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死後與乾隆合葬裕陵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死後與乾隆合葬裕陵

繼《後宮·甄嬛傳》之後又一部清宮劇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它就是於正新作《延禧攻略》。該劇講述了宮女瓔珞憑勇往直前的勇氣、機敏靈活的頭腦、寬廣博大的胸懷,化解宮廷上下的重重困難,最終成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貴妃的故事。在已經播出的劇集裡,相信大家對那位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的高貴妃都有著相當深的印象,那麼歷史上的高貴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死後與乾隆合葬裕陵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正一品大學士高斌之女,出身內務府包衣世家,依照慣例,內務府三旗女子均需參選秀女,入宮當差,作“承值侍應之人”,即使女。雍正十三年前,高家尚為內務府包衣,其家女子自然不應例外,高斌之女應是通過包衣選秀入選,並被指派給皇四子弘曆為使女。雍正十二年三月,因為雍正帝的一紙諭令,高氏由使女上升為寶親王弘曆的側福晉,諭曰:“寶親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為王側福金”(福金即福晉)。後高斌謝恩摺奏曰:“伏念奴才女兒至微至賤,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寶親王,今乃於使女之中超拔為側福晉”。高氏這個使女一躍而成了寶親王府中地位僅次嫡妻富察氏之人。對於高氏的超拔,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父親,正一品大學士高斌。高斌,字右文,號東軒,滿洲鑲黃旗人,其家原為漢族,在內務府做奴僕。其女被冊封為乾隆嬪妃後,改為滿姓高佳氏。高斌年輕時在內務府當差,雍正四年(1726年)出任蘇州織造。此後歷任廣東、浙江、江蘇、河南布政使。在雍正十年(1723年)調任兩淮鹽運使同時署理江寧織造一職。雍正十一年(1733年),高斌署理江南河道總督一職,後又擔任直隸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務,是雍正朝的重臣。高斌在江南河道總督任上,致力於治河事宜。由於他實踐知識豐富,治河多年,成績卓著。為了顯示自己對這位臣下的器重,雍正帝遂一紙諭令將其女超拔為側福晉。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死後與乾隆合葬裕陵

乾隆帝即位後,先是冊封嫡妻富察氏為皇后,接著冊封高佳氏為貴妃,冊封貴妃時,高氏享有了公主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寢宮向她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而冊封嫻貴妃,純貴妃,這些由妃嬪逐步晉升上來的貴妃時,乾隆帝卻以“初封即系貴妃,與由妃嬪晉封貴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貴,未便照初封即系貴妃的典禮”為由取消了貴妃的所享公主福晉命婦齊集叩頭的大典。由此可見乾隆帝對高佳氏的偏愛和另眼相看。但與電視劇中不同的是,高貴妃並非是飛揚跋扈、頤指氣使之人,這在乾隆帝給她的冊文中可以看出,在給高佳氏晉封為皇貴妃時的上諭中說道:貴妃誕生望族,佐治後宮,孝敬性成,溫恭素著。著晉封皇貴妃。以彰淑德。“乾隆十年元旦(1745年),貴妃舊疾復發,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皇貴妃,正月二十六日,皇貴妃高佳氏薨,高佳氏的這個皇貴妃只當了三日。次日乾隆帝親擬諡號曰“"慧賢"(諡法之中,柔質受諫曰慧,明德有成曰賢;內治隆備曰賢)在她陪伴乾隆帝的十幾年裡,並沒有生育子女。慧賢皇貴妃病逝,乾隆皇帝寫下以貴妃為題的輓詩共八首來寄託哀思。慧賢皇貴妃病逝十年之後,其父親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卒於工地,終年七十二歲。乾隆帝追贈其內大臣銜,賜諡號“文定”,入祀賢良祠。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死後與乾隆合葬裕陵

慧賢皇貴妃畫像

然而高斌的子孫卻都是些不成器之人,子高恆(皇貴妃之弟)、孫高樸(高恆之子)相繼因貪墨坐誅。在處死高恆之前,大學士傅恆曾奏請皇帝看在已經去世的慧賢皇貴妃的面上,貸其一死。乾隆對此頗不快,不肯赦免,上曰:“如皇后兄弟犯法,當奈何?”傅恆戰慄不敢言。至殺高樸,皇帝再諭:"高樸貪婪無忌,罔顧法紀,較其父高恆尤甚,不能念為慧賢皇貴妃侄而稍矜宥也。"人走茶涼,這時皇貴妃已經逝去十多年了,乾隆帝雖然斬了這兩個貪墨之人,但對高氏還有頗有照顧的,後又起用高恆之第四子高杞(曾內授內務府大臣,外署陝甘總督),其為宦30多年,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以年老休致。

《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一生沒有生育子女,死後與乾隆合葬裕陵

(附)慧賢皇貴妃大祭文(已譯為白話文):慧賢皇貴妃高氏,出自名門,能夠接受以德行為標準的選拔,成為遵守皇家的禮儀法度的表率。與地位相稱,常說出令人心悅誠服的規誡之言。尤其有才華擅文采,早在潛邸就承皇父的恩眷,封為側福晉。勤勉不已的協助我(皇帝),並且對皇后謙遜平和與其配合得當非常和睦。在後宮位份已經非常尊貴,卻能夠與後宮眾人溫和善良的融洽相處;所受的褒獎和聲譽尊崇盛大,卻還能夠在後宮之中做得更加友好周全。本來正該享受這平和的福氣,誰想到舊病復發,竟在大好年華病逝。我滿懷思念地悲痛啊。

乾隆十七年十月(1752年),慧賢皇貴妃與孝賢皇后、哲憫皇貴妃同日葬入清東陵之裕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