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朝的老宮女按照嬪禮下葬,因爲她是康熙大帝最感激的女人

蘇麻喇姑是清初歷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為孝莊太后的陪侍,曾親身參與了許多歷史事件。

據史料記載,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她雖身為侍女,卻與清朝皇室結下了不解之緣,她是康熙帝的啟蒙老師,被皇室成員視為至親,當她以九十高齡去世時,整個皇室為之哀痛。

歷經五朝的老宮女按照嬪禮下葬,因為她是康熙大帝最感激的女人


蘇麻喇姑是後人對她的稱呼,她最初的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是她的蒙語名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及康熙年間,人們稱呼她的滿語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在她病逝後,人們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她在世的時候,不同的人對她有不同的稱呼。孝莊太后稱她為“格格”,即小姐,是對女子的尊稱;康熙帝玄燁稱她為“額涅”,即額娘、母親;玄燁的皇子、公主們稱她為“媽媽”,滿語中即“奶奶”、“祖母”之意,也可用來通稱年長的婦人。從中可見皇室成員對蘇麻喇姑懷著一種親人般的感情。蘇麻喇姑平生有兩大怪癖:一是不洗澡,二是不吃藥。說她終生不浴似乎也不準確。蘇麻喇姑每年除夕會洗一次澡,但是這個澡不是盆浴也不是淋浴,而是取用少量的水,簡單擦洗一下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蘇麻喇姑的沐浴習慣看似很怪異,甚至不衛生。其實這個習慣的養成是跟她的生活背景緊密相關的。在草原民族的觀念裡,水是用來供人和牲畜飲用的,而不是來浪費的,洗澡便是一種浪費。因此,她洗過澡後,還要向佛祖懺悔,懺悔她“浪費”水了。

歷經五朝的老宮女按照嬪禮下葬,因為她是康熙大帝最感激的女人


在蘇麻喇姑年老病重之時,她是依然拒絕吃藥。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90多歲的她患了重病,腹內疼痛難忍,牽動了諸多皇子的心。當獲知蘇麻喇姑不願吃藥的消息後,康熙帝也急了。他下令讓蘇麻喇姑在原住處療養。要知道按清宮規定,宮內服役者和下層嬪妃,凡患重病的,一律移居他處,以免傳染他人。而且,他吩咐諸皇子將一種名為“西伯噶古納”的藥材混入雞湯中給蘇麻喇姑服用。但諸位皇子不論怎麼勸說,她還是堅持不肯服用。皇十二子胤裪心急如焚,他和福晉衣不解帶,日夜守候在她的病榻前,精心服侍,陪伴她走完了一生中最後的時刻。

歷經五朝的老宮女按照嬪禮下葬,因為她是康熙大帝最感激的女人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蘇麻喇姑終究沒有抵擋住衰老與疾病的襲擊,結束了她那豐富多彩的一生,終年逾九旬。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當然算是難得的高壽。

正在塞外巡視的康熙帝獲知她的死訊後,悲痛萬分。也許此時的康熙大帝回想起了小時候的往事……康熙小時候患上天花絕症,按當時規定,要離開親人,單獨到福佑寺裡養病,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候,蘇麻喇姑義無反顧、冒著被傳染的生命危險,主動要求去照顧康熙,陪伴康熙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所以康熙皇帝把蘇麻喇姑當成了最親的親人,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親情。

歷經五朝的老宮女按照嬪禮下葬,因為她是康熙大帝最感激的女人


因此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淨身入殮。目的是想回宮後再親眼看一看敬愛的額娘,向她的遺體告別。但後來他計算十五日才能回宮,於是再次降諭,讓皇子們將蘇麻喇姑遺體再留7天,等到他回宮後再定。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與蘇麻喇姑之間的眷眷深情。

回京後,以嬪禮為蘇麻喇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其陵寢規格依照嬪的等級建造。對於一個宮中服役者來說,這一規格是超乎尋常的曠典殊榮。蘇麻喇姑是康熙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是康熙皇帝最感激的人之一。

蘇麻喇姑是清宮一位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服侍孝莊、順治、康熙、允祹四代,忠實可信、勤懇細心、竭盡心力、始終如一的老宮女。蘇麻喇姑,地位不高,掙錢不多,但她“克慎克勤,惟愛惟和”,生前受人尊重,身後被人懷念,此生,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