊經濟腹地,如果把長江比作躍向東海的一條巨龍,把上海比作龍首,舟山就是龍首上那顆璀璨的龍珠。舟山擁有1390個島嶼和270多公里深水岸線,是中國第一大群島和重要港口城市,下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常住人口114.6萬人。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舟山市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長江口南側,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洋麵上。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21°3O′~123°25′,北緯29°32′~31°04′之間,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

舟山是我國著名的漁場和海洋漁業的重要基地。素有“祖國漁都”之美譽。有各種魚類317種,蝦類33種、蟹55種,藻類131種,年產量約佔全國海洋捕撈量的十分之一,浙江省的一半。全市有淺海灘塗400餘萬畝,海水養殖開發潛力巨大。外海遠洋捕撈不斷髮展,主要在西非、印尼、阿根廷和北太平洋等海域生產作業。舟山的水產品遠銷日本、 韓國、美國、歐盟和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和長江三角洲等遼闊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較強的地緣優勢,踞我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交匯樞紐,是長江流域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和通道,與亞太新興港口城市呈扇形輻射之勢。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歷史沿革

舟山由是由大小四百多個島嶼組成。諸島之中,以舟山本島最大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舟山群島在春秋時是越國東煉《左傳》、《國語》稱之為甬東或甬句東,即會稽句章縣東海中洲。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海內大定,皇帝欽命為定海,改原定海縣為鎮海縣。定海之名由此而始。

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置置翁山縣,以境內有翁山得名,此為舟山建縣之始。

至大曆六年(771年),因袁晁率起義軍佔翁山而被撤廢縣治。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復設縣,易名為昌國縣。

元初升縣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

洪武二十年廢昌國縣。

至清初,先後兩度遷民。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平定,第二年浙江巡撫趙士麟等以舟山是寧波藩籬,建議駐兵防守。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再次設縣,更名“定海縣”,道光時升為“定海直隸廳”。辛亥革命後,恢復定海縣建制。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分設定海、盙州兩縣。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

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准,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

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1958年象山縣劃歸台州專區。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併成立舟山縣。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

1987年1月23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縣、普陀縣,設立舟山市(地級)。舟山市設立定海、普陀兩區,以原定海、普陀兩縣的行政區域為定海、普陀兩區的行政區域,市人民政府駐定海區。將原舟山地區的岱山、嵊泗兩縣劃歸舟山市管轄。

1994年7月,定海區黨政機關與舟山市黨政機關對口合署辦公。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1994年末,全市轄定海、普陀2區和岱山、嵊泗2縣,共有4個街道、26個鎮、37個鄉,總人口97.99萬人。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舟山市總人口1001530人。其中:定海區369448人、普陀區346237人、岱山縣197483人、嵊泗縣88362人。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2006年末,全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共有9個街道、23個鎮、12個鄉。定海區轄6個街道、7個鎮、3個鄉,34個社區、82個漁農村新型社區、113個行政村。普陀區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24個社區、43個漁農村新型社區、177個行政村。岱山縣轄6個鎮、1個鄉,10個社區、39個漁農村新型社區、93個行政村。嵊泗縣轄3個鎮、4個鄉,8個社區、18個漁農村新型社區、38個行政村。

2013年,舟山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共有13個街道、17個鎮和5個鄉,市政府駐定海區臨城街道海天大道681號。定海區轄昌國、環南、城東、鹽倉、臨城、小沙、岑港、馬岙、雙橋9個街道和金塘、白泉、幹覽3個鎮,區政府駐昌國街道。普陀區轄沈家門、東港、朱家尖、展茅4個街道和六橫、蝦峙、桃花、東極、普陀山5個鎮,區政府駐東港街道。岱山縣轄高亭、東沙、岱東、岱西、長塗、衢山6個鎮和秀山鄉,縣政府駐高亭鎮。嵊泗縣轄菜園、嵊山、洋山3個鎮和五龍、黃龍、枸杞、花鳥4個鄉,縣政府駐菜園鎮。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浙江省劃分為2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祖國漁都”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