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同事眼中的「排爆英雄」王厚鑫

昔日部隊爆破手、如今公安排爆人,37年來,他一直“行走在刀尖之上”“與死神跳舞”。55歲的他,已是一頭華髮,但依然戰鬥在排爆一線。他用自己的行動彰顯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本色,詮釋著一顆永不改變的初心。

亲人同事眼中的“排爆英雄”王厚鑫

37年與爆炸物品打交道、16年排爆生涯、58個爆炸物現場、排爆1000多枚。面對生死考驗,他勇於擔當,不曾退縮。他一肩挑起黨、國家、人民利益的泰山之重,一肩挑起人民警察的職業榮光。

女兒眼中的王厚鑫:我的榜樣 媽媽的驕傲 但總讓我們擔驚受怕

王蕾是王厚鑫的女兒。記憶中父親的形象從她3歲以後才逐漸清晰起來。

父親總是笑眯眯地,不論遇到什麼困難,父親總是微笑著面對。長大後的女兒才明白,這雲淡風輕的背後是父親無數次直面生死考驗的人生。

小時候, 女兒不知道炸彈為何物,父親也從來沒有告訴她那些直面生死的場景。

母親最擔心父親回家後接到單位的電話,父親總是掛掉電話什麼話都不說就出門了,有時甚至一邊接電話一邊急匆匆地走出家門。

有一次,女兒哭著抱住父親不讓他出門,父親蹲下身,笑眯眯地摸了摸我的頭說:“小丫頭不怕,你要相信爸爸,爸爸等一下就回來,如果爸爸不去排除危險,許多人就會受到威脅。”

再大一點,父親偶爾在工作回來也會和她們說說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雖然他說得輕描淡寫。

父親喜歡下圍棋,空閒時與人下棋經常能達到忘我的狀態。這對父親而言也是一種修行,排爆就好像在和死神對弈,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只有冷靜、冷靜、再冷靜,細心的運用專業知識技能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父親還是一個嚮往田園生活的人,除了下棋就是擺弄擺弄花草,我以前笑他大男人“沾花惹草”,他卻笑笑說這是熱愛生活,現在我明白,這更是熱愛生命。

一次,全家人正在吃晚飯,父親電話響了,撂下電話,父親就出門了。

母親以為父親很快就能回來,一直到第三天,父親還是沒有消息,外面傳來永康發現很棘手的炸彈物品。

在度日如年的等待中,“吱呀”一聲,門被打開了,父親笑眯眯地說:“我回來了。”

母親的眼淚奪眶而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是這個家的依靠。

父親是個孝子,特別是照顧奶奶上,可以說是事無鉅細,無微不至。他常叮囑我說,女孩子要賢惠些,要經營好一個家庭,讓親人們感覺到家的溫暖。

父親是我的榜樣,也是全家人的驕傲。

亲人同事眼中的“排爆英雄”王厚鑫

特警支隊副支隊長眼中的王厚鑫無限忠誠高度負責愛崗敬業

“平常工作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這是王厚鑫同志的最真實的寫照。

從警以來,王厚鑫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二等功1次,榮獲“全國模範軍隊轉業幹部”“金華市第二屆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是金華公安戰線的傑出代表,是全國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學習的楷模。

王厚鑫出身於江西省泰和縣禾市鎮瓦塢行政村的一戶清貧農家,村子位於有“中國革命搖籃”之稱的井岡山東麓。小時候茶餘飯後總喜歡聽大人講毛主席帶領紅軍打仗的故事,而勤勞善良的母親總是教導他要“老老實實、清清白白做人”,就這樣紅色的種子慢慢地深埋在他的心底。

王厚鑫是那個年代村裡為數不多的“高中生”。1979年,高中畢業的王厚鑫在村裡小學當民辦教師。兩年後的一天,村支書找到王厚鑫:“厚鑫,現在在招兵,你是老師應該帶頭,聽從祖國的召喚。”王厚鑫毫不猶豫地說:“好!”

穿上軍裝後,王厚鑫系統學習了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思想,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黨的忠誠、對共產主義堅定信念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當時部隊鑑於王厚鑫優秀的表現,提出讓他去學駕駛,那時在社會上學開車要花很多錢,而部隊是免費學習。這時,指導員卻對他說,現在有一個報考軍校的機會,希望你能為連隊爭光,考上軍校,進一步擔當起保衛祖國的重任。王厚鑫毫不猶豫地說:“好!”

