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藝術市場「藍籌股」

近年來,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宗教製品——佛像受到買家追捧,其行情日漸走俏。在2017年6月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一尊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以5865萬元成交;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6月北京保利春季拍賣中,一尊14世紀馬拉王朝早期大持金剛又以4…

近年來,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宗教製品——佛像受到買家追捧,其行情日漸走俏。在2017年6月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一尊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以5865萬元成交;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6月北京保利春季拍賣中,一尊14世紀馬拉王朝早期大持金剛又以4485萬元拍出。

佛像溯源

佛像的材質有金、銅、石、玉、木、漆、陶瓷、泥塑等多種,其中以金銅佛造像最受人們歡迎。所謂金銅佛造像,一般指銅質鎏金的佛教造像,但實際未鎏金的銅佛像,也往往被收藏愛好者歸入金銅造像的範圍中。金銅佛造像起源於印度,東漢時期傳入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佛教全面發展的時期,西域與中原的僧侶交往頻繁,許多西域佛像隨著僧侶們的背囊抵達中土。現藏於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韓謙造鎏金銅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發現紀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銅佛像。隋唐兩朝,南北統一,國富民強,佛教造像也進入了成熟期。唐武宗“會昌滅法”及此後的五代戰亂使佛教傳播遭受挫折,佛像也隨之走下坡路。宋代時期南方禪宗得到大力發展,宋代佛像注重於寫實,其題材大多以羅漢與祖師為主,當時曾出現了大量的三百羅漢、五百羅漢、十八羅漢像等。

佛像:藝術市場“藍籌股”

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

元朝時期,西藏地區歸屬中央政權,藏傳佛教傳入內地,並在元朝統治者大力推廣下迅速發展,大量蒙、藏民族的金銅佛像和製作工藝也傳入中原,使自唐之後沉寂多時的金銅佛像藝術得以復甦,並得到長足發展。明清時期藏傳佛教繼續在中原流行,其造像藝術也深深影響著漢傳佛教的造像,漢式造像以佛像和觀音像居多,形象端莊穩重,藏式造像則仍是題材繁多,製作精良。藏式造像又可分為內地鑄造和西藏鑄造兩類,西藏鑄造的有黃銅造和紅、黃銅並用的,整體造型古拙抽象;而以永樂款、宣德款為代表的內地官方造像雖說也是以西藏造像為模本,但銅材和鎏金用料講究,做工更為精細,造型規矩寫實,形態普遍富於動感,且題材豐富,讓人賞心悅目。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國力強盛及皇帝對佛教的推崇,不僅大量造像,做工也很精良。自明清以來,藏式造像已成為了宮廷造像的主流,其影響和波及面也很廣,而且近代以來損毀較少。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僅清乾隆一朝鎏金佛像就收藏有幾萬件之多,北京雍和宮也收藏有幾千件清代宮廷藏傳佛像,散落在民間的小型金銅佛像就更不計其數,現拍賣市場上常見的一般也都是明清時期的藏式官方金銅佛造像。

佛像:藝術市場“藍籌股”

明永樂鎏金大威德金剛像

價值何在

佛像因其久遠的歷史、生動的形象和精美的做工,具備了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金銅佛造像種類甚多,從形象上細分,它包括諸佛、觀音、菩薩像、羅漢像、明王像、護法神像、祖師像和活佛像等等。從銅質上來講,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它銅合金等。金銅佛像的尺寸範圍很廣,一般可分為巨型像、大型像、中型像、小型像,但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目前大中型佛像存世數量已不多,且大多均有歸屬,一般都存於寺廟或大型博物館中。我們現在所見的或有可能被收藏的基本都是小型銅佛像。判斷一尊佛像價值的高低並不完全體現在材質上,還應看它在佛教造像史上的地位和藝術價值,看它的工藝和銘文,材質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一般來說,巨型、大型佛像的價值高於中型、小型像;宮廷鑄造的高於民間的;在藏傳佛像裡,忿怒相高於吉慶相;菩薩裝高於佛裝。對於鎏金銅佛像而言,無論是否有無款識證明其御製身份,只要是大尺寸、造型精美的,其價格可說是年年上漲。

佛像:藝術市場“藍籌股”

明代中期銅鎏金佛像

目前,國內不少收藏者在佛像收藏上常陷入誤區,他們把明清藏傳鎏金佛像作為首選目標,而對我國早期漢傳佛像的收藏價值認識不足,以至於拍賣市場上常常出現明清佛像大熱,而早期漢傳佛像乏人問津。其實早期漢傳佛像裡也不乏精品,比如南北朝、隋唐、遼代等時期,都是中國佛教造像的高潮期,甚至還有南詔、大理這種有著地域文化特色的佛像。這類早期漢傳佛像因問世較早和存世量少而具備了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相對而言,西方很多的佛像收藏家則更看重佛像本身所含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而藏品外觀是否漂亮則在其次。從近年來美國紐約拍賣市場的成交情況來看,拍賣價最高的中國佛像還是早期漢傳佛像。

佛像:藝術市場“藍籌股”

清代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逐年走俏

這十餘年來,佛像在各大拍賣市場中受到了藏家們追捧,成交價屢創新高,成為藝術品拍賣雜項專場裡表現最為出色板塊之一。僅2007年春拍,北京翰海、北京匡時國際、北京嘉信、崇源國際、天津文物、中國嘉德、十竹齋多達7家拍賣行都曾推出佛像拍賣,以北京匡時國際的“菩提妙相——古代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會”為例,參拍195件,成交率87%,總成交額竟高達1.07億元,其中有16件拍品的價格超過百萬元,該專場中一尊“明宣德銅鎏金無量壽佛像”更是以2750萬元高價成交。此後,佛像行情在中國藝術品市場逐年走俏。

佛像:藝術市場“藍籌股”

清乾隆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尊“南宋青白釉觀音菩薩坐像”以2530萬港元成交,並創下當年青白釉瓷世界拍賣紀錄;在2012年中國嘉德秋拍中,一尊清乾隆御製重器“清乾隆粉彩描金無量壽佛坐像”,該物原為民國著名收藏家關祖章先生珍藏,以1081萬元成交。進入2013年,佛像行情更為精彩,在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中,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尊“明永樂銅鎏金地藏王菩薩像”,以1265萬元易主;在2013年北京保利八週年春拍中,一尊“明御製銅鎏金廣目天王立像”,以1600萬元拍出;在2013年北京翰海春拍中,曾屬倫敦著名藏家斯皮爾曼家族舊藏的“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又以1978萬元成交;在2015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佛像藝術品備受青睞,“聖域莊嚴——金銅佛造像精品”專場共上拍139件拍品,成交率竟高達92%,其中一尊帶有明確款識的“西藏16-17世紀銀質紅帽五世夏瑪巴像”以506萬元成交;在2017年中國嘉德春拍中,一尊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以5865萬元成交;在2018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尊十四世紀馬拉王朝早期大持金剛又以4485萬元拍出。

由此可見,近年來佛像收藏行情持續紅火,該板塊現已成為藝術品市場不容小覷的“藍籌股”。


藝術品徵集:書畫,陶瓷,玉器,雜項等。

鑑定,評估,流通,變現(看圖加V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