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蘇麻喇姑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舞羽流雲


“蘇麻喇姑為什麼沒有嫁給康熙?”

“蘇麻喇姑是不是劇作家杜撰的人物呢?還是歷史上確有其人?如果有,她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好多人看完電視劇《康熙王朝》以後,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下面有書君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些疑問。

一、蘇麻喇姑的身世:孝莊的侍女兼閨蜜。


在康熙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女人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一位是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另一位就是他的啟蒙老師,孝莊太后的侍女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跟隨孝莊一起,在清宮中經歷了四朝(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不過,她比康熙大了30歲,兩人的感情不是子虛烏有的姐弟戀,而是深厚的祖孫情。

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於科爾沁部的一個牧民家庭。10歲左右,她被科爾沁的貝勒府選中,成為布木布泰(後來的孝莊太后)的貼身侍女。她口齒伶俐,辦事麻利,為人又穩重,很快獲得了孝莊的信任。

後來,孝莊與皇太極成婚,蘇麻喇姑隨主人進了盛京。

來到盛京以後,生性聰明的她很快學會了滿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書寫水平在當時也贏得了當時全宮上下的交口稱讚。她自小生長在草原上,常常騎馬外出為孝莊辦事,是孝莊最為信任的侍女。

皇太極去世後,年僅31歲的孝莊成了寡婦,而幼子福臨(後來的順治皇帝)才6歲,朝中大權全部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中,孤兒寡母面臨險惡的政治環境。在這種處境下,善解人意的蘇麻喇姑始終如一地陪在主人身邊,為她排憂解難,並擔起孝莊與外界聯繫的橋樑。

順治元年,清軍入關,蘇麻喇姑跟隨孝莊來到北京,住進了紫禁城。

順治九年三月,蘇麻喇姑奉命外出辦事,卻被內閣大臣納布庫毆打。孝莊憤恨不已,卻無能為力,只能對外宣揚說是騎馬摔下來受傷了。這段共患難的境遇使這對主僕感情更加深厚。

二、皇宮中的良師慈母。


順治十二年天花肆虐,皇宮中凡是沒有出過天花的成員全部到紫禁城外避痘,當時才1歲多的玄燁(後來的康熙)也到宮外的一處宅第避痘。從此直到年幼的康熙出痘痊癒重返皇宮,蘇麻喇姑每天騎馬往返皇宮和避痘所之間,照顧他,並開啟對他的啟蒙教育。

後來,她一直擔任著康熙教育成長的重任。康熙成為中華帝國史上最優秀的帝王之一,跟蘇麻喇姑的教育也有直接的關係。

蘇麻喇姑終身未娶,在宮中生活了70多年。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皇太后病逝,蘇麻喇姑悲痛萬分,之後她篤信佛教,將對孝莊的感情全部轉移到了康熙的身上,每天吃齋唸佛,祈求佛祖保佑皇帝長命百歲。

為了替蘇麻喇姑排憂解悶,康熙將皇十二子胤祹交由她撫養。按清宮慣例,只有嬪以上的后妃才有資格撫養皇子。這足以表明康熙對蘇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視。蘇麻喇姑自然非常懂康熙的一片用心,將全部精力都放到了胤祹的身上。

康熙的皇子們對帝位的爭奪非常激烈,數名皇子被廢或者被囚禁,可是胤祹因為母親定嬪地位低下,沒有資格跟其他皇子爭奪帝位,二來自幼受到蘇麻喇姑的教誨,因而表現的十分低調,雖然經歷也比較坎坷,但是在雍正的諸多兄弟中,他的命運還是比較好的,77歲去世,是兄弟中最長壽的一個。

三、高齡離世,皇室舉哀。


蘇麻喇姑生平有兩大“怪癖”,一是不洗澡。二是不吃藥。

說不洗澡也不對,只是她每年除夕會洗一次澡,但是也是用少量的水擦一下身體,然後把用過的髒水喝掉。這是因為她出身牧民,水對於她來說特別珍貴,這也源於她所在的民族對水的一種偏執認知:水是用來飲用的,其它都是在浪費,是“罪過”。

