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了牀的女兒又殺回來了

分了床的女兒又殺回來了

幼兒期孩子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由於身體的迅速發育,他們開始逐漸擺脫完全依賴於父母的狀態,這種“我也可以自己做了”的新奇感使他們的獨立要求非常強烈,甚至討厭父母的幫助;另一方面,身體上對父母依賴的減弱又往往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某種恐懼和孤單感,這種負面情感會使他們更加依戀於父母。但孩子年齡尚小,還不會清楚表達,而往往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小事表現出來,常會令父母感覺其不可理喻而動輒訓斥,從而妨害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下文中的這位父母,能夠通過孩子的表面行為,細察孩子的內心,及時給孩子以心理援助,這對孩子順利實現心理斷乳是極有益處的。

分了床的女兒又殺回來了

育兒手記:分了床的女兒又殺回來了

5歲的女兒依依從幼兒園回來,宣佈了一個令我們吃驚的決定:她要自己睡覺了!女兒的“獨立宣言”令我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女兒長大了,我們也解放了!可沒多久,女兒就給我們殺了個回馬槍!

一天晚上臨睡時,依依又把自己的小被子搬到我們的床上,然後振振有詞地說:“老師說的,女孩子要和女孩子睡在一起,讓爸爸到那個房間去睡吧!” 我有些愕然,這又是什麼新名堂!細問才知,白天在幼兒園午休時,依依爬到一個男孩子的床上玩,老師制止了她,並告訴她女孩子不能和男孩睡在一起。依依就據此類推,在家裡只有她和媽媽才能睡在一起。

瞭解了事情的原委,我樂了。但想到這件事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就答應讓她和我睡一晚。擁著依依,我細細地為她解釋男孩子和女孩子怎麼樣才可以睡在一起,好歹算是讓她弄明白了爸爸媽媽是可以睡在一起的,她也答應第二天就把她佔的位置讓給爸爸。可一向守諾的女兒這次卻食言了。一連好幾天,她就是不肯再回自己的房間睡覺,橫豎只有一句話: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不好,這是老師說的!

看來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只好去找她的老師。沒想到的是,老師的權威這回也不靈了,依依就像掉轉的牛頭—拉不回來了。

憑著多年從事心理工作的經驗,我開始意識到依依不肯自己睡肯定還有其他原因。在我耐心的誘引下,依依終於吐露了她的小心思。原來,第一天“趕”爸爸出去,的確是因為老師的話。可和媽媽睡了一夜後,她開始留戀當初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的日子了。她說,一個人躺在自己的房間裡,聽著爸爸媽媽在另一個屋子裡說說笑笑的,就覺得我們不要她了,她感到很害怕。不過想想是自己說自己長大了,提出要獨自睡的,就怎麼也不好意思退步。於是,藉著這個理由,她就想賴在媽媽身邊。

分了床的女兒又殺回來了

我的鼻子有些發酸:一個5歲的孩子居然會在如此矛盾的心理中掙扎,居然需要如此費盡心思來擺脫自己孤單的感覺,求得父母的撫慰和陪伴!想想女兒一整天都在幼兒園,只有晚上可以和爸爸媽媽親熱一會,但很快又要一個人孤零零地去睡覺,這對她來說該是多麼難以忍受。而我這個做母親的卻只顧竊喜於孩子不再拖累自己而忽視了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渴求!

找到了女兒的“病因”,我知道,惟一的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陪陪孩子,讓她體會到,父母絕不會因她的獨立而遠離她;讓她瞭解到,在她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關愛會一直陪伴著她。我相信,她很快會高高興興地去享受她獨立的私人空間的。

分了床的女兒又殺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