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樓市“入冬”的速度,比想象中還要迅猛。

7月以來,短短20天,杭州6場土拍,一次比一次慘烈:先是郊區下跌,再是核心區失守,本週五更出現首次底價成交。

除了預期變化,背後折射的,其實是目前全國房企面臨的普遍難題——缺錢!

開發商到底多缺錢?

它就像一個工廠老闆,因為預期看好,大舉購入原料。為搶佔規模,更不惜借貸加杆杆;但沒等產品全生產出來,不僅價格被限,行情也開始轉冷。

更慘的是,債務紛紛到期,願意借錢的人還變少了……

揹負巨大債務,雖手握大量土地,卻無法變現。這就是當前房企普遍存在的矛盾。

作為全國賣地領軍城市,杭州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有人說,土拍遇冷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會降價。

曾經“不可一世”的杭州樓市,會走到這一天嗎?

PART 1

杭州賣地金額有多高?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據透明售房網統計,杭州市區(不含臨安)2016年、2017年,及2018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分別為1624億、2025.4億,及1354.1億,分列全國第三、第二,和第一。

這波牛市,開發商光買地,就花了5000億。

拿地金額方面,信達等3家公司位居2016年前三位,均超過百億,達到157.08億、138.8億和132.51億。

2017年,融信、金地和保利,佔據前三席,土地款同樣都超過百億。

2018上半年,依舊有龍湖、恆隆,和保利三家房企,拿地金額超過百億。其中,恆隆和保利,都只拿了一塊土地(百井坊商地、奧體百億地王)。

2年半時間,拿地最多的房企,總共花費317.43億

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關鍵問題來了,這些土地有多少已經上市?

2018年上半年,肯定不在此列;2017年,除了綠城·西溪雲廬等少數項目,絕大多數還沒有上市

2016年,因為拿地時間較早,上市地塊佔據多數,但仍有部分高價地,至今沒有開盤。比如,地價4萬3的金隅諾德·都會森林、地價3萬6的世茂·錢塘天譽,和招商越秀·公園1872等。

限價是它們遲遲不開盤的主要原因。

打個比方,板塊地價3萬5,開發商預期至少5萬,但新房限價4萬。不到萬不得已,開發商肯定不願意虧本入市。

我粗略統計了下,2016年以來,因為限價、工期等各種原因,還未上市的項目,加上開發商必要建安、財務成本,至少有4000億,還沒產生哪怕一分現金回報

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房企壓力能不大嗎!

PART 2

可能有人會說,開發商總有點餘糧吧。

的確,過去兩三年,杭州樓市火得一塌糊塗,只要捨得賣,幾乎不存在賣不出去的房子

那這幾年到底賣了多少錢?2016年3044.6億,2017年3164.8億,2018上半年1988.03億元。看起來很多,分到開發商頭上,就沒那麼多了。

2016年集中化程度最高,前三甲,綠城+萬科+濱江,總銷售額超過700億。

2017年的前三名,萬科+融創+綠城略低,但合計也超過600億;2018上半年相當分散,排名第一的萬科,只有109億。第二位的融信,則剛剛超過100億。

可以看到,儘管整體成交金額逐年上漲,但房企佔有率卻在下降

這是因為,隨著優質限價紅盤的即將銷售殆盡,開發商手中已沒有明顯優勢樓盤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佈更廣泛、且不易上市的高地價項目。

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如果拿銷售金額,和拿地金額一比,就更有趣了。

以那家花了300億的房企為例,過去2年半,商品房銷售額總共才200多億。賣房子的錢,還不夠拿地

杭州地王出現最猛烈的2017年,這一現象最明顯。

當年A公司拿地金額高達124億,銷售額卻只有84億,差距明顯;還有拿地前三名的B公司,甚至沒出現在房企銷售榜前十。

再看C公司,雖然2017年銷售額高達140億,但轉瞬間,就在2018上半年,花了134.8億拿地。

試想,這些買地、銷售額基本持平,甚至差距明顯的房企,怎還會有餘力,繼續馳騁土地市場呢?即便有心,也是無力啊!

PART 3

房企資金面的困難,遠比表面要嚴峻。

因為開發商買地的錢,很多都是借來的。尤其

過去幾年,無論中型房企還是龍頭房企,紛紛把擴大自身規模作為重點戰略方向

於是,大量房企在當時相對寬鬆的金融環境下,借了鉅額資金(發行債券、銀行貸款等),不斷買地。當中,包括部分本身財力極為有限的房企。

他們押注政府早晚會放鬆調控,伺機擴大市場佔有率。

但就目前看來,暫時還沒機會。調控絲毫不見鬆動跡象,況且如此高的地價,即便沒有限價措施,對購買力也是極大考驗。

那麼,開發商到底欠了多少錢?

