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筆記 42|如何實踐數數的四項基本原則?——第三章數數回顧(下)

活動簡介

2018年,我們決定在群內開展共讀好書活動,挑選與STEAM啟蒙相關的書籍,一起深挖細耕,提升育兒能力,開拓啟蒙思路。

當前,我們選的是《幼兒數學核心概念》,計劃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讀完,會定期整理群內討論的主要內容在公眾號上,方便大家回顧。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第三章 數數(上)

領讀人:洋蔥媽

領讀時間:2018.4.4

上篇我們分享了數數包括記憶數數和理解數數兩個層次。我們對孩子的理解數數啟蒙就是幫助孩子掌握數數的四項基本原則:固定順序原則、一一對應原則、順序無關原則、基數原則。

那看官是不是會問:理論我掌握了,那我應該如何實踐呢?別急,這篇回顧就是幫助各位看官解決如何實踐的問題。

《幼兒數學核心概念》指出:在小數字的數數基本原則概念建立之前,過分強調機械的大數字口頭唱數,可能會對理解數數能力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對大多數幼兒而言,理解數數一般要從5歲左右出現,許多幼兒能熟練掌握20或者25以內的數概念,但多數的大班幼兒,甚至一年級的兒童還不能準確理解50和100以上的數到底表示“多少”。

由此,對各位看官如何在家幫助娃更好地理解數數的基本原則,關鍵之處在於

通過真實情境和數學對話來開始理解小數字的意義,並將這種啟蒙活動融合到日常生活中,讓數數無處不在。

瞭解了數數啟蒙的大原則之後,接下來將為各位看官提供針對四項基本原則的具體實踐活動,僅供參觀,也歡迎各位看官踴躍拓展,留言或者進群交流。

1.固定順序原則

這個原則對娃包括兩個層次的能力要求:

A.通過記憶記住數序:這個比較簡單,也是各位看官經常做的,通過數數歌或者數數動作遊戲不斷地重複練習,孩子就能記住數字固定的順序。比如坐電梯或者爬樓梯時帶娃一起數數,或者和孩子玩捉迷藏時讓他數到10再來找媽媽。

然後,可以提高難度,比如讓孩子模擬火箭發射從10的倒數,或者讓孩子從任意非1的數開始接著數或者倒數,或者你跟孩子一起輪流交叉數數。總之,為了幫助孩子更為熟練地記住數序,同時為下一個層次的數數打好基礎,需要各位看官帶領孩子從多角度進行練習。

B.發現數字裡滲透的數學結構和模式:無論我們用什麼詞或者符號來表示數量,每一個數字都比它前一個數多1,比它的後一個數少1。同時,整個數字系統是有規律、可預測的,它是以10進位為基礎的。雖然發現數字系統的結構和規律對孩子難度比較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各位看官也可以有意引導娃發現這些規律。

比如,孩子要看三集動畫片,在開始看之前,我們可以伸出三根手指,告訴孩子:我們看三集,等到三根手指全部都彎下去的時候,就不看了。每當看完一集,就給孩子演示彎下一根手指,同時讓孩子點數還剩幾根手指。慢慢地,孩子不僅可以理解相鄰數字間差1規律,同時也會學會小數字的點數。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幫助孩子理解十進位的數字系統,可以利用百數表,帶著孩子橫著分別看每行十位和個位數字的變化找規律,再帶著孩子豎著分別看每列十位和個位數字的變化找規律。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2. 一一對應原則

這個原則就是要求“幼兒需要口手眼一致地將嘴裡說出的數詞與點數物體的動作和物體一一對應起來,一個數字對應一個物體,直到所有的物體都被點數一遍”。《幼兒數序核心概念》指出幼兒在掌握一一對應原則容易犯3種錯誤:數詞順序錯誤、口比手快(數得太快)、手比口快(點得太快)。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為了防止或糾正上述三種錯誤,各位看官一是需要加強孩子對固定順序原則的理解(針對第一類錯誤數詞順序錯誤),二是在引導孩子數數活動中必須點數具體的事物,並輔以點數動作(針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錯誤,口手不一致)。

孩子的點數活動可以從點數實物開始,比如排成一列的玩具汽車或者吃飯時需要的碗,關鍵是要提醒孩子在數數時需要一一地點觸每一個物體。然後再逐漸過渡到對抽象事物的點數,比如一週幾天,這時候也可以藉助手指來幫忙點數。

3. 順序無關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幼兒理解“集合的總數與點數這個集合中物體的順序無關”,數字只是表示集合多少的屬性,而跟集合中物體的排列順序或者結構是沒有關係的。

對這個原則的掌握也包括兩個層次:

A.點數的結果跟選擇集合的哪個物體無關,也就是點數的起點帶有隨意性。比如在點數排成一列的玩具汽車時,如果孩子從左邊開始點數,等孩子點數完之後,媽媽可以從右邊開始點數,讓孩子慢慢意識到不管從左邊還是右邊開始點數,點數結果是一樣的。或者不同顏色的樂高積木分組放在一起,每次按照不同的顏色順序點數,讓孩子比較每次點數的結果是否一樣。

B.排列規則的集合更容易點數。比如,先可以一組排列雜亂的積木,讓孩子點數。點數結束之後,把積木重新排列,比如2個一組、5個一組,讓孩子重新點數(這裡需要結合孩子對小數的直接感知),讓孩子逐漸意識到這樣的分組讓跳著數變得更為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掌握了順序無關原則,就會理解數詞與對應點數物體之間的關係只是暫時的,對物體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4. 基數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孩子知道點數的最後一個數字可以用來表示集合物體的多少。《幼兒數學核心概念》列舉了四個方面來幫助各位看官判斷是否孩子掌握了基數原則:

A.可以準確回答集合“一共有多少?”。比如,吃飯的時候問桌子每一邊有幾個人,或者桌上有多少碗。

B.可以按照要求點數出具體數量的物體。比如從一堆蘋果中拿出5個蘋果。

C.在集合數量減少或者增加時,孩子可以接著數或者倒著數,而不用重新點數所有物體。比如已有5輛玩具汽車,再從玩具箱裡拿一輛,問孩子總共多少輛。

D.孩子知道物體的排列順序發生變化,集合的總數不會發生變化。

數數這一章的回顧就到這裡,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兩次的回顧對數數啟蒙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也非常慫恿大家踴躍分享,到留言區或者共讀群積極發言,告訴我們你的收穫或者困惑!

(更多共讀筆記請見群內共享雲盤)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