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銳評丨疫苗,本質上是社會信任的基礎

7月23日,長生生物的董事長高俊芳和四名高管被吉林省公安部門帶走,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徹底而深入的調查。

據國家藥監局的通報,長生本次疫苗問題,是由一次舉報引發。但是,在過去兩年,長生生物兩次被曝出現疫苗問題,確實不是偶然。相關的事實和證據,相信會隨著調查的深入而被逐步揭露出來,針對整個疫苗行業的大整頓,也會隨之而來。

紅星銳評丨疫苗,本質上是社會信任的基礎

▲2018年7月24日,長生生物已被責令停止生產,目前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均已停產。 圖據東方IC

就目前媒體所披露的信息來看,長生生物所暴露的問題,遠遠不止某個批次的疫苗出問題那麼簡單。長生是一個複雜性的系統,或者說是一種思維,一種經營方式。

這種思維的核心,是為了提高公司的利潤而不擇手段。整個疫苗行業的利潤都很高,而長生又是最高的,它超過90%的毛利潤,甚至高於茅臺,在A股上市公司中領先。

一個企業追求利潤沒有錯,問題在於,疫苗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的屬性甚至和藥品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孩子的疫苗是國家強制注射,由防疫機構集體採購。這種情況下,疫苗就是國家公共衛生產品,除了商品屬性,它還有公共屬性。

長生公司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把這種公共屬性也徹底商品化了。所以,當公司被曝出問題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發自內心的反省和道歉,而是計算一下召回產品帶來的損失。這種本能反應,說明他們已經把利潤至上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他們沒有把疫苗和人聯繫起來,而是把疫苗和錢劃上最簡單的等號。

從這種思維出發,我們就不能理解他們的銷售方式。據媒體報道,長生公司的銷售費用,佔到了成本的相當部分。所謂“銷售費用”,其實就是用來招待那些採購疫苗的相關部門,往往以研討會的形式出現。在山東和河南,媒體都曝光了長生在五星級酒店搞活動的事情。這樣的活動引人遐想,那些參與活動的防疫系統人員,是否是清白的?

一支疫苗從長生的車間出來到最後注入孩子體內,中間要經過多少環節?這些環節是否都有足夠的監管?現在看來,問題非常大。就已經公開的信息來看,長生經常進行行賄,對象既包括中間人,也包括防疫機構的人員。2016年媒體就已經報道過疫苗在流通環節的問題,到現在,這一問題似乎也沒能得到根本解決。

從這種思維出發,我們也就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麼“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既然花錢能夠搞定採購(有時候價格更高也能中標),他們就不會把更多錢投向研發新產品,提高技術水平上,更不會把錢投向國家藥監部門要求的“企業自檢”上面。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讓人發笑的辯解:你購買的疫苗只是“無效”,而不見得是“有害”。產品不合格,有時候就是有效成分不夠,用通俗的話講,是在疫苗中注水。很多父母都很關心孩子所接種的疫苗是否有效,是否真的產生了抗體。在疫苗中“注水”,當然比普通商品注水危害要大得多。

疫苗在本質上是社會信任的基礎。人們相信疫苗是有用的,在被狗咬後注射疫苗才會安心,如果狂犬病疫苗不可信,不要說人與人的關係,就是人與狗的關係也會改變,難怪有人開玩笑說,知道疫苗可能有問題,以後看到狗都要客氣些。這種玩笑背後,有著透骨的悲涼。問題疫苗的受害者大多都是兒童,而他們根本還不知道成人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

長生公司所引發的疫苗危機,影響註定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破長生易,現在人們確信,長生公司將受到應有的懲罰;重拾信心難,此後就和當初的到香港買奶粉一樣,有多少父母會選擇出去打疫苗呢?

在清楚個案所帶來的威脅後,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思考作為一種思維的“長生生物”,如何從內在結構上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這或許是一個比處罰和監管都更重要的問題。

END

文丨張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