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拼多多系列之二:學習京東好榜樣

前言碎語:

昨天發表了《解密拼多多系列之一:小米模式的最成功複製》之後,有諸多業內人士私下探討,說你這該不是黑小米吧?大體的意思就是,小米是把商品質量作為核心生命線的,相比之下拼多多好像完全不是一個頻道。

我都提示對方:仔細閱讀了再說。整篇我都是在說“學習小米”,不是“模仿小米”。

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基本意思就是“學習他的風格的人會比較有前途,但是完全模仿他的風格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意思就是說要學習他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地學”。

螞蟻金服的彭蕾也說過類似的話:“如果你想知道阿里的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告訴你,但是千萬別學阿里,否則死得很快”。因為阿里、騰訊、百度,都是時代的產物,你復現不了那個歷史環境。

但是小米在競爭紅海中誕生和崛起,包括經歷了一次折磨人心的低谷,這種局面在商界隨時存在。所以,向小米學習,是有意義的。

今天,我就再談談拼多多的第二個角度:

“拼多多是京東的好學生”。

解密拼多多系列之二:學習京東好榜樣

2015年6月,由李志剛著作的《創京東》第一次出版。這本書採訪了258位京東有關人員,被劉強東承諾“10年內你是唯一採訪我的書”。到第二年的5月,該書已經印刷13次。由於該書厚達290頁,計28萬字之多,在當今碎片閱讀的時代,難免令人望而卻步。因此我曾經濃縮了一下,寫了一篇《5分鐘讀完》,本文就對照該濃縮版,揭示一下拼多多這個學生,與京東劉強東這個好老師之間的關係。

一、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劉強東認為:正品,低價,好服務,這就是零售的本質。

當前的電商環境,與社會經濟大環境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都在共度時艱。

以唯品會為代表的高端電商,告訴你“正品特賣,新品1折起”;

以京東為代表的主流B2C電商,正在號召“消費升級”,所謂“正品低價”;

以嚴選為代表的文藝範電商,則在用“與她同款”這麼曖昧的語句,掩飾著“正品A貨”的本質;

以淘寶為代表的C2C電商,則是繼續“正品同款”。

他們在有一個戰略上是比較一致的,就是渠道下沉,向四線、五線城鎮用戶靠近。城裡的地都耕差不多了,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致股東信中說,“我們的團隊若在不安中醒來,永遠不會是因為股價的波動,而只會是因為對消費者變化的不瞭解,以及消費者對我們的不滿意乃至拋棄。”黃崢強調,“對於拼多多管理層來說,本分意味著專注於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黃崢進一步期望,“在不斷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中,拼多多致力於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

拼多多選取的戰場,恰恰是京東、淘寶久攻不破的下沉市場----為三線以下城鎮用戶提供“正品”的可能性。

拼多多的本意,應該是想建立一個從合法工廠生產出的商品,用最優的供應鏈方式送達消費者手中,“不讓中間商賺差價”,使得最普遍的消費者可以用盡可能低的價格購買正品。

即京東的“藉助互聯網,以新的消費需求與導向,不斷做出突破性的商業模式創新,從而重構供應鏈系統,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最終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寫到這裡,媒體圈的讀者肯定要開懷大笑了。這幾天刷拼多多“小米新品”、“創維智能”的段子已經足夠多了。不過本篇文章不是來搞笑或者洗地的,我們看一下百度百科對“正品”的解釋:

“正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zhèng pǐn,指某個品牌原創出產的產品,而對應的詞彙就是“假貨”、“次品”。正品也有以“合格品”、“一等品”、“優等品”表示的。 與"副品"對稱。”

遺憾的是,社會輿論普遍性的把“正品”與否,和“商標侵權”與否、“質量達標”與否混淆在一起

比如有個商標叫“小米生活”,註冊商標號10223941。這個是合法的歸屬於中山奔騰電器,真的不屬於雷軍的小米公司。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月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900元。——中國還是一個農村鄉鎮、三四線城市人口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只是一線城市的分化,讓很多人忘記了這一點。光大證券2018年3月調研報告顯示,支撐三四線城市消費市場崛起的因素是這些城市人口數量龐大,外加人口迴流。三線城市的人口數是一線城市的六倍左右,這一群體與一二線城市居民有著不同的需求,背後長尾效應值得關注。

解密拼多多系列之二:學習京東好榜樣

而拼多多可以做的或許更多。隨著中國製造業迎來轉型的節點,它也許能成為打通優化上下游產業的關鍵。4月,拼多多宣佈在今年投入100億助力500個產地的農產品上行。依託其獨特的用戶結構,可能在幫助廣大農村增收脫貧上有更顯著的效果。