蘇麻喇姑更是對藥天生抵抗。直到病入膏肓,連草藥也不願喝一口。終於在90多歲的時候,抵擋不住衰老和疾病的襲擊,離開了人世。

當時康熙不在朝內,得知她的死訊後,十分悲痛,下旨暫時不下葬,等他回京見過遺容後再舉行葬禮。

康熙回京後,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幾乎所有的皇子都參加了出殯儀式。

蘇麻喇姑曾撫養過的十二子胤祹,更是悲痛欲絕,久久不願離去,多人勸說無果,只好讓他住在殯宮,為蘇麻喇姑守靈、供飯、誦經,其他皇子輪流陪伴。從中可以看出胤祹對這位不是母親卻又勝似母親的老婦人的愛,也反映出了蘇麻喇姑平時的為人。

蘇麻喇姑是清初歷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作為孝莊太后的陪侍,歷經四朝,她為主人忠心耿耿,毫無怨言,並養育和教育康熙,撫養康熙的十二子胤祹,視皇室成員為至親,得到了皇室上下一致的尊重與愛戴。

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只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全心付出、鞠躬盡瘁,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尊重與回報。從古至今,這個道理什麼時候也不會過時。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歷史上的蘇麻喇姑雖然沒有電視劇上那麼完美,但也確實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因為幾十年的相處,讓康熙以及他的兒子們,再也不拿她當做一般的侍女,而是沒有血緣的親人。

一說起蘇麻喇姑,大家肯定會先想到電視劇中,那個讓康熙魂牽夢繞的智慧女神。其實,電視劇首先就把歲數弄錯了,蘇麻喇姑出生於1612年,孝莊出生於1613年,而康熙出生於1654年。也就是說,蘇麻喇姑比孝莊還大一歲,和康熙差了40多歲。

蘇麻喇姑(1612——1705),蒙古人,原名叫蘇茉兒。自幼就是孝莊的侍女,陪嫁進入後金的宮廷。

蘇麻喇姑憑著聰明的頭腦和刻苦的學習勁頭,很快就熟練的掌握了滿蒙兩文,字寫的也漂亮,文化素養也提高了不少。因為多年的跟隨,辦事又利索,人又忠誠,深得孝莊信任。

1643年,皇太極病逝,經過多方勢力的較量,六歲的福臨即了位,大權卻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裡。幼年的福臨太需要孝莊的指點和扶持了,可多爾袞只允許她們母子一個月才能見一面,這樣,蘇麻喇姑就成了她們母子之間的秘密通訊員。

順治十一年,玄燁降生了,孝莊命蘇麻喇姑一面照顧玄燁的生活,一面教導他滿蒙的文化知識,成了玄燁的啟蒙老師。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去世了,已經70多歲的蘇麻喇姑備受打擊,她和孝莊名為主僕,實為姐妹,風風雨雨幾十年患難與共。一時間,悲傷,孤獨讓她頹廢不已。

蘇麻喇姑的境況讓康熙很是心疼,為了讓蘇麻喇姑晚年不再孤獨,康熙破例把自己的十二皇子胤裪交給蘇麻喇姑撫養。

而蘇麻喇姑也不負眾望,把胤裪教育的很是出息,做人也很低調,在起起落落的朝局中始終能安穩自保,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死時78歲的高齡。

康熙四十四年,九十多歲的蘇麻喇姑去世,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有事,其餘皇子都參加了出殯儀式,胤裪還主動提出給蘇麻喇姑守靈,供飯,誦經,康熙應允,並讓其他皇子每天一人輪流陪伴胤裪。

想起蘇麻喇姑對自己一生的恩情,康熙對蘇麻喇姑以嬪妃之禮重葬,並將她的靈柩與祖母孝莊太后置於一處。


風雨中的小草


提起蘇麻喇姑,不知道你的腦中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形象?是《康熙王朝》中的茹萍?還是《孝莊秘史》中的胡靜?