通過一級一級考試,王厚鑫最終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工程兵學院(現國防科技大學工程兵學院),在學院王厚鑫表現非常優秀,成為了學員隊連長,並且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王厚鑫總是充滿感激的地說:“是部隊改變了我的命運”,並驕傲地說:“每個人都有青春,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芳華,但幸運地是我有。”21年的部隊磨礪,王厚鑫身上多了軍人的忠誠與擔當。

2002年,王厚鑫從部隊正營轉業。當時金華市公安局正在四處尋覓排爆專業特殊人才,市局領導看到王厚鑫的履歷後便找到了他,讓他發揮在部隊學習到的特長,從事公安排爆專業。王厚鑫毫不猶豫地說:“好!”

一聲“好”,老王在排爆手這個崗位上,一干便是16年,當有榮譽和掌聲時,他都會說:“這是我的責任。”

王厚鑫從警16年,處置了58個高危排爆現場,排爆1000多枚炸彈,面對生死考驗,他勇於擔當,不曾退縮。

每次出現在高危涉爆處置現場,瞭解完情況後,王厚鑫一般只說一句話:“你們退後,讓我們來!”

每次要拆除炸彈提取證據時,他都會一把攔住徒弟們,果斷地說:“我年紀大,讓我來!”

每次要轉移高危炮彈時,需要開車運送炸彈時,他又說:“你們還年輕,讓我來!”

王厚鑫平時很隨和,但在處置現場有時卻很固執。有一次出現場,我組織警力將半徑500米的現場進行了封控,在封控的6個多小時中,王厚鑫三次過來和我講,抓緊處理,讓老百姓等這麼久,我心裡實在過意不去。

但等要銷燬這枚炮彈時,王厚鑫卻堅決喊停。他發現有黃色液體滲出,懷疑是細菌彈,他說如果就這樣引爆,萬一細菌擴散,我們就是禍害當地老百姓的罪人。

他冒著自己被感染的風險,在現場經過反覆求證和化驗,確認不是細菌彈,才最終引爆。

亲人同事眼中的“排爆英雄”王厚鑫

“爆破”“排爆”,一個是摧毀,一個是拯救,兩者截然相反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一個營級幹部到一個普通民警,王厚鑫沒有怨言,在新的領域埋頭幹了起來,一干就是16年。

王厚鑫說,在排爆手的世界裡,機會永遠只有一次,每一次都要竭盡所能做到100%的確定。他以精湛的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一次次排除險情。100%的成功率背後,是200%的努力。

他眼觀六路:凡是與排爆有關的資料、案例他都一一剪輯保存。他耳聽八方:聽說什麼地方處置了爆炸物,都會千方百計聯繫瞭解詳情。

“我不僅看成功的案例,也看失敗的案例,越學習越感覺自己知識匱乏。”王厚鑫這些年他整理的學習筆記和排爆記錄就有13萬多字。

“製造炸彈的人不一定具備高智商,但每個人思維不同,出牌方式也就不同,絕不能按照常規的方法去破解。”王厚鑫介紹,以前在部隊裡接觸的炸彈都是正規的,有統一的規格和型號,但現在碰到的土製炸彈五花八門,憑各式各樣的包裝外表,根本沒法判斷“內臟”的構成,“每一個可疑爆炸物,都是一個未知數”。

對於自製炸彈的處置有“拆除、摧毀、銷燬”三種方式,拆除是最危險的一種,排爆手一般不會選擇這個方式來處理,然而,王厚鑫通常卻會首選拆除,為什麼他要做出這樣一個冒險的決定呢?王厚鑫說,一是為了固定犯罪證據,二是更是為了分析瞭解炸彈的內部構造,以便留下更多的研究資料。

只有技高一籌,方能決戰決勝。2013年6月,針對“三改一拆”中發現的戰爭年代遺留炮(炸)彈明顯增多的情況,他帶著問題返回母校國防科技大學進行研究攻關,所撰寫的《淺談危爆物品安全管理》在省公安廳網站及《安檢與排爆》雜誌上發表。

面對高強度的工作,鐵人也有吃不消的時候,何況王厚鑫已近6旬。王厚鑫私下也會對我說:“現在我有點力不從心了,年紀大了,體能下降,眼睛花了,手也會抖,希望我的徒弟趕緊成熟起來。”

現在,金華市公安局已成立“王厚鑫工作室”,通過傳、幫、帶,成功培育出一批優秀的業務骨幹,為打造全市公安安檢排爆隊伍付出了大量心血。王厚鑫說,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排爆手,讓事業後繼有人。如今,“讓我來”這句話也成為徒弟們的口頭禪。

37年的執著與堅守,他用37年的青春與熱血,做出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莊嚴承諾。

王厚鑫作為千千萬萬人民警察中的一員,心中有魂、腳下有根,堅守平凡又不甘平凡的崗位,用實際行動生動展現了新時代警察的絕對忠誠、擔當有為的精神風貌。

(杭州網 記者 李建剛 通訊員 陳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