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魚怎麼死的?」「被藥死」

科學合理使用消毒劑和抗菌藥物好處

①、用藥次數少,減少了環境變化和藥物對魚體的刺激,有效降低魚病的發生率;

②、藥物選用準確,能夠及時準確地治療疾病,避免浪費藥物和耽誤治療;

③、用藥量準確,不浪費藥物,水環境破壞小,魚的品質也好。

但目前,不少魚友在使用消毒劑和抗菌藥物時的一些做法,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卻是錯誤的用法。

“你家魚怎麼死的?”“被藥死”

錯誤一:認為定期使用抗菌藥能夠預防疾病

定期使用抗菌藥物,造成魚體腸道內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加強,一旦耐藥性菌在魚體免疫力降低時,進入血液和其他內臟器官,再使用抗菌藥物時,將無法殺死耐藥性的致病菌。

在魚沒有發病時,大量頻繁使用消毒劑,殺死水體中的正常細菌,破壞水體環境。環境改變造成魚的應激,免疫力下降,更易患病。藥物本身也會對與產生刺激。

錯誤二:不重視對病原診斷,一旦發病,亂用藥物

有些魚友一旦發現魚類出現死亡,往往不做病原診斷和藥敏試驗,憑藉個人經驗隨意用藥;有些魚友在顯微鏡下發現少數幾個寄生蟲時,就認為是寄生蟲,需要殺蟲。同時主觀認為蟲體對魚造成傷口,魚也感染有細菌病,殺完蟲後再殺菌。這些做法通常導致用藥無效,治療失敗,既耽誤治療,又浪費藥物。

“你家魚怎麼死的?”“被藥死”

錯誤三:不瞭解病原的耐藥性,亂用和加大劑量使用藥物

主要表現在治療時不進行病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不瞭解病原的敏感藥物和敏感濃度,加大藥物的使用劑量。還有魚友在治療魚病時頻繁更換藥物種類,即今天用了一種藥不見效,後天就改用另外一種藥,過兩天不見效,就再更換藥物,其實,任何藥物在治療疾病時,其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頻繁的更換藥物,只能造成藥物浪費,耽誤治療時機,並可能造成藥物拮抗,治療效果更差。

錯誤四:貪圖便宜藥物,不重視藥物質量

由於魚藥新品種不斷投放市場,再加上一些非藥品,使魚藥市場魚龍混雜,價格也高低不一,同時,質量也優劣不同、一些魚友通常選擇價格便宜的藥品,而忽略了藥品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