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別人有的執行力你沒有,進來看看!

如果說生活是一張白紙,那

行動就是白紙上斑斕繽紛的色彩。行動來源於生活,生活孕育了行動。而如何激發人的行動,首先要清楚人為什麼要行動,這一行動又是因何而生,然後再“對症下藥”。我認為,人們行動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在這裡,我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闡述:

一是主觀能動性,通俗的說就是為達到某種目的或效果而引發的慾望以及行為。它強調的是主動,是從心理上接受並付諸行動的趨勢。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動作用每個人在對待不同事物上的主觀能動性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而且主觀能動性帶動行為所帶來的結果往往也是相差甚遠。就好比同在一個班裡學習的學生,接受同等條件下的教育環境和學習條件,但學習這一個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是不同的。有的學生上課從不遲到從不曠課,各門成績都很優秀,可能還得了獎學金、證書;可還有的學生,各科成績一般、不及格甚至掛科

重修。雖然說在實際情況下差別沒有這麼大,不過優等差等的梯度還是存在的。而類似於這種情況,在我看來是主觀能動性的差異導致的結果。

那麼可以說,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以及行動所帶來的結果。行動的產生是建立在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的,所以說首先就是要注重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和引導上。即通過改變一定的客觀條件來改變人的主觀意識。

二是客觀的外部環境。外部的社會、生活環境對行動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影響力。古語言:“時勢造英雄”,從這可以看出“時勢”對於人行為的推動力。還拿一個班裡學習的成績不等的學生舉例,成績好的學生到了社會上就一定會風生水起嗎,成績不好的學生畢了業就真的是混不下去嗎?其實不然,阿里巴巴的總裁馬雲如今身價百億,旗下人才濟濟,可以說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了吧,但他第一次高考數學只有一分。然而這對他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容小覷。

而怎麼從外在環境的角度激發人們的行動呢?古有時勢造英雄,而我要說欲成英雄,先造時勢。這個時勢呢,要從廣義的方面理解,比如說公司裡的獎罰制度,一些扶持產業的政策以及同業競爭等。從商業角度來舉例,為了增加顧客量和銷售量而採取的價格戰、捆綁銷售,通過改變經銷模式提供一個更具性價比的銷售環境,從而達到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動的效果。所以說,只有把握好社會環境的動態,做好對時勢的調整運用,才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場、調動行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外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推動人們開始行動,當然它是建立在主觀能動性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的。比如說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引發的努力工作賺錢的行動,為考試高分而引發的刻苦學習的行動等。

以上我所提到的關於主觀能動性和外在環境的表述中,是在理想條件下的情況,而在現實情況下,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網中,人們往往面對著來自各方面的推動力,二者的效能也有著差異。所以說,當

我們在考慮如何才能激發或者引導人們的行為時,不僅要從調動主觀能動性和改變外部環境這兩個方面入手,還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適合的措施。如果運用運籌學的模型來解釋兩者的關係,人們採取行動的概率就是目標函數而我們要做的是讓目標函數達到最優,也就是說最大程度地調動人們採取行動外在的客觀條件、環境就等同於約束條件它限制了人們所能從客觀環境中獲取到的自我認同感以及物質體驗。而主觀能動性就等同於決策變量
它促使人們在理想狀態下主動地去探索客觀世界進而實踐。外在推動力的作用就是技術係數,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要想函數達到最優解,就要讓自我能動性、外在推動力在客觀環境下達到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