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群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可怕的。

很多人只知道希特勒獨裁統治、納粹迫害猶太人,對於一個民族如何走上瘋狂卻不得而知。《浪潮》通過老師文格爾的實驗,揭示了納粹政權的滋生土壤與壯大過程。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學校之中,通過簡單的展示學生的日常生活,為故事設定了一個前提。學生階段多少都會有叛逆情緒,能否形成群體叛逆取決於思想背景。當代的學生更多是在為自己叛逆,為了少一些時間學習,多一些時間玩耍。而在一戰之後的德國,或者說整個世界範圍內,學生的叛逆與思潮相結合,他們能在思潮背景下形成的群體中體會到比玩耍更加優越的感受。這只是群體力量給予每個個體的錯覺,他們在群體力量之下,感受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

文格爾老師與本班的同學進行了關於納粹和獨裁統治的探討之後,開始了一項實驗。通過給予學生特定的行為規範,從而達到團結一致、共同進步。影片中的學生平日裡上課不需要起立回答問題,也不需要舉手示意,更多的時候可以坐在位子上自由的發言。文格爾提出每一次發言都要舉手示意、得到允許後站起來發言。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同學們一開始感到的是壓迫,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我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早已經習以為常。大家可以去做一個嘗試,那就是在家人、朋友聚餐時選擇站著吃飯或者蹲著吃飯,你可以事先聲明這是為了好玩、或者其他可以令人信服的原因。我可以保證,即使在所有人公平對待你的情況下,你依然會感受到壓抑。

緩解的方法很簡單,坐下來就好了。但是納粹向一個錯誤的方向誤導人民,他們讓每一個人都接受壓迫。這樣一來,每個人看似平等,實際上都已經處於壓迫之下。壓迫與習慣的區別在於是否與意識形態相違背,在西方教育實踐中,學生已經養成了坐著回答問題的習慣,站起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壓迫;但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如果坐著回答問題反而會覺得不舒服,感覺那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壓迫在群體內部形成之後,很容易同為“受害者”的人團結起來。影片中的學生自由度很高,他們相信同樣處於壓迫下的同學是“自己人”。

通過對壓迫的感同身受,他們開始相互的團結。文格爾的目的也在於此,通過團結可以相互幫助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學生中也會出現不贊同者,他們退出這個實驗性的課程。既然有不贊同的人,就會出現為止瘋狂之輩,蒂姆就是一個喜歡被管理的學生。他平時的生活的不開心,成績一般、朋友不多。在文格爾的實驗中,蒂姆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並且展現出了“聽話的孩子”在這種規矩下的優勢,也就是通過快速的適應命令,從而受到老師的讚賞。

文格爾打算將實驗升級,向同學徵求著裝的意見。開始有同學諷刺制服,文格爾指出,其實每個人穿著特定的服飾,都是向一種特定團體的靠攏。我本以為所有人都不喜歡穿校服,但是通過影片中的回答,校服確實有些優勢。學生麗薩指出,校服可以消除學生之間的差異,麗薩每天早上會因為選擇服裝犯愁,有了統一的校服反而少了許多煩惱。學生錫南指出,校服應該比較便宜,每一個人都能買得起。經過討論,決定以牛仔褲白襯衫為選課期間的制服。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穿制服的第一天出現了兩個現象:第一,卡羅因為沒有穿統一的服飾,在班級中受到了排擠。排擠並不是某個特定的學生表現出來的,是因為在統一的制服面前,卡羅顯得十分突兀,非常不和諧。就像是男子扎一個小辮,在一二線城市很正常,三四線城市的市區也還好,如果出現在特定的居民小區,大爺大媽與男子都會感到不適。第二,蒂姆因為有了制服,燒燬了所有其他的服飾,彷彿他的下半生就要穿著牛仔褲白襯衫度過。放學時,蒂姆遇到了恃強凌弱的小混混,其他穿著制服的學生不由自主的前來幫忙。這就說明,不管多麼小的群體,在個體面前力量都是強大的。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他們給這群體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浪潮”。群體作用下確實有些人的優點被挖掘了出來。例如負責喜劇排演的學生,第一次用訓斥的語氣控制了演出的進程,同時規範了演員的發揮範圍。但是很明顯在這種強大力量下,群體內的學生不僅僅有了一個組織,而是建了一堵與世隔絕的牆。任何人在他們的周圍活動,都要成為他們的一員。加入浪潮的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並且堅定地認為其他人也需要這個群體。

