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炮」毛瑟C96:心中永恆的經典 歲月磨滅不了它的榮耀


毛瑟C96是德國生產的世界上最早的自動手槍之一,而在我國都喜歡稱之為盒子炮,是二戰時期我國最常裝備的手槍,那時擁有一支盒子炮是莫大的軍人榮耀。

那個戰爭年代,毛瑟手槍在我國大量仿製和生產。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至少有300萬支毛瑟手槍在中國的軍工廠或民間作坊中生產出來,可見那個時候,國人有多喜歡這款手槍。

盒子炮槍長一般是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大裝彈量使得毛瑟軍用手槍有著非常好的火力持續性,足以滿足近距離殘酷作戰的火力需要。

德國原裝的槍匣子為了充當槍托來設計的,使其變身為短距衝鋒槍。盒子炮有個很令人不解的地方,標尺最大竟達到了1000米。不過別說1000米,就是在200米距離上也只能打哪指哪,學名叫“瞎蒙”。因為毛瑟手槍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米,這還是使用槍托的狀態。

盒子炮的正式裝填方式, 和毛瑟步槍相同,不過用的是10發裝的橋夾, 由上方壓裝, 無論是7.63mm或是9mm, 都可使用相同的橋夾, 如果沒有, 5.56x45mm的橋夾也可以湊合著用。 固定彈匣型如果沒有橋夾, 幾乎無法使用, 需要一手拉住槍機, 一手裝彈, 再同時用兩腿把槍夾住。


毛瑟槍廠僅在一戰時期獲得了德國陸軍的一個訂單,緊急生產了13萬把C96毛瑟全自動型軍用手槍,用於塹壕爭奪戰,這是毛瑟在歐洲大陸唯一的大訂單。

“盒子炮”雖然好用也受歡迎,但也有其致命缺點,那就是後坐力太大,射擊時槍口容易往上跳,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使用毛瑟手槍是很難打準的。

當時盒子炮的研製國德國因為它的各種缺陷,二戰時已經逐步將毛瑟C96淘汰。而為了提高射擊精準度,中國人奇思妙想,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找到可以避免槍口上跳的方法。

據說那個戰爭年代國人喜歡在使用“盒子炮”時,都會把它的“準星”銼去,這樣就不會容易掛住腰帶,提高抽槍速度,不用瞄準,抬手就有。當然啦,想要達到這種熟練程度,肯定少不了長久的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