真實的蘇麻喇姑跟影視劇裡塑造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電視劇往往會為蘇麻喇姑虛構一段情史,而歷史上的蘇麻喇姑就是一位老老實實的侍女,而沒有眷戀著康熙或者多爾袞。

蘇麻喇姑出生在科爾沁草原的一個牧民家庭中,後來被科爾沁貝勒府選中,被派遣去伺候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二小姐布木布泰。自此以後,蘇麻喇姑就一直跟著這位二小姐。

1625年,布木布泰成為後金皇子皇太極的側福晉,作為陪嫁的蘇麻喇姑也就從科爾沁來到了後金,並且跟隨著主人走入了後金——大清的政治中心。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位二小姐後來成了莊妃、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就是清朝國母,孝莊太后。僕隨主貴,蘇麻喇姑的地位也就一步步升高,到布木布泰成為太后的時候,蘇麻喇姑已經成了宮中很有資歷和威望的女人。

蘇麻喇姑在宮中遠不僅僅是一位宮女而已。她不僅精通針織女工,還自學了滿文,而且,這些才能都在宮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蘇麻喇姑就曾參與朝廷各級官服的設計,而康熙皇帝的滿文也是蘇麻喇姑教會的。

孝莊死後,康熙皇帝掛念著蘇麻喇姑與祖母的關係和對自己“手教國書”的恩情,對蘇麻喇姑格外優待。為了避免蘇麻喇姑太過寂寞,康熙皇帝甚至將自己的皇子胤祹交給她撫養,讓她能夠享受含飴弄孫的歡樂。這可不是一般的恩典,按照清宮的規矩,有地位的妃嬪才有撫養皇子的資格。此舉足見康熙對蘇麻喇姑的重視。

康熙四十四年,蘇麻喇姑去世,康熙皇帝十分悲痛。為了表達對這位保姆的悼念之情,康熙以嬪位的禮制厚葬了蘇麻喇姑。蘇麻喇姑生前能夠培育英主、照看皇子,死後能夠以主子的身份得以厚葬,也算是生榮死哀了。

陳曉東:《歷史上的蘇麻喇姑》,《歷史教學》,2002年第9期。

桂連平、徐廣源:《歷史上真實的蘇麻喇姑》,《檔案天地》,2011年第1期。


歷史研習社


歷史上的蘇麻喇姑跟《康熙王朝》中非常不一樣,首先年齡是最大差異,康熙出生的時候,她就近四十歲了……



(一)對於孝莊來說,她是好“閨蜜”

蘇麻喇,漢語意思是“半大口袋”,她原名叫蘇茉兒,後來才叫蘇麻喇,逝世後被尊稱為“蘇麻喇姑”。

她出生在一個貧困的牧戶家庭,後來被人看上,就到府中當孝莊的侍女,之後跟隨孝莊嫁給皇太極。

她人很聰明,學東西很快,到宮中,沒多久便學會滿語,還會寫一手好看的滿文。據說,那時清朝的一些服飾都是出自她的設計。

裡裡外外,她會打理,處理事情,很果斷貼心,是個好的賢助理。

1643年,皇太極駕崩,6歲的順治上位,朝中大權多掌控在多爾袞手裡,孝莊和福臨很少見面,中間的聯絡人便是蘇麻喇。



一路路,她陪伴在孝莊身旁,已經不能算是侍女,可以說是閨蜜。

一直陪伴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莊病逝,蘇麻喇姑精神備受打擊……

(二)對於康熙來說,她是“導師”