關於這個,黃崢在《致股東信》裡有一句話,“我們可能不被理解,但我們總是出於善意,不作惡。”

那我們就立字為證,拭目以待。

二、人性會作惡,技術不會

拼多多招股書顯示,其上市募資的40%的會用於技術研發。

早在2000年,劉強東就自己編寫了公司的ERP系統,一直用到2005年。是年,劉強東指揮京東第一個技術員工呂科,共同完成了新一代的京東管理系統開發。以後數年,京東的管理系統都是脫胎於這個版本的架構。

作為互聯網企業,技術系統是最根本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在做大做強之後,連反貪腐的這樣“紀委”工作,也得依賴於技術系統。

2014年,阿里爆出著名的“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珉貪腐案”,其實當年1-6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廉正部、集團內審合規部共查處違規員工28人,移送司法機關7人,外包人員3人。由此事件,這家中國最大的電商企業,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一場自救和反擊運動,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據模型,用來分析和判定店家資格的標準被大大細化,而且主要由系統來完成。在前端的技術設置上,阿里大大降低人對業務流程的干擾,把更多做決定的東西通過技術和系統來完成,而不是通過個人的簡單判斷。

2016年,京東集團通過內部網站和“廉潔京東”微信公眾號發佈《京東集團反腐敗公告》,將過去一段時間查處的10起內部腐敗案件集中進行了實名公佈;其中6名案件坐實,3名涉案人員被刑拘。

人工來選擇和推薦商品就不可避免會導致腐敗,拼多多創業第一年就有一名運營因為貪腐被送進監獄,當時還辭退了三分之一的運營。黃崢表示,拼多多未來會把人工選品全部改由算法和機器來選擇。

作為電商新貴的拼多多,暫時還不用太擔心貪腐問題,最大的挑戰是來自於那些“蹭商標”的商家。

按照拼多多的規定,企業商家在拼多多平臺開設專營店、專賣店、旗艦店,需要提供由國家商標總局頒發的商標註冊證或商標註冊申請受理通知書複印件。也就是說,商家只要獲得商標註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後即可開店,而在商標審核階段(通常為七個月),該商標註冊申請受理通知書都有效,這一時間差正好給商家留下了可乘之機。

在拼多多平臺“碰瓷”大品牌的商家,大多不止提交申請了一個商標。例如,“創維e家”背後的公司提交申請了“樂視佳”、“海信維”等11個商標,類似的“康佳視界”的生產廠家提交申請了10個商標,“小米e家”的生產廠家提交申請了6個商標。

根據拼多多向SEC遞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過去十二個月內,拼多多平臺活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這麼巨量的品類管理甄別,依靠人工完全無解。

因此,拼多多拿出40%的資金投入到技術系統研發,至少可以看到“不作惡”的行動期望。

三、與京東相比,拼多多還得繼續學習人設

劉強東有一句話是:“京東的庫房是租的,商品是供應商的,京東靠什麼做起來的?靠的是人!”

從中關村時期,劉強東就實行了與員工的酒文化,定期與員工喝酒溝通。東哥曾出言“如果連酒都不會喝,那你能幹什麼!”

劉強東對部署做完授權,就是真的授權。因為有獲得授權的副總再次請示工作,東哥怒懟“你用不好權力就收回來。”

不管是和奶茶扮戲,還是減肥勵志,東哥在輿論裡的形象都是偉光正,充滿著正能量。

黃崢在“人設”的建設上,還很有距離。至少自己,還沒有以身作則。

關於拼多多,傳播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的核心就是五環內的人理解不了。”

關於拼多多的商品,黃崢回懟的是,“200塊錢的面膜你覺得它有用嗎?”

關於別人不理解拼多多,黃崢的回答是,“我不混圈子,也不想和其他人交流。”

真替他捉急。

後記:

黃崢在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說:

“有人追求做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但最受尊敬這件事很難衡量;有人追求做最大的公司或者最賺錢的公司,容易衡量,但追求這兩個東西特別可怕。最好的企業應該是不可比——你獨特,使得別人沒法跟你等量齊觀的比。”

“就像小時候我爸買了一塊真的表,別人都說是假表,後來我有錢了,我爸戴塊假表,他們都說是真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解密拼多多系列之二:學習京東好榜樣

拼多多會學習小米,會學習京東,會學習COSTCO和DISNEY,但無論怎樣學習,他就是那個PDD。

作者:張棟偉 營銷專家、互聯網金融講師,大學生創業導師。正在廈門創業“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諮詢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