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業績下滑,多元化發展受困,此時進軍大健康產業能成功嗎?

娃哈哈目前的經營情況並不理想,公開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已從2013年的峰值782.8億元,下滑至2016年的455.9億元。與此同時,娃哈哈在白酒、奶粉、服裝等領域的佈局也均陷入了困境。此時進軍大健康產業能成功嗎?

娃哈哈業績下滑,多元化發展受困,此時進軍大健康產業能成功嗎?

要回答娃哈哈進軍大健康產業能否成功,還得先看看娃哈哈的業績為什麼下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

從外部來看,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娃哈哈的產品雖然多達上百種,但稱得上主打產品的,不過是AD鈣奶、八寶粥、瓶裝水和營養快線寥寥幾種。除了飲用水,曾經紅極一時的AD鈣奶和營養快線,如今再提起,人們只會想起“飲料”二字。再怎麼宣稱營養豐富,終究還是飲料,而飲料,在現在消費者的觀念裡,本身就註定了跟營養不會有太親密的關係。

娃哈哈業績下滑,多元化發展受困,此時進軍大健康產業能成功嗎?

從外部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娃哈哈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持續推出緊跟潮流的新品。而爆款產品的後繼乏力,則無疑跟娃哈哈的內部管理有莫大的關係。在互聯網經濟大潮席捲之下,許多傳統企業都不得不謀求變革,比如張瑞敏就在海爾啟動了自我顛覆式的改革,宣稱要把海爾變成平臺型生態系統,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自主性和創新能力。

而相對的,據傳在娃哈哈內部,宗慶後的“親力親為”導致團隊發揮受到極大的限制,人才隊伍非常薄弱。這就使得娃哈哈的創新能力不足,自營養快線以後,再也沒有推出一款稱得上爆款的明星產品。娃哈哈要轉型是必然的,否則只能等死。而且進軍大健康產業的大方向是對的,像阿里,早就開始佈局健康產業了。

娃哈哈業績下滑,多元化發展受困,此時進軍大健康產業能成功嗎?

只是,經過八九十年代的盛極而衰,保健品是不是一個好的突破口,還存在相當大的疑問。“藥食同源”的概念很好,但是能不能落地,還要看能不能實打實地做出拳頭產品。而要開發出新產品,關鍵還是在於娃哈哈能否顛覆自身,從宗慶後開始,然後進行全面的企業架構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