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父母带孩子旅行的10大积极意义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3月踏青 |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父母带孩子旅行的10大积极意义

乍暖还寒的3月,除了急于挣脱厚重棉袄的束缚,由于冬季漫长犯懒的脚步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也许是春风拂面带来的暖意,也许是感觉逐渐轻盈的身体,这时候搁置了许久的旅行计划,都可以借着踏青的由头开始准备了。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重生的希望和喜悦,正是带娃出行,感受大自然四季轮回、神奇换装的好时机。

据艾瑞咨询的相关报告,去年中国在线亲子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323.2亿元左右,预计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50%以上,有望在2018年实现近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此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同程旅游发布的《2016中国亲子游市场认知度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对国内居民家庭亲子游消费态度和认知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有九成的父母认同亲子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父母购买亲子游产品的原动力虽然只是“带孩子出去玩一下”,但蕴含其中的陪伴及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亲子游是旅游更是陪伴

一直以来,"没时间"成了横亘在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阻碍,可孩子们天性爱玩,同时又渴望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陪伴,当前大热的亲子游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给广大家庭提供了新兴的选择和陪伴机会。

近几年来,亲子游火爆的背后是家长对带娃旅游观念的转变,随着基础设施和相关产品的不断完善,亲子游成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最佳模式之一。亲子游对大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拉近与孩子心灵距离的机会;对孩子来说可以享受比在家里更多的全身心陪伴。

一位常带娃出游的家长算了一个算术问题:一次10天的长途旅行,每天除去睡觉的9个小时,剩下的15个小时他基本上全身心陪着娃,10天就相当于150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相当于其平时一个多月的陪娃时间。

增进沟通,与平常不同的相处模式

不是父母包办一切的旅行模式,现在的亲子游从选择目的地开始,就应当参考孩子的意愿,可以在旅行前和孩子在地图上找找出发地和目的地位置,增加孩子的参与感,对世界、方位、路线产生概念上的认知。他们虽然还没有独立策划出行的能力,但仍然有自己小小的想法和渴望“自己来”的意识。家长们应当改变命令或通知的相处模式,以商量、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路线策划、行李打包等准备工作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合作、参与意识。

更紧密的家庭和亲子关系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一起旅行也成了检验情侣是否适合在一起的重要标准,而亲子游过程中体现出的比平常更为紧密的亲子关系,是大多数家庭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旅行,就是面对未知。夫妻、亲子一起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在旅途的陌生环境中,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能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也更容易增进亲子关系。只有父母相亲相爱、携手并行,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会形成对爱情和家庭的期待和信任。

让孩子懂得与他人相处之道

小朋友或许记不住大量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但在旅途中不同地方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进而逐渐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这是最好的实践教育,会让孩子懂得关心他人、不自私、不任性,更容易与人相处。

帮助孩子增长见识,健全人格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旅行是偏见、偏执、狭隘的终结者。”

旅行中,孩子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人们的真实生活,所有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自对方的动作、眼神和交流,都是无法在家里体会到的经历。亲子游使孩子见到了更全面的世界,这样容易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求知的欲望,将来会有更开放的心胸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尊重自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旅行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让人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人生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旅行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没有孩子天生不喜欢各种颜色形状的树叶、昆虫等,最美丽的东西永远藏在大自然中,只是需要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家长应当引导孩子观察平日不易发觉的生活细节,比如树叶上的露珠、不同的天空颜色、云的形状、树叶的纹理等。同时,也可以为孩子准备探索自然的工具,如简易望远镜、相机、指南针、放大镜等,提高他们的探索兴趣,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背包或携带行李箱。加上旅行中总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在掌控之内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通过旅行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的经历,孩子的安全意识、意志力、独立意识和适应环境能力会有明显增强,这对孩子今后的性格发展以及独立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是一种成长、经历和体验

我们希望孩子心思细腻,希望他下笔如神,但若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没有切身感悟,真情实感从何而来?

对孩子来说,旅行中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旅行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教育。”旅行中的自然、社会、人、民俗风情,全都是丰富我们学识的源泉,而为旅行所做的准备和行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将变成终生受用的行动力。

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

随着《爸爸去哪儿》等亲子节目热播,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从单纯的学习层面渗透到了亲子成长教育中。针对亲子游活动评价标准的调查显示,“是否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和见闻”是父母们评价一次亲子游活动优劣的首要标准,比例高达78.4%。因此,商家推出的“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亲子互动”等亲子游模式深受消费者喜爱,诸如影音工作室、射箭模拟机、空气曲棍球、滑雪模拟机等富有科技感的儿童娱乐设施;一些传统的旅游景点如植物园、动物园也专门为小孩子配备科普讲解员,并设计了丰富的活动和竞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家长和孩子能够更好地互动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

创造一生的回忆

不论去国外还是小乡村,不论住豪宅还是旅舍,孩子的快乐可能都是一样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对外在的物质根本不在意,他们的快乐很简单也很纯粹——有父母的陪伴。

因此,可以少一点“到此一游”的游客照,多抓拍旅行中的难忘瞬间。帮助孩子记录当地的饮食、人们的长相、穿着、特色文化等。对于家长来说,和孩子一起旅行,亲子关系的珍贵画面都是可以长久回味的美好时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宝贵回忆。

旅行,就是这样一门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孩子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亲子游的魅力所在。

不负春光,不负孩子们渴望飞出家门、拥抱大自然的愿望,带孩子去旅行,最好的教养一定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