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生是淒涼的嗎?李清照的詞是何風格?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李清照生於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於建康(南京),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淒涼中度過了晚年。

她的人生是淒涼的嗎?李清照的詞是何風格?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

李清照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她在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李清照文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

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裡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由此構成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後漢書》中就有這樣一位女中豪傑。這位突然被休的夏宋代。宋代婦女離婚時,不僅家裡的資產夫妻一人一半,甚至還可以帶走用嫁妝購置的財產,因此,宋代婦女離婚才叫真正的揚眉吐氣。

李清照18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公元1129年,趙明誠死於湖州,一段將近30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當時北宋滅亡,戰亂不斷,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俱疲,不久改嫁一個叫張汝舟的人。

張汝舟結婚的初衷,是看中了李清照攜帶的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在李清照不願意將這些東西與他共享時,他馬上露出原形,不僅惱羞成怒,還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於是,李清照決心和張汝舟離婚,並告發張汝舟有欺君之罪。判決結果當然是李清照勝訴,張汝舟被髮配到柳州。儘管李清照因此被判坐牢兩年,但在當地官員的關照下,她僅僅坐了9天牢便被釋放。如此,李清照在這場離婚大戰中,不僅成功地離婚,而且保住了自己的全部財產。

名人介紹

她的人生是淒涼的嗎?李清照的詞是何風格?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她的人生是淒涼的嗎?李清照的詞是何風格?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滿庭芳·殘梅》原文翻譯及賞析

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閣樓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將白晝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畫廊裡,發現這裡非常深幽。

篆香燒盡了,日影移上簾箔了,才發現黃昏將近。我喜愛梅花,自己種的江梅漸已長好,為什麼一定要再臨水登樓賞玩風月而荒廢了時光呢。

沒有人來找我談話聊天,如今在這樣的寂寥環境裡獨自面對梅花,就好像當年何遜在揚州對花彷徨。

梅花色澤美豔,它雖不像別的花那麼畏懼霜雪,但畢竟嬌弱,難以禁受寒風冷雨的摧殘。又是誰吹起橫笛曲《梅花落》,吹動了我的愁緒。

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雖然梅花蹤跡難尋而它情意長留。

我很難說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個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橫斜優美的姿影,從這姿影裡還能顯示出梅花的俊俏風流。

她的人生是淒涼的嗎?李清照的詞是何風格?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註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⑵篆(zhuàn)香:對盤香的喻稱。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邊之梅。⑷臨水登樓:語出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之句。

⑸渾似:完全像。

⑹何遜在揚州:語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之句。何遜(約480—520):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情辭宛轉、意味雋美,深為唐宋詩人杜甫和黃庭堅所讚賞。

⑺韻勝:優雅美好。⑻難堪雨藉:難以承受雨打。⑼不耐風揉:《樂府雅詞》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詞》第二冊均作不耐風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橫笛:漢橫吹曲中有《梅花落》。⑾掃跡:語見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掃跡。原意謂掃除乾淨,不留痕跡。此處系反其意而用之。

【作品鑑賞】

《滿庭芳·小閣藏春》雖是一首詠梅詞。卻是作者當時生活、感情的真實寫照

這是李清照的詠梅詞之一,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寫個人情思;堪稱詠物詞中的佳作。詞的起筆與詞題好似無關,但卻描繪了一個特殊的抒情環境。前人稱這種寫法為先盤遠勢。作者首先寫出了她住處的寂寞無聊: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小閣即小小的閨閣,這是婦女的內寢,閒窗即表示內外都是閒靜的。藏與鎖互文見義。美好的春光和充滿生氣的白晝,恰恰被藏鎖在這狹小而閒靜的圈子裡。唐宋時富貴之家的內寢往往有廳堂相連結。

小閣設畫堂裡側。春光和白晝俱藏鎖住了,暗示這裡並未感到它們的存在,因而畫堂顯得特別深幽。深幽極言其堂之狹長、暗淡、靜闃。作者已習慣這種環境,似乎還滿意於它的深幽。古人愛尚雅潔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種中古時期的高級盤香。它的燒盡,表示整日的時光已經流逝,而日影移上簾箔即說明黃昏將近。從所描述的小閣、閒窗、畫堂、篆香、簾箔等情形推測,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層社會中的婦女,富貴而安閒,但環境的異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

手種江梅漸好是詞意的轉折,開始進入詠物。黃昏臨近之時,女主人公於室外見到親手種植的江梅,忽然產生一種欣慰。它的漸好能給種樹人以安慰;欣賞手種江梅,又會有許多往事的聯想,因而沒有必要再臨水登樓賞玩風月了。除了對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於應賞玩的景物都失去了興致。

《滿庭芳·小閣藏春》李清照擺脫一般詠物之作敷衍故實的習徑,而是聯繫個人身世,抒發對殘梅命運的深深同情

詞上闋的結尾,由賞梅聯想到南朝文人何遜迷戀梅花的事,使詞情的發展向借物抒情的方問過渡,漸漸進入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梁代天監(梁武帝年號,502—519)年間,何遜曾為建安王蕭偉的水曹行參軍兼記室,有詠梅的佳篇《揚州法曹梅花盛開》(亦作《詠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於此詩下注雲:遜為建安王水曹,王刺揚州,遜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詠其下,賦詩云雲。