學生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擴張壯大這個群體。他們印製了成千上萬的標誌到處張貼,拿著噴繪將標誌噴滿了附近的街區,甚至在顯眼的建築物上繪製了巨幅的群體標識。一旦人們為群體瘋狂,內心的感受會超越滿足,向自負、驕傲過度。卡羅退出浪潮之後,看出了浪潮群體的不良發展趨勢(她的內心多少也存在浪潮沒有按照自己意願發展的敵視)。她試圖通過公開宣傳達到呼籲學生抵制“浪潮”,但是察覺到的浪潮成員組織了卡羅的計劃。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卡羅的男朋友馬爾科也是浪潮的成員,在關於浪潮是否正確的爭論中,馬爾科動手打了卡羅。這個橋段充分展示了底層人民長期壓抑,渴望被關注、被理解,希望能夠成為焦點。群體的魅力也在於此,通過群體在社會中的放大,讓每一個成員也感受自己的社會地位上升。但是馬爾科還是理智的,他突然認識到加入浪潮後是多麼的狂熱、自負。

如果一個群體是正義的,它不會去幹擾那些反對的言論,對外禁止反對言論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內部的人也深知自己的不正當性。馬爾科找到了文格爾,向他講述了短短几天內發生的一切。這種狂熱讓文格爾感到不安,他召集了所有浪潮的成員,打算在學校的禮堂解散浪潮。

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浪潮的狂熱程度,文格爾像希特勒一樣在臺上宣揚著浪潮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學生在臺下連連鼓掌。看到這裡,讓我想起了那些記錄希特勒鼓動民眾的景象,似乎又看到了佩戴萬字符號的軍隊舉起了他們的右手。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當文格爾說到德國的國家現狀時,所有的人彷彿都具備了國家責任感。現在學生往往都是世界意識比較強,國家意識比較弱。可以這麼理解,在被侵略時所有的人都會站出來保家衛國,這是國家意識;但是當自己的國家做出種族滅絕等惡行時,他們會制止本國的惡行,這就是世界意識(此屬狹義解釋)。

馬爾科站起來反對,被同學們抓到了臺上,當文格爾詢問怎麼處理叛徒時,絕大所數人都沉默了。可以看出,群體建立的初期,成員的理性還能夠得以控制,同時也表現出群體長期不良發展的可怕性。文格爾向同學們展示納粹統治模式的恐怖,他問“如果我讓你們殺了他,你們難道就真的會殺死他嗎?”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同學們知道了這門課的意義,在一開始他們都認為獨裁統治在現代不會出現,但是浪潮僅僅成立的幾天內,成員們就冒出了納粹的統治形式,也就是所謂的法西斯主義思想。他們認為加入群體就會變得優秀、變得高人一等,更過分的是,他們將反對的人趕出了群體,天知道這種群體延續幾個禮拜、幾個月會做出什麼。

面對解散,那些呼聲最高的人都是平時處於學校食物鏈低端的學生。他們終於在群體中找到了存在感,他們害怕失去這種庇佑,在他們眼中,走出了納粹模式的群體將一無是處。蒂姆作為最狂熱的浪潮分子,拿出了手槍,不許任何人離開,命令米格爾收回成命。多麼可笑,多麼可憐,蒂姆感覺自己的價值只能通過被統治和壓迫才能表現出來。

看著大勢已去的浪潮,蒂姆選擇了自殺。

納粹如何組織壯大,又是如何走上邪惡之路《浪潮》

我不知道怎麼評價蒂姆的死亡,因為他的死亡超出了一般認知的價值取向。為了國家而死,是忠;為了親人而死,是愛;為了朋友而死,是義;為了他人而死,是仁....蒂姆又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是為了信仰,我卻覺得即使浪潮這個群體從來沒有存在過,蒂姆依然會選擇死亡。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總是極端的尋找慰寄,這也正是恐怖主義、法西斯主義得以滋生的土壤。它們綁架了那些孤獨、悲痛、沒有希望的人,讓他們成為了滿足個人慾望的工具。

我們整個世界到底是在對抗恐怖主義、法西斯主義,還是在對抗孤獨、悲痛、還有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