康熙早年出過天花,照顧人便是蘇麻喇姑。此外,她還親自教導康熙國書。總而言之,她是康熙的導師,輔佐過早年的康熙。

等孝莊逝世後,感覺到蘇麻喇姑的孤獨,康熙還把自己的皇子過繼給她,交由她撫養,要知道皇子不會輕易給他人養育。



縱觀蘇麻喇姑一生,她不是皇家人,卻因緣巧合與愛新覺羅家接下良緣,還受他們的尊敬愛戴,也說明她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非常茴香豆


歷史上的蘇麻拉姑是個很有智慧的女人,她在清廷皇室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她最開始,是以孝莊侍女的身份入宮的,她陪著她這位科爾沁的格格,來到了皇宮,陪著她經歷了風雲變幻的三朝。

從皇太極,順治到康熙,蘇麻拉姑一直陪著孝莊,陪著她一起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尤其是在對康熙的教育上,蘇麻拉姑付出的也不比孝莊少。因為蘇麻拉姑是個很智慧的女人,還精通多種語言,她對康熙性格智慧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因為這樣,康熙一直很尊敬她。當孝莊死了以後,他怕蘇麻拉姑孤單,還把自己的十二阿哥交給她撫養。那時候蘇麻拉姑都七十多歲了年紀很大,但是她還是再培養出了一個出色的皇子。十二阿哥經過她的栽培,能力出色走懂得低調,是康熙皇子中最長命的。



蘇麻拉姑也是一個信仰極強的人,為了她的信仰,她一生不洗澡,不吃藥,但卻很長壽,也是非常難得了。


小D雜談


根據二月河改編的清宮歷史劇《康熙王朝》,不同於一般的戲說,它的正說成分很大,可以當作真實歷史讀。但是其中的一些情節和人物設計,難免有個人臆測和虛構的成分,這對於一部戲劇來講本來再正常不過。不過既然是歷史劇,就有一份傳承中國歷史的責任在其中。所以如果戲說和虛構的成分過多,往往也會誤導觀眾。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大氣磅礴的歷史劇,因為喜愛清史的緣故,不僅僅滿足於戲劇的層面,尤其喜愛閱讀大量的清史文獻,所以對於清史有了一些清晰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再結合影視劇,往往在欣賞的同時,不僅加深了對歷史的印象,也能發現一些影視劇中的舛誤和戲說痕跡,我想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樂趣吧!在《康熙王朝》中一些改編和創造可以理解,譬如順治皇帝出家和莊妃下嫁攝政王多爾袞,本來這也是清初的幾樁疑案,用來作為戲說當然可以增加戲劇的傳奇色彩,但是其中有一個關鍵的人物——蘇麻喇姑,對於她的改編就顯得荒唐和可笑,可能作者是想增加原著的看點,可是這樣一來蘇麻喇姑成為一個不倫不類的三角戀受害者,不僅有損康熙的名聲,更加有毀這位受人尊敬和敬佩的女性的清譽!我想在這裡給大家描繪和介紹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蘇麻喇姑,讓大家都能記住這個既神秘又平凡、既樸實又偉大的女性!


用戶50592772347


眾所周知,康熙與蘇麻喇姑感情匪淺,但是他們絕對不是《康熙王朝》演繹的那樣有過一段情緣,蘇麻喇姑大康熙四十歲,是從小看著康熙長大的,在康熙心中,蘇麻喇姑和孝莊一樣是自己的奶奶,是人生導師,所以一生都很敬重她。

那麼真正的蘇麻喇姑到底是怎樣的人,能讓康熙如此敬愛她呢?