後居洛思之,再請其任,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花仿惶,終日不能去。何遜對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悶情附著所致。杜詩有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李清照用何遜之事,又兼用杜詩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遜在揚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環境裡面對梅花,遂與何遜身世有某些共鳴之感。

詞人善於擺脫一般詠物之作膠著物態、敷衍故實的習徑、而是筆端充滿豐富的情感,聯繫個人身世,抒發對殘梅命運的深深同情。從來知韻勝,是她給予梅花整體的讚語。韻是風韻、神韻,是形態與品格美的結合。梅花是當得起韻勝的,詞人肯定了這一點之後,卻不再多說,轉筆來寫它的不幸,發現它零落後別有一番格調意趣。藉與揉也是互文見義,有踐踏摧損之意。梅雖不畏寒冷霜雪,但它畢竟是花,仍具花之嬌弱特性,因而也難以禁受風雨的踐踏摧損。這是花的命運。

她的人生是淒涼的嗎?李清照的詞是何風格?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滿庭芳·小閣藏春》全詞意境相諧,詞調低沉,風格深婉,語言輕巧

由落梅的命運,作者產生各種聯想詞意呈現很曲折的狀態。由落梅聯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虛寫,以此表現落梅引起作者個人的感傷情緒,造成一團濃愁而難以排解。但作者又試圖進行自我排解,詞情為之一變。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說明其飄謝凋零,丰韻不存。這本應使人產生春恨,遷恨於春日風雨的無情。但詞人以為最好還是莫恨,須信道、掃跡情留。掃跡即蹤跡掃盡,難以尋覓。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是補足情留之意。難言處是對下闋所表達的複雜情感的概括,似乎還有與作者身世的雙關的含意。

想象一個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橫斜優美的姿影。從這姿影裡還顯示出梅的俊俏風流,應是它掃跡後留下的一點情意。也許明年它又會重開,並帶來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突出了梅花格調意趣的高雅,使全詞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讚美了一種飽經苦難折磨之後,仍孤高自傲,對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關於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因缺乏必要的線索而無法詳考,但從詞中所描述的冷清寂寞無人到的環境和表現凋殘遲暮難言的感傷情緒來看,它應是清照遭到家庭變故後的作品。

這種變故使清照的詞作具有淒涼悲苦的情調。因而在詠殘梅的詞裡,不難發現作者借物詠懷,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厚,達到了意與境諧、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難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寫照還是詠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寫離別相思和悲苦情緒的作品一樣,詞語輕巧尖新,詞意深婉曲折,表情細膩,音調低沉諧美,富於女性美的持徵,最能體現其基本的藝術特色。這首《滿庭芳》不僅是《漱玉詞》中的佳作,也應是宋人詠物的佳作之一。

【名家點評】

四川大學教授邱俊鵬《讀〈滿庭芳〉》:詞的下闋即從見梅而動詩興,過渡到詠梅。先用逆筆,言人只知梅以韻勝,只知賞梅,卻不知梅亦禁不住風雨的揉踐、侵凌,不知愛梅,更不懂惜梅。從而流露出詩人愛梅、惜梅的一貫思想和感情。正由於這種愛與惜,詩人才面對即將飄零的梅花,傾吐出真摯的心聲:莫恨香消玉減……疏影尚風流。而莫恨、須信道、難言處,層層轉折,愈轉愈深,表現出詩人對梅的深切撫慰與無限傾慕、眷戀之情,以及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而一掃詞的上闋那種孤寂、索寞的情調。全詞就這樣以手種江梅漸好為樞紐,以何遜見梅而動詩興作為過渡,把詞的上闋主要寫人,下闋主要詠梅緊密地聯繫起來。特別是詞的下闋,從愛悔、惜梅,到安慰梅,而堅信疏影尚風流,不僅表現抒情主人公與梅情感交流,而且達到人梅難分的境界了。不是嗎?疏影尚風流是梅特有的姿質,恐怕也是詩人的寫照吧!(《李清照詞鑑賞》)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長孫崇恩:上闋寫人。小閣藏春以下五句,描寫深暗環境,接著手種江梅更好兩句,抒賞梅之情;無人到三句,發寂寞之感。這一闕由閨房而庭院,由賞梅人的環境而抒懷,婉而有致,宕而有序。下闕詠梅。先言梅花韻勝,接著筆勢急轉,寫梅花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怨恨冷風淒雨對梅花的摧殘,蘊含愛梅惜梅之情;莫恨、須信道、難言處五句,詠歎梅花孤高不俗、瀟灑不羈的風度。這一闋由愛梅、惜梅而詠梅,層層曲折,跌宕生姿。全詞賞梅亦自賞,詠梅亦自詠,表現了女詞人堅貞不屈、鄙棄庸俗的胸懷。(《李清照詩詞選》)中國李清照辛棄疾研究所所長劉瑜:林(指林逋詩《山園小梅》)、李(指李清照此詞)、陸(指陸游詞《卜算子·詠梅》)三首詩詞,都是詠梅的詩詞,都是託物言志的。林詩託梅花自贊其高雅芳潔;陸詞託梅花自喻其高風亮節;李詞託梅花讚頌愛情。在各有寄託這點上是相同的。然而林、陸詠梅的詩詞,從字面上說通篇都是寫梅的。李詞則不然,把詠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動中,加以描寫和讚頌,把相思和詠梅結合起來,自成高格,正是易安匠心獨運處。(《李清照全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