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导语

因为这次的采访对象是拥军模范兵妈妈齐亚珍,我不自觉地便多带了几分严肃的心理状态。一早,齐阿姨给我发来微信:“我在这里等你。”紧跟着发过来的便是一张湖畔垂柳蓝天白云的照片,瞬间给我们的见面增加了几分景致。在大明湖畔百花洲里大垂柳下的木桌边我们坐定,阿姨指指桌子上一只青花瓷小海碗说:“我提前把茶给你晾好了,快尝尝我们的大碗茶,泉水泡的。”茶碗边上是一颗洗得干干净净的苹果。齐阿姨看起来干净利索,活力满满,我说:“阿姨,您看着不像65岁啊!”齐阿姨幽默地揶揄道:“66,66,马上就66了。”我严肃的心态不自觉地带上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百花深处”的节奏感,这真是个有趣的老太太!

受访者|齐亚珍

编 写|周 丽

与兵结缘 兵妈妈的拥军之路

齐亚珍这个年龄的人,许多都是从小怀揣从军梦的。“我从小就喜欢军人,看了那些战争的影片,看了雷锋、黄继光这些英雄的事迹,很羡慕他们,也想当一名军人,但是女孩子当兵非常的难,从军梦没有实现。”

齐亚珍说。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从军未能如愿,齐亚珍就努力在拥军路上做出成绩。96年7月31日,作为部队义务辅导员的齐亚珍,被邀请到部队搞活动,中午和战士们一起吃饭。“就有一个叫温中军的小战士,他不吃饭,一直拉着我的手,我就觉得一个陌生男孩子,怎么对一个陌生女人又拉衣服又拉手的,我想这孩子一定有什么故事。”齐亚珍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个纪律没合口的孩子,16岁父母先后去世了。“我就知道了,这孩子需要母爱!”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8月3号,齐亚珍把小战士温中军请到家里做客,他兴奋地一夜没睡觉。可口的饭菜、全家人的热情款待,温中军激动地说:“既然来了,我就要认爸爸妈妈!”他站起来敬了齐亚珍和丈夫一杯酒,齐亚珍的第一个兵儿子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全国各地海陆空、武警、消防都许多叫齐亚珍妈妈的兵孩子。“喊妈的孩子太多了,但大部分是一些孤儿、单亲的战士,或者患有白血病、尿毒症、肝病的战士,这些还是比起普通战士更加需要关心。”

齐亚珍说,现在部队对战士各方面的保障,越来越健全,她认为物质上帮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母爱,需要交流。“以前没有手机,部队的新战士就盼着父母来信,通讯员一来,好多孩子开心地一哄而上。但是,对没有父母的孤儿战士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别人有信,他们没有,就很难过偷偷上一边流泪。但是认识我以后,我就像妈妈一样给他们写信,通讯员来了,他们也会很自豪地说,哎呀,我妈妈来信了!”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齐亚珍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写8封信,写到凌晨3、4点钟,有时晕头转向就把那信装错了信封。齐亚珍觉得效率太低,就开始学电脑,因为没学过英语,拼音也对不上。齐亚珍就让当时住在家里的老大兵儿子,把指法拼音写成小纸条,走哪儿背哪儿,连上厕所都要背上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齐亚珍把英语字母和拼音字母都对上了,可以练习打字,大大提高了效率。

“现在,你们年轻人会的,我也基本上都会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落后,因为我觉得这样更便捷,比写信时方便多了。写信的时候,边防哨所10天半个月也收不到,但是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再说一些社会救助、贫困家庭救助,你要亲自跑,要花很多的钱,农民工被拖欠薪资,老红军老功臣待遇不公平,属于哪个部门我就找哪个部门,现在一条短信、一封邮件一发,许多问题就解决了。高科技的东西还是好,做新一代的兵妈妈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齐亚珍说。

齐亚珍认为拥军工作不仅科技手段要创新,就连精神面貌也不能落后。“它不是赶不赶时髦,潮不潮的问题,是时代需要我们这样去做。以前的那些拥军老妈妈,裹着小脚,穿着大黑褂子。但是作为我们虽然也年岁大了,比如说我66岁了,但是我要上部队,我要打扮的鲜艳点,我们的演员去部队,我都要求要穿得喜庆,一定要给孩子们一种新的感觉,让孩子们一看:

这妈妈们一个一个很精神,很有活力。虽然年纪老了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但是我们心态年轻,要多给人一些快乐、阳光、灿烂、向上的东西!”

