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連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聰穎、王良星、林孝發……這些泉商大佬們的創業故事,值得我們仔細聆聽!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擁有近5 萬家民營企業,46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800 億元,5 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中國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縣級市……這裡是晉江。近日,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欄目,對“晉江經驗”進行了集中報道。

改革開放之初,這裡還是一個連莊稼都種不出來的貧困農業縣,1978 年生產總值僅1.45億元,2017 年GDP 達到了1981.5 億元,是當時的1366 倍。東海之濱,海絲古邑——福建泉州下轄的晉江市,是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典範“晉江經驗”的誕生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七下晉江,親自總結了“晉江經驗”。

“晉江經驗”最為鮮明的特色,就是緊緊咬住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核心動力是改革創新,發展品牌,核心內涵是自主全面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歷史大潮成長起來的泉州企業家群體,在踐行“晉江經驗”的同時,以一個個精彩的打拼人生的故事,演繹了什麼是“愛拼才會贏”。他們的故事和寶貴經驗,值得我們仔細聆聽……

“做生意第一天,父親就告訴我要誠信”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講述人:許連捷 恆安集團CEO

恆安集團CEO 許連捷接受央視採訪談及“晉江經驗”時,一再強調:“誠信是恆安的最大價值。”

作為改革開放浪潮中成長起來的第一批企業家,許連捷從創業初期就把誠信當成立足之本,做小生意時,便堅持有承諾就兌現。創辦恆安第一年,產品賣不出去,年終沒錢發工資給工人,他憑藉多年積累的誠信,借到度過年關的錢,第二年,便迎來了恆安的飛躍發展。

有一年,衛生巾原材料大降價,不少國外進口的材料到岸後,被購買的企業拒收。但許連捷嚴格遵照約定,接收已購買的原材料,出於好心,他還接收不少其他企業拒收的材料。結果,那年下半年,原材料價格大漲,恆安賺了一大筆。

恆安發展起來以後,誠信更是每個恆安人每天都要踐行的準則。恆安有個“鐵規”,支付給合作方的款項,7 天內一定要完成,只能提前,不能推後。不欠賬不拖賬,讓恆安在業內獲得了極好的口碑。

“我13 歲出來做生意,出門第一天,我父親就跟我說,做生意要講誠信,人有了信用才會有生意做。”許連捷說,時代給了每個人機遇,要想成功就要努力付出,投機、佔別人小便宜都不能長久,只有不斷創造價值,與客戶、員工、合作伙伴共同成長,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許連捷認為,談“晉江經驗”就必須感謝晉江歷屆政府,是領導幹部們敢擔當、敢作為,才讓一群農民出身的人成長為企業家。“1994 年政策放開,我們1996 年就完成股改,這是很不容易的。1998 年我們在香港上市的時候,內地還沒幾家港股上市企業。”

“挑戰一切不可能 超越國際競爭對手”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講述人:丁世忠 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

在丁世忠看來,“晉江經驗”就是敢於挑戰一切不可能。而在安踏20 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挑戰”一直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1987 年,年僅17 歲的丁世忠揹著自家生產的運動鞋,隻身到北京開闢市場。4 年闖蕩,他磨礪出的第一件“法寶”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1991 年,丁家父子正式創立安踏公司,在那個晉江鞋業還是以作坊和代工為主流的年代,開始了品牌化的歷程。

1999 年,丁世忠又在公司董事會上力陳己見,決定花幾乎是當時公司全年的利潤,聘請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為安踏品牌代言人,並在CCTV-5 投放“鉅額”廣告費。其膽量之大、出手之重,至今仍令同行們欽佩不已。而這場“豪賭”的結果,讓安踏的品牌家喻戶曉。從2001 年到2007 年,安踏銷售收入由1 億元增長到12.5 億元。

安踏“明星+廣告”創牌模式的成功,為眾多苦於“造牌”無門的鞋企找到出路,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牌運動”在晉江上演,大量自主運動品牌的廣告投放,也讓CCTV-5一度被戲稱為“晉江頻道”。而安踏並沒有停住挑戰的腳步:2002 年率先在國內體育用品行業中設立運動科學實驗室;2004 年開始贊助CBA;2009 年起,成為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安踏已累計為26 支國家級體育運動隊提供專業裝備……2017 年安踏迎來上市10 週年,並躋身全球體育用品管理公司市值四強。“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丁世忠下個10 年的目標是:營收超千億元,成為中國行業領軍者並走向國際,超越國際競爭對手。

“不管芯片還是薯片 都要掌握核心技術”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講述人:蔡金垵 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

作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盼盼食品從始創之初,就深刻踐行“晉江經驗”,以市場為導向,專注實體經濟發展,做食品飲料行業的匠人匠企。

1997 年,世界首創的盼盼變性薯片,為公司掘到第一桶金。法式小麵包的誕生,開創了國內麵包長保鮮的先河,實現了單品單月突破億元銷量。而更大意義上的產品創新,當數盼盼梅尼耶幹蛋糕的出現。此後,盼盼產品更是接連入選為廈門金磚會晤、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峰會指定產品,在國際頂級會議上,盼盼食品作為中國民族品牌的代表,受到各國貴賓的喜愛和歡迎。

談及公司的發展歷程,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蔡金垵坦言,這些明星產品誕生的背後,其實是無數次的創新嘗試。“創新可能意味著失敗,我始終鼓勵大家大膽往前走,不要縮手縮腳,10 次創新有6 次成功我就滿意。”