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wind數據顯示,2017年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6.58萬億元,同比增長34%。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2005年以來最高點(79.08%)。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平均資產負債率小幅上升至79.42%。

其中,負債超過百億67家,佔49%;負債超過300億37家,佔27%;領頭羊萬科和綠地,負債達到驚人的9786.7億元,和7550.8億元。本土另一家房企,也有高達1934億負債。

有人統計,如果按行業佔有率15%的11家大型房企、總負債8萬億計算,行業總負債,可能達到50萬億,相當於去年GDP60%

屋漏偏逢連夜雨。如今,不僅行情微妙,債務也到了集中償還期。

據申萬宏源統計,今年房地產債務到期量約1949億,三四季度將迎來高峰。接下來兩年,債務也相當驚人,每年增量超1000億。

PART 4

房企憑本事借的錢,能如期還上嗎?目前看來難。

首先,樓盤銷售回款,基本無法指望。因為短期內,調控不會放鬆,高地價項目太難賣。

其次,融資渠道不斷收緊,融資成本水漲船高。

被堵融資通道包括:一,證券融資業務已被證監會發文禁止;二,國家明令禁止發行美元債務;三,房屋抵押貸款被列入實時監控範疇。

今年國內,已有多家房企公司債發行受阻。

僅6月,包括碧桂園、富力、合生創展、花樣年、新城控股在內的約10家房企,中止公司債發行,總計規模接近500億元。7月,美好置業集團宣佈終止20億元非公開債券發行。

也就是說,積土成山的高負債,很難通過借新還舊這傳統模式,來循環償付了

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債務大潮來臨,融資卻出現收縮,結果就是頻現債務違約事件。

因資金週轉問題,雲南房企京鵬地產,一筆原本應在今年5月底兌付的信託(3億元),出現了違約。這筆到期未兌付的信託,是兩年前該公司的一筆融資。

還有天津市國資委控制下的當地最大房企天房集團,也被曝出“到期債務難以及時還款”。

中信信託曾發佈報告,稱天房集團無法說明信託貸款還款安排,存在債務違約風險。資料顯示,天房集團負債總額1830億,借款融資對象,幾乎涵蓋四大行、10大股份制銀行和主流信託機構

此外,包括中弘控股、恆盛地產在內的多家房企,也被曝出債務違約。

其中,上市房企中弘控股,累計逾期債務36.88億元。更可怕的是,據說公司老闆已經跑路。

項目停工、高管離職、工資拖欠,中弘可能是近幾年來,第一家由於債務無法兌現,而倒閉的房地產公司。

PART 5

可以預見,房企債務違約事件,還會發生。類似中弘這樣的“倒黴”房企,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眼下開發商該怎麼辦?研究市場,管控好企業風險,才是第一位。

至於購房者,此刻完全有理由變得更從容。因為當前樓市,已經處於預期下行通道。換句話說,市場大概率將進入橫盤態勢,甚至出現房價明顯下跌。

這並非無的放矢、危言聳聽。

因為缺錢,拿地房企變少,導致地價下跌;地價跌了,更沒人去拿地,購房者預期變冷。這會形成一個循環,放大效應,“加快市場變冷”。

多種跡象,都可以印證這一點。

冷清的土拍,自不必多說。本週又有14個樓盤領出預售證,新增入市房源超過2500套,規模超過以往。

房企多缺錢?負債高融資難,上市老總都跑路!還有4000億躺在地上

另據報道,杭州本土某大型房企,近日要求員工加快銷售,堅決執行“早銷、多銷、快銷”策略。此前,碧桂園更早已曝出,叫停“全覆蓋”戰略(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內),一切圍繞現金轉。

接下來樓市怎麼走?有業內人士這樣分析:

第一步:先不拍地;第二步:不顧限價出售:第三步:打折銷售。當下正處於第一階段。

我基本認同這個邏輯。對房企而言,如果限價繼續嚴格執行,那麼迫於資金壓力,部分房企就不得不把高價地項目,平價甚至虧本銷售。

畢竟,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斷臂求生又算什麼

如果要改變這個局面,基本只有兩條路:一是限價放開(還要看購買力);二是以便宜成本借到錢。現在看來,都很難。

或許,正如美劇《權力的遊戲》那句經典臺詞:凜冬將至!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為此做好準備。

- End -


文∣麥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