水无常形 公益无需特定限制

齐亚珍做了24年公益、22年拥军工作,问起做公益的初心。她说:“不是哪一天突然去做的公益,而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因为父母就是好善乐施。灾荒年,我们家11口人,家里人饿得起不来床,我爸爸在粮库工作,他一粒粮都没有往家拿;那时候孩子多,大人多,针线活儿没有缝纫机,我妈妈都是自己一针一针地做,这种情况下她还是要帮邻居做这些事情。做小孩儿时,做小孩儿能做的事情,到老了做老人能做的事情。怎么去关心别人,怎么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公益的心。”

兵妈妈是齐亚珍的标签,但她认为做公益不应该有固定模式。“兵妈妈从字面上看,就负责兵这一块儿,但是那些当兵的孩子家里的利益受到伤害了,他们在部队不安心,他们求助你了,你就要去管啊。再说一些社会上生活无助的人,通过各方面打听找来了,你说你去做不做?你说你是兵妈妈你应该不管的,但是看到这些你不忍心不管。我觉得做兵妈妈,就不能有固定的模式,不能只管兵的事,其他的事儿不管。老百姓需要的事情,你都要尽心尽力的去做。”

伤病残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监狱妇教所帮扶,农民工讨薪,齐亚珍说:自己知道这样做得太杂了,但是对于无助的来说,她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以只有尽力去做,不会去在意,这事儿有没有主题,是不是兵妈妈份外的事情。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最近,济南泉城免费大碗茶受到了全国游客和媒体的关注,而这正是齐亚珍和“旅游啄木鸟”共同努力的结果。济南旅游啄木鸟是济南日报和旅发委组织的民间公益组织,专门针对旅游行业不良的现象做服务。齐亚珍说:

“我们啄木鸟是旅游行业的监督员、调解员、引领员、宣传员、联络员。游客和旅游单位发生矛盾,我们是第三方,作为调解员,不站在任何一方,可能更有一些可信度;我们看到社会中好的东西,都会通过镜头、笔、网络发表出来,发扬社会的真善美;景点哪里不好,有垃圾,我们也会用镜头拍出来,督促改进;游客需要指路,老人出行不便,啄木鸟都会主动提供帮助。”

旅游啄木鸟的工作站在百花洲建立了两年多,齐亚珍和伙伴们也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服务模式,大家思来想去便有了这大碗茶的创意。“外地游客到泉城来,首先关注的就是泉水,看到泉水,他还没有品过泉水的味道,所以我们就想到弄个免费的大碗茶。”齐亚珍说。让啄木鸟们没想到的是:大碗茶一做就火了——天南地北、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品尝泉城的大碗茶。齐亚珍说前几天有个外地游客说,他退休10来年,旅游了很多地方,唯独济南有这免费的大碗茶,别的地方都没有,济南泉好,人更好。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看着济南这些年的变化,齐亚珍觉得生活在济南特别幸福,旅游啄木鸟的工作,能让退休老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也能给游客带来方便,还能宣传泉城济南的风土人情,风采风貌,可谓一举多得。

齐亚珍每天都很忙碌,因为她还有齐鲁晚报兵妈妈爱心艺术团的工作要做。“每个礼拜都要在社区演出一场,去年是30场,今年是20场。不仅仅是在社区,我们还到外地去演出,去大游轮,去新疆,边关哨所,给官兵、给社区老百姓带来欢乐,自己的生活也充实。”

