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妈妈”: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但凡持有联网功能手机的人,这两天应该都被“朱雨辰妈妈”“贤妻良母论”等热词刷屏辣眼睛,以及深深震撼。

什么“不管儿子走到哪里,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什么每天凌晨四点起来给朱雨辰熬梨汁或者果汁,已经做了十年;

什么“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什么“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什么“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

……

想都不用想,早已告别男耕女织时代的网友,看到这样的言论,定会炸锅。

“朱雨辰妈妈”: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有关朱雨辰妈妈的性格和做法,各路网友已经总结出许多关键词:

强势、自我感动、没有自我、密不透风等。

其中,很多人觉得最为贴切和一语中的的词语是,“自我感动”。

何为自我感动?

以朱妈妈为例。无论是扛铁锅跟着儿子“南征北战”、凌晨四点起床为儿子熬梨汁,还是干涉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她在说出这些故事和细节的时候,眼睛里充满自豪,言辞里尽是骄傲,儿子是她生活的重心所在。唯独集她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朱雨辰,坦言妈妈给的爱太过沉重,甚至是对着镜头流下眼泪。

说句不太妥当的话,这难道不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吗?

好在最新节目里,朱妈妈表示已经意识到过往行为的不妥,觉得朱雨辰现在越来越不爱跟她交流、沟通,原因是出在她自己身上。她还说,自己这个妈妈当的挺失败

,未来会放手。换句话说,朱妈妈已经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且开始着手改变。

可怕的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妈妈,她们视孩子的一切为己任,把大事小情全扛在自己肩上,却不过问孩子的意愿,她们不知道孩子的想法,或者说明明知道了孩子的感受,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喝梨汁,妈妈每天做好、看着“你”喝下去;不管孩子是否喜爱苹果和鸡蛋,带着妈妈爱意的苹果和鸡蛋从未消失在“你”清晨的餐桌;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妈妈的手永远在并随时伸向“你”的生活……

真的是,无微不至,无孔不入。

问题是,孩子没了选择权啊,既不能拒绝,也没办法逃离,硬生生被逼成“傀儡”,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必须统统接受。

韩国一位偶像明星金硕珍,也曾发表过一篇透露着深重负担的感言:

“恨不得自己早点经济独立,去一个远点的城市工作生活,有时候真想告诉妈妈,每次我买了衣服、看了电影、出去旅游、花了多少钱、跟谁一起去、去了哪里等等等等全部都要报备,我不是傀儡,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朱雨辰妈妈”: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为孩子操心,似乎是很多父母的本能,但一旦过度,操心变成操纵,爱就会成为一种令人窒息的控制。

就好像,一个喜欢苹果的人被要求只能吃橘子,一个饥饿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得到一块甜蛋糕,所得非所爱。

有资料显示,在控制性强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约有7%到10%产生过自杀念头!

而朱雨辰在2010年上节目回答主持人提问时,就表示自己经常跟妈妈吵架,甚至说过,“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可怕么,父母的爱,会让孩子失去活下去的念头。

这大概是做父母的人,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过得幸福,但几乎所有父母又都希望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可每个孩子从脱离母体开始,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天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绪,有擅长的也有不擅长的,合理的引导很重要,适当的自由也很重要。

“朱雨辰妈妈”:咱俩没法过了,你会把我搞死

都说人的一生,是为了爱和希望而努力。可如果父母强行加塞的爱,与自我认知的希望产生矛盾,孩子应该作何选择呢?

退一万步讲,爱没有对错之分,但不同形式的爱带来的结果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深远影响。心理咨询中,就有很多人因为父母的控制,即便在成年后,也很难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遇事容易瞻前顾后,没有主见。

如同纪伯伦所言,你的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成熟的父母,从一开始就会明白这点,故而不会沉迷于“自我感动”,他们有理性的家庭教育观,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不管自己再怎么不舍分离,再怎么难以放手,都会努力学着允许孩子与自己剥离,允许孩子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以自己独有且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