蘇麻喇姑,蒙古人,原名蘇茉爾,蒙語“毛質長口袋”的意思。康熙年間改滿名蘇麻喇,晚年被尊稱為蘇喇嘛姑。

蘇麻喇姑出生在科爾沁的貧苦牧民之家,被科爾沁貝勒府選中,當上了孝莊皇后的貼身婢女。在孝莊被選中與皇太極成婚後,隨孝莊陪嫁到了盛京。開始了一生的宮廷生活。

蘇麻喇姑天資聰慧,在清宮陪伴孝莊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滿語,寫的一手飄逸的滿文。協助孝莊管理好屋裡屋外的事情,她的忠誠與才能,深得孝莊信任,於是孝莊把身邊的要事大事都放心的交給她做。

在清朝商榷冠服制度時,孝莊就推舉了蘇麻喇姑,蘇麻喇姑擅長女紅,對滿、蒙、漢的服飾都有深刻的研究。根據朝廷的要求,她在繼承傳統式樣的基礎上,加入了滿、蒙、漢服飾出彩之處,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被後世認可。

皇太極駕崩後,在豪格與多爾袞之爭,多虧孝莊與蘇麻喇姑從中斡旋,6歲的順治才能繼位。年幼的皇帝需要母親的指點,然而當時有規矩順治與孝莊一月只能見一次面,所以蘇麻喇姑成了他們母子間的秘密聯繫通道,她承擔起了代孝莊看護年幼的皇帝的重任。

順治十一年,康熙出生,孝莊名蘇麻喇姑照料孫兒,康熙幼時,“賴其啟迪,手教國書”。她是康熙的啟蒙老師,教他讀書寫字,做人處事,令康熙受益一生。

順治十二年冬,清宮天花盛行,皇室裡未出過天花的人都到紫禁城外避難,2歲的玄燁也在避難之列,這期間,蘇麻喇姑奉孝莊之名,每日騎馬往返於孝莊與康熙住處之間,對康熙進行教育。後康熙出痘,蘇麻喇姑悉心照料,直到痊癒後回宮。

康熙晚年回憶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時,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可見蘇麻喇姑在康熙年幼時帶給了他無盡的溫暖。

孝莊去世以後,康熙擔心蘇麻喇姑的精神狀態,將自己的十二皇子胤裪交給蘇麻喇姑撫養。當時的蘇麻喇姑已經70歲的高齡,康熙還能放心的將自己的幼子交給其教育,可見康熙多麼信任與重視她。

蘇麻喇姑也確實將胤裪教育的很好,明禮謙恭,為人低調。在後來的九子奪嫡中保持中立,不但沒受到打壓,還在雍正、乾隆兩朝得到重用,以79歲高齡壽終正寢。

蘇麻喇姑一生未嫁,將青春與心血都留在了清宮。雖然只是侍女出身,但為康熙成為千古一帝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備受後人推崇!


史論縱橫


蘇麻喇姑能在人心複雜,勾心鬥角的後宮中得以善終,不光她本身極高的文化修養,更能修身修德,從不逾越自己的本分。

記得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對蘇麻喇姑說,你要把玄燁當做自己的弟弟對待,更要把他作為君王侍奉。這句話與史料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蘇麻喇姑確實是這樣做的。

蘇麻喇姑精通蒙滿文字,曾是康熙帝的啟蒙老師,史料記載:

“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又因擅長女紅,參與並設計清朝開國冠服,在傳統樣式的基礎上,吸收滿漢蒙服飾之所長。

皇太極逝世後,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帝,但多爾袞獨掌朝中大權。由於順治帝與孝莊之間見面次數受限,但需要受到孝莊時時點撥,蘇麻喇姑成為聯絡人。而且蘇麻喇姑曾向多爾袞進言,不要做篡位的“燕王”,而要成為輔佐幼主的“周公”。

《康熙王朝》中,玄燁因得天花,被蘇麻喇姑所救之事,是為事實。康熙晚年曾回憶: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孝莊逝世後,蘇麻喇姑備受打擊,康熙帝將十二子胤祹交由她撫養。蘇麻喇姑為人寬厚,並以此教導胤祹,胤祹因此沒有陷入九子奪嫡,最終得以善終,這與蘇麻喇姑很有關係。因其德高望重,和對大清的貢獻,康熙帝在蘇麻喇姑死後,按嬪禮為她辦理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