兵妈妈的爱没有区域界限,没有项目界限,齐亚珍说:无论是旅游啄木鸟、伤病残救助,还是拥军、慰问演出、文化下乡、文化进军营啊,只要需要的地方都去,能做的事情都做。

爱不孤独 独乐乐 不如众乐乐

做公益是一场身心的修行,不光是自己身体力行,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影响打动身边人。齐亚珍说:“往大了说,是带动一大片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把爱心传播到哪里,让更多人和我一起去做这样的公益活动。公益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群体。兵妈妈不是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一个爱心群体,这样一个温暖有力量的群体,一起去做这个事情,公益不孤独。”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齐亚珍退休时一个月才挣400多元钱,现在每月收入4000多元,却在这二十多年,通过四处奔波求助,呼吁社会力量,筹集善款400多万,救助了许多危难的官兵和群众。“我自己一个人,能救助多少人?但是我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做,我觉得这个力量大。我只是做个牵头人,有了兵妈妈的牵头有了可信度,大家还是愿意做许多扶危救困的事情。我觉得兵妈妈不重要,重要是我后面的这些人,这些团队。”

拿旅游啄木鸟团队来说就100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365天每天都有人值班。这些志愿者大多数都是60多岁的老人,最大的84岁,最年轻的还有小孩子。大家不拿一分钱工资,每天6点就得出门,中午还要自己花钱吃饭。“你说大家图啥?大家觉得退休了能有点事儿干,能为社会做点贡献,真的很开心,老人退休了要有点自身的价值,别自己在家待着,孤独没事儿可干,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也是老年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齐亚珍说。

啄木鸟里的摄影师张杰,快66岁了,出门采购,搬搬扛扛,重活累活从不推脱,回家还要做饭、照顾85岁的老妈妈。红管家负责团队里所有活动的组织、报名,每个星期都有一场活动;经常忙碌到半夜。还有一位70多岁的复原老兵,跟随齐亚珍做了5年多公益,一直无怨无悔……。“每个啄木鸟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但是我们这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不像英雄去抢险救灾,那些大的活动,我们都是点点滴滴,力所能及的身边的一些小事儿,这些小事儿凝聚起来,就是一个大故事,就是我们身边摸得到的英雄。”齐亚珍说。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在齐亚珍看来做了这么多年公益,最大的成就不是成为了泉城公益的标志性人物,也不是获得了许多荣誉,而是无论走到哪儿,无论做哪个项目,身后总有一群爱心群体默默地在付出。“有做服务的、有做保障的、有做摄影的、有写文章的、有发美篇的……我就觉得我们这个团队,凝聚力是非常大的,每个人都有核心的力量。”齐亚珍无不骄傲地说。

齐亚珍的家人也在默默支持着她的公益行动。齐亚珍有两个孤儿兵儿子,一个在家住了3年,一个在家住了2年。“我女儿和我老公对这些孩子比我对他们好,因为我要求孩子严格,他们对孩子非常好,从没有一丝怨言,反倒是过年过节、日常用品都准备地妥妥当当。”在齐亚珍看来,把孩子接到家里来,能够学一门手艺,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自理自强,就已经非常好。

两个兵儿子都没让她失望,现在一个经营理发店,一个经营幼儿园,都在济南安家落户,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幼儿园的范广亮,经营了两家幼儿园,其中有一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专门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孩子在外面跑不安全,上正规幼儿园,又拿不起费用,所以他就开这幼儿园,家庭实在困难的,他就把费用给免了。”齐亚珍说。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好了,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资金去捐助需要关注的人,帮助一些贫困家庭。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在齐亚珍看来,孩子们在她身边,享受到母爱了,所以等自食其力的时候,把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这种爱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这是公益的正能量,公益给她的回报。济南的公益环境和公益理念也越来越好,目前齐亚珍参与了泉城义工、旅游啄木鸟等众多义工团体,与许多大、中、小学生联动,成立了省商职兵妈妈院团、济南大学兵妈妈院团等多个以兵妈妈称呼建立的爱心院团。齐亚珍说:“所以在公益这条路上,我一点都不孤独,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做,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做。”

