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取金陵》是一部花臉花旦並重的傳統戲劇目,又名

《鳳吉公主》,現在能看到的較新的視聽版本是閻嵐秋版 (2016年上海京劇院“京武會”武戲專場演出季版),本劇源遠流長,有著比較悠遠的傳承,在《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的元代戲部分,就著錄了皮黃《取金陵總講》(原鈔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取金陵》出自《英烈傳》第十六回《定金陵黎庶安康》,大致說了這麼一個故事(以《取金陵總講》為主要依據):

朱元龍(即朱元璋)想要尋找建都之地,李文忠和徐達一起推薦金陵(即集慶路,今江蘇省南京市)。朱元龍於是命令元帥徐達兵發金陵攻取之。元朝駙馬赤福壽知道紅巾軍欲攻取金陵,便派曹良臣趁徐達兵疲,攻其不備,自己帶領大軍押後。曹良臣偷襲不成,反而被徐達軍打敗,本人也被勸降。之後,吳福奉命勸降赤福壽,但是赤福壽既身受皇恩,也不願辜負公主(其妻子,劇中設定為元順帝長女),遂自刎而死。武藝超群、萬夫難敵的公主得知丈夫死訊,憤而出兵,終於敗於城下。朱元龍率部進駐金陵。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取金陵》中的赤福壽形象,角色為淨即花臉

朱元璋攻取金陵(集慶路)是在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這一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37歲,妥懽帖睦爾至順四年(1333)六月即位於上都,是年14歲,單從年齡上看,1356年元順帝有一個到婚嫁年齡的女兒當然也有可能,但是沒有史料有相關記錄,集慶路的守將更不是什麼駙馬。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元順帝長子愛猷識理答臘生於1339年,關於其女兒史書並無明確記載

赤福壽的原型是御史大夫福壽,是集慶路元軍的最高長官——他並不是一般認為的集慶路達魯花赤(品秩與路總管相同,但實權大於路總管),當時集慶路的達魯花赤是達尼達思。

此外,元軍的大將還包括湖廣平章阿魯輝、中丞蠻子海牙、集慶地區民兵元帥陳野先之侄陳兆先等人。這且不論。

紅巾軍方面當然以朱元璋為首,但是此時的朱元璋絕不是《取金陵》中眾星捧月的“主公”。

之前談古論金在已經發布的《都說朱元璋成大業靠的“緩稱王”戰略,那麼到底緩到了什麼時候?》提到:

這個翼元帥(談古論金按:朱元璋以左副都元帥的身份兼任鎮守太平府的翼元帥)實際上級別不高,只是一府之地的軍事主官,朱元璋真正體制上的權力源泉還是他依舊兼任左副都元帥,但專職守衛太平府,使得他已經有了“高築牆”的資本。

這年冬天,郭天敘、張天祐戰死。據俞本《紀事錄》記載:“上獨任元帥府事。”

不過,雖然朱元璋事實上成了全軍首領,但是官職並沒有變動。

至正十六年(1356),元朝江南行臺駐地集慶路(今江蘇省南京市)被朱元璋部攻克,他被龍鳳政權任命為行樞密院同僉。

攻取集慶路,無論對於明朝開國曆史還是朱元璋本人,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然而無論之前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下屬的元帥,還是之後論功行賞變成小明王龍鳳政權的樞密院官員,朱元璋的具體身份雖然有所變化,但是他與下屬之間還是同僚的關係,根本沒有所謂的“君臣之分”。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朱元璋畫像中並非慈祥仁厚外貌的那一種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取金陵》連環畫

我們注意到,在攻取集慶路之後朱元璋所任的行樞密院同僉,高於翼元帥一個級別,位次在都元帥之前,他新獲得的這個樞密院官員的身份,與下屬諸元帥、總管有著本質的不停,但這個官職畢竟只略微高於都元帥,本質上也還是武將官職,甚至還沒有躋身小明王龍鳳政權的大臣之列。

與此同時,郭子興的兒子郭天爵、號稱“邵六元帥”的邵榮、趙繼祖、宋朝用等濠州紅巾軍早期將領,作為濠州紅巾軍的“正牌”代表人物,在江南紅巾軍中的地位實際只能算是朱元璋的同僚,特別是邵榮,在很大意義上與朱元璋不相上下,互相抗衡——邵榮直到1362年才被朱元璋以所謂“謀叛”的罪名處死。

而即使是徐達、李善長、常遇春、湯和等人,在邵榮被剷除之前,理論上也不是朱元璋的“臣下”。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取金陵那一年的形勢地圖

也因此,《取金陵總講》中下引的這些唸白和唱詞,其本身描述的狀態與歷史真實有很大的距離:

穩取江山開錦繡,指日瑤堦宇宙通。

孤朱元龍,自得孃舅郭廣卿之基業,稍奪大元江土。只是未得立帝之所,不知何處方能建都。

吾主洪福齊天就,大元氣數已終週。順帝無道貪酒色,吾師脫脫一命休。威震金陵赤福壽,能征慣戰少智謀。人馬撤至中山口,收伏良臣定龍樓。

吾主仁慈寬德厚,賞罰公平勳必酬。同心協力開錦繡,美名標在五鳳樓。封妻廕子傳流後,

獎功酬勞封王侯。

新主元龍,應天順人,功之懋錫,霸之滅罰,故而萬民歸心,指成帝統。

臣請主公盤查倉庫,掛榜安民。

後帳擺宴,與元帥、眾卿賀功。

無論是朱元璋的自稱(孤),還是攻取金陵的目的(立帝建都之所),還是徐達等將領對朱元璋的稱呼(吾主、新主、主公),又抑或是對朱元璋事業的描述(穩取江山開錦繡、指日瑤堦宇宙通,同心協力開錦繡,獎功酬勞封王侯,應天順人,萬民歸心、指成帝統),都指向朱元璋此時已經把稱帝的目標和意圖擺在檯面上,未來皇帝的冠軍相已經顯露無遺。

這和歷史上真實的朱元璋的發展壯大的史實和他“緩稱王”的戰略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緩稱王”不僅是指王的名分,同時也是指避敵鋒芒的戰略。

但是,戲曲本身反映的是民間比較草根的觀念和認知,之所以如此,非常可能是因為,在明朝官方的敘事方式中,從至正十五年(韓林兒龍鳳元年,1355)紅巾軍渡江之初開始,朱元璋就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軍統帥,君臣之分已定,隨著之後其部不斷勝利和發展壯大,自然而然走到了稱王建國的這一步。

這種不顧朱元璋實際上直到至正二十四年(韓林兒龍鳳十年,1364)才真正在實際上擺脫韓林兒龍鳳政權高官的身份稱王建國的事實而篡改歷史記憶的方式,確確實實奏效了,《取金陵總講》、《武擋山總講》、《拿彩石磯全串貫》、《戰太平全串貫》、《江東橋全串貫》、《擋諒全串貫》(均見《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的元代戲部分)中所反映出來的民間歷史記憶中,朱元璋早早就是真命天子,是天命所歸、萬民歸心的皇帝。

弄假成真!朱元璋取金陵背後真相如何?歷史記憶早被篡改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取金陵總講》中朱元龍還有這樣的唸白:

濠梁起義聚英雄,弄假成真任縱橫。

這句唸白的梗其實很有趣,民間傳說朱元璋登基後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本是沿路打劫,不想弄假成真。

用這句話作為朱元璋的定場詩,有點罵人不帶髒字的感覺,雖然劇作者未必是這個意思。

而相關的歷史記憶,和朱元璋的其興也勃一樣,同樣也有一種弄假成真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