去年,央視“為中國實業代言”錄製現場,蔡金垵與全國觀眾分享了一顆小土豆的故事。從全球首創變性薯片,到如今擁有多達17 項土豆、芋頭產品專利,盼盼在土豆深加工領域做到全中國乃至世界領先。如今盼盼食品在全國建有16 個大型現代化生產基地,完成了“東南西北中,處處有盼盼”的戰略佈局。“不管是芯片還是薯片,都要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披荊斬棘,走向全世界。”

2017 年,蔡金垵隨福建代表團一同前往意大利參加晉江申辦世中運活動,並抽空到當地著名的食品設備廠參觀交流,“意大利一家食品廠特意為我們升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稱讚‘中國的食品企業很厲害’。”蔡金垵說,盼盼食品通過切實的行動和深厚的沉澱,將“中國質造”的名片傳到全世界。

“做專做深做精企業 發展需要工匠精神”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講述人:林孝發 九牧廚衛董事長

九牧廚衛董事長林孝發認為,“晉江經驗”就是做專做深做精的工匠精神。作為國內第一家實現從衛浴、櫥櫃、衣櫃、陽臺、陶瓷、石材、全屋水系統所有產品線自主研發生產的廚衛企業,九牧在全球擁有16 個實驗室、8 個研究院、歐洲運營中心及北美運營中心、4000 多家五星定製店、5 萬多個銷售網點,產品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0 億件,產值規模行業第一。2017 年,九牧銷售額實現100億。

“ 九牧受益於‘ 晉江經驗’,秉承敢為天下先、愛拼敢贏、早出晚歸的閩商精神,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林孝發說,28 年來,九牧專注打造智慧廚衛空間,並把智能製造引入傳統產業,探索出了一條從“ 傳統產業— 智能家居— 大健康產業”的智能智造轉型升級之路。九牧每年按不少於銷售總額的5%投入到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中,目前九牧已擁有超過2000 名研發設計團隊,斬獲近3000 項產品先進專利,並先後斬獲16 項IF、17 項紅點國際設計大獎。

響應“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倡議,九牧推行全球泛家居定製戰略全面革新佈局,截至目前,九牧已與越南、阿聯酋、卡塔爾等11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國際化戰略步步升級。

2018 年2 月4 日,九牧啟動“廁所革命,乾淨中國”公益計劃,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實施,併為全國上千所中小學校免費升級更換超過6 萬個健康水龍頭,守護孩子用水健康。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講述人:林聰穎 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前也做過房地產,但後來決定放棄這個產業。”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坦言,早年自己也曾走過彎路,但最終還是決定堅守實體經濟,“晉江很適合做實體經濟。九牧王29 年來始終如一堅守主業。一輩子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好,我認為已經很了不起了。”

擇一事,終一生。29 年來,九牧王深耕男褲領域,精工細作,專注為顧客做好每一條褲子。在九牧王的流水線上,生產一條合格的西褲始終遵循這樣的嚴苛程序:從1200 萬東西方人體數據中分析出最佳人體形態需求,經過360 度靜動態視覺測試、98 刀流線型裁剪、2.3 萬針縫製、30 位次熨燙、108 道縫製工序,以及26 項指標的面料檢測,-8℃~160℃低高溫柔軟抗皺處理。正是這些看起來繁瑣而嚴苛的生產流程,賦予了九牧王產品過硬的品質,鑄就“男褲專家”美名。

“29 年來,九牧王能堅守實業不斷髮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推動。”林聰穎表示,從早期“質量立市”到“品牌興市”,再到後期“改制上市”,每個發展關鍵期,晉江政府都給予本地企業以強有力的支持,創辦“總裁班”選派民營企業家進高校學習,成立上市辦引導企業依法上市……一大批晉江企業得以迅速成長、蓬勃發展。

林聰穎說,未來,九牧王將圍繞“精工質量平臺、時尚品質平臺、潮流個性平臺”三大平臺特性進行多品牌建設,實現全渠道的深度融合與覆蓋,在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的同時,引領一種有格調、有品位、有擔當的新生活方式。

“專注是一種智慧 堅持對不完美零妥協”

许连捷、丁世忠、蔡金垵、林聪颖、王良星、林孝发……这些泉商大佬们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仔细聆听!

講述人:王良星 利郎集團總裁

2001 年9 月的一天,利郎集團總裁王良星和副總裁胡誠初一起坐在辦公室裡喝茶。胡誠初拿了一個“商務通”在擺弄,王良星拿過去看了看,問:“這是什麼?”胡誠初漫不經心地說:“商務通啊。”

而這一句話,觸動了王良星。他說:“我們的衣服以後就叫‘商務男裝’好了。”為了推行“品牌經營”的發展戰略,王良星借了一筆錢,想全部投入營銷中,卻遭到家人和股東的一致反對。“這太冒險了!如果失敗,就會一無所有。”信奉“愛拼才會贏”的王良星頂住巨大的壓力,把籌來的錢全部投入創立品牌,並打出一系列精彩的造牌組合拳,利郎自此涅槃重生。

企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1 年開始,受到電商、洋品牌的多重衝擊,服裝行業出現嚴重的庫存危機。這一次,王良星大膽創新,制定了“提質不提價”的發展戰略,不惜重金請來一批外國頂尖設計師,從款式、版型、顏色到面料都進行改進,同時瞄準海外市場。

經過這輪變革,利郎在中國商務男裝的王者地位更加牢固。“2008 年至2012 年間,我們直營虧損最高達1 億多元,大家問獎金髮不發,我說發了增加虧損,不發人就跑光了。於是咬牙發獎金,留住了人才,穩住了團隊,最後迎來轉機。”王良星迴憶說。

30 年來,利郎始終堅守主業,秉持“對不完美零妥協的態度”和對細節執著的匠心完成每一件服裝。如今的王良星越發認識到,專注是一種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