爱不是自私的,爱不是孤独的,爱是风雨兼程亦有真情陪伴。

健康为本 身体才是奉献资本

齐亚珍被大家称为“打了鸡血不知疲倦的啄木鸟”,不仅是因为她从事公益几十年,而且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她每天只睡5个小时,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有很多人看齐亚珍这么晚睡觉,非常担心地说:“你的健康不属于你个人的。”齐亚珍说,其实她特注意健康的,饮食上不乱吃东西的,生活作息习惯也很规律,因为她觉得只有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走入社会,为那些兵孩子,为社会做有益的事儿。她虽然每天只睡5个小时觉,但是睡眠质量非常高,躺下就睡,连梦都不做。醒了之后,定时如厕,然后喝一斤半凉开水,日常饮食也清淡避免大鱼大肉。懂得养生才能健康,66岁的齐亚珍,身段轻盈,精神矍铄。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另外,齐亚珍认为对老人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心态要好。“老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态,无论你生病也好,家里贫困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个快乐的心态,活一天,快乐一天,不管明天怎么样,今天快乐点。多看别人长处,别人的长处会弥补你的短处,别人的长处可以学,别人的短处,你要避免。老人现在吃好了、喝好了、住好了,穿好了,更应该有精神享受,要走出家门,自己做一点公益的活动,或者是上老年大学,学点特长。老人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不要把钱都存在银行,钱存得再多,不花永远不属于你,花了才能属于你。希望我们的老人做公益还要出去游玩,看看外面的风光,外面的风光非常美的,不要守在家里看孩子,那是没完没了。老了要走出去,给自己放松心情,看看美景,欣赏欣赏外面的世界,让自己的心情更放松一些,更好一些。只有老人健康了,儿女才能安心地工作,自己不受罪,儿女也不受累。”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有许多的女性到了50多岁,会进入更年期,会易怒、悲伤、厌世,加上退休无事可做就更加难受。齐亚珍说,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悲伤厌世,没有经过更年期就到了60多岁。她身边也有些女性朋友在更年期抑郁有自杀倾向的,她就鼓励这些朋友走出来,参加活动,放松心情,让退休后的生活充实起来,这样才是积极的面对更年期,面对退休后生活的正确方式。

还有就是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也要有自己的价值和社交圈子。齐亚珍说自己长得不漂亮、不会说、不会写、没有一官半职,身边却有一群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志同道合的公益人,他们大多都是60、70多岁的老人,摄影、绘画、表演、组织活动各个在行。齐亚珍一直强调:“不是我身上有什么特质,而是我身边的人他们很优秀,他们都有健康快乐的人生价值,他们影响了我,我就觉得每天被这种向上乐观的爱心包围,没有理由不去快乐。我就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把这些健康快乐的东西传递给更多人。你自己再快乐,你自己再健康,我觉得没意义,只有你身边的人都快乐、都健康,这才我最大的快乐。”

后记:

结束采访,我和齐阿姨坐在凉亭里大碗茶的桌边纳凉。凉亭里正做着几个大爷在攀谈,一位爷爷缓缓走来,齐阿姨上前递上大碗茶说:“大爷您喝,免费的。”老人说自己是这百花洲里后宰门的老济南,泉水配茉莉花这才最好!

人物专访——兵妈妈齐亚珍:爱不孤单

齐阿姨觉得自己非常有福气,这百花洲环境又好,又可以在这儿做公益给大家提供大碗茶,喝的是大碗茶,品的是泉城文化,泉城人的乐善好施,泉城的大美

。“你看,这蓝天多蓝啊,泉城多美,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突然,我生出了几分艳羡,这儿确实印证了小沧浪亭里的那幅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在湖光柳色里,时光也不忍老去吧,所谓的金色夕阳,也应该是这幅模样吧!

—THE END—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