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養在路上:父母帶孩子旅行的10大積極意義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3月踏青 | 最好的教養在路上:父母帶孩子旅行的10大積極意義

乍暖還寒的3月,除了急於掙脫厚重棉襖的束縛,由於冬季漫長犯懶的腳步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也許是春風拂面帶來的暖意,也許是感覺逐漸輕盈的身體,這時候擱置了許久的旅行計劃,都可以藉著踏青的由頭開始準備了。萬物復甦,到處充滿了重生的希望和喜悅,正是帶娃出行,感受大自然四季輪迴、神奇換裝的好時機。

據艾瑞諮詢的相關報告,去年中國在線親子游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323.2億元左右,預計增長率將繼續保持在50%以上,有望在2018年實現近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此前,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同程旅遊發佈的《2016中國親子游市場認知度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對國內居民家庭親子游消費態度和認知狀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有九成的父母認同親子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父母購買親子游產品的原動力雖然只是“帶孩子出去玩一下”,但蘊含其中的陪伴及深層次的教育意義不言而喻。

親子游是旅遊更是陪伴

一直以來,"沒時間"成了橫亙在中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阻礙,可孩子們天性愛玩,同時又渴望得到爸爸媽媽更多的陪伴,當前大熱的親子游正是解決了這一問題,給廣大家庭提供了新興的選擇和陪伴機會。

近幾年來,親子游火爆的背後是家長對帶娃旅遊觀念的轉變,隨著基礎設施和相關產品的不斷完善,親子游成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最佳模式之一。親子游對大人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拉近與孩子心靈距離的機會;對孩子來說可以享受比在家裡更多的全身心陪伴。

一位常帶娃出遊的家長算了一個算術問題:一次10天的長途旅行,每天除去睡覺的9個小時,剩下的15個小時他基本上全身心陪著娃,10天就相當於150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相當於其平時一個多月的陪娃時間。

增進溝通,與平常不同的相處模式

不是父母包辦一切的旅行模式,現在的親子游從選擇目的地開始,就應當參考孩子的意願,可以在旅行前和孩子在地圖上找找出發地和目的地位置,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對世界、方位、路線產生概念上的認知。他們雖然還沒有獨立策劃出行的能力,但仍然有自己小小的想法和渴望“自己來”的意識。家長們應當改變命令或通知的相處模式,以商量、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們真正參與到路線策劃、行李打包等準備工作中,不斷提升他們的合作、參與意識。

更緊密的家庭和親子關係

錢鍾書先生曾說過:“要想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一起旅行也成了檢驗情侶是否適合在一起的重要標準,而親子游過程中體現出的比平常更為緊密的親子關係,是大多數家庭期望達到的理想狀態。

旅行,就是面對未知。夫妻、親子一起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在旅途的陌生環境中,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能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也更容易增進親子關係。只有父母相親相愛、攜手並行,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形成對愛情和家庭的期待和信任。

讓孩子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

小朋友或許記不住大量的名勝古蹟、自然風景,但在旅途中不同地方學到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會像一顆種子一樣在他們心裡生根發芽,進而逐漸懂得為人處世之道。這是最好的實踐教育,會讓孩子懂得關心他人、不自私、不任性,更容易與人相處。

幫助孩子增長見識,健全人格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旅行是偏見、偏執、狹隘的終結者。”

旅行中,孩子們可以看到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的人們的真實生活,所有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來自對方的動作、眼神和交流,都是無法在家裡體會到的經歷。親子游使孩子見到了更全面的世界,這樣容易激發其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求知的慾望,將來會有更開放的心胸接受新事物、新觀念。

尊重自然,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旅行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讓人知曉生命形態的多樣性,人生無窮無盡的可能性。在旅行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沒有孩子天生不喜歡各種顏色形狀的樹葉、昆蟲等,最美麗的東西永遠藏在大自然中,只是需要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家長應當引導孩子觀察平日不易發覺的生活細節,比如樹葉上的露珠、不同的天空顏色、雲的形狀、樹葉的紋理等。同時,也可以為孩子準備探索自然的工具,如簡易望遠鏡、相機、指南針、放大鏡等,提高他們的探索興趣,從小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

家長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他們自己揹包或攜帶行李箱。加上旅行中總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不在掌控之內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通過旅行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的經歷,孩子的安全意識、意志力、獨立意識和適應環境能力會有明顯增強,這對孩子今後的性格發展以及獨立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

是一種成長、經歷和體驗

我們希望孩子心思細膩,希望他下筆如神,但若沒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沒有切身感悟,真情實感從何而來?

對孩子來說,旅行中的經歷對他們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英國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旅行是對年輕人的一種教育。”旅行中的自然、社會、人、民俗風情,全都是豐富我們學識的源泉,而為旅行所做的準備和行動,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將變成終生受用的行動力。

達到寓教於樂的教育意義

隨著《爸爸去哪兒》等親子節目熱播,有關孩子教育的話題從單純的學習層面滲透到了親子成長教育中。針對親子游活動評價標準的調查顯示,“是否增加了孩子的知識和見聞”是父母們評價一次親子游活動優劣的首要標準,比例高達78.4%。因此,商家推出的“旅遊+科技”、“旅遊+教育”、“旅遊+親子互動”等親子游模式深受消費者喜愛,諸如影音工作室、射箭模擬機、空氣曲棍球、滑雪模擬機等富有科技感的兒童娛樂設施;一些傳統的旅遊景點如植物園、動物園也專門為小孩子配備科普講解員,並設計了豐富的活動和競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家長和孩子能夠更好地互動起來,達到寓教於樂的教育意義。

創造一生的回憶

不論去國外還是小鄉村,不論住豪宅還是旅舍,孩子的快樂可能都是一樣的,他們幼小的心靈對外在的物質根本不在意,他們的快樂很簡單也很純粹——有父母的陪伴。

因此,可以少一點“到此一遊”的遊客照,多抓拍旅行中的難忘瞬間。幫助孩子記錄當地的飲食、人們的長相、穿著、特色文化等。對於家長來說,和孩子一起旅行,親子關係的珍貴畫面都是可以長久回味的美好時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寶貴回憶。

旅行,就是這樣一門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幾乎所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後,都會發現在短短的時間內,孩子有了很明顯的變化,這就是親子游的魅力所在。

不負春光,不負孩子們渴望飛出家門、擁抱大自然的願望,帶孩子去旅行,最好的教養一定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