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爲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由遊戲團隊創建的拼多多赴港上市,讓不少人驚覺這個買(撿)買(便)買(宜)已經有3億用戶之多。作為2017年現象級的一款互聯網產品,拼多多的崛起被形容成移動電商界的廣場舞,攪動了淘寶京東的兩強格局。網友們紛紛表示“農村包圍了城市”。

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為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去年的抖音、拼多多的爆發,再到今年小遊戲的火熱,他們的流量關係是一脈相承,都是微信流量向外淅出效應的結果。2018年初,微信對外宣佈用戶量(含微信和WeChat月活躍用戶)超10億。

對於騰訊而言,擁有10億月活躍用戶體量的微信具備持續而無法具體估量的價值挖掘潛力。在社交、遊戲、支付、電商、線上線下場景鏈接等能力的拓展之下微信生態圈逐步成型。而騰訊又是拼多多第二大股東,擁有18.5%的股份,如果在拼多多這片沃土中移植小遊戲,打造出幾個爆款也不無可能。

玩遊戲還能吃水果

我們都知道拼多多的邏輯是通過社交流量和低價商品來轉化用戶的。除了微信群、朋友圈鋪天蓋地的拼團鏈接,拼多多也上線了小遊戲來增加用戶粘性。其中,多多果園就是拼多多上線的一款水果養成遊戲,用戶選擇一種水果進行種植,做任務澆水,等果樹長大結果後拼多多會給你寄來一箱你所種的水果,還是包郵那種。

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為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多多果園的玩法雖然屢見不鮮,但依靠微信群等分享傳播和一箱免費水果的獎勵,也算是把虛擬產品帶到現實生活中的遊戲。在多多果園正式上線不到15天,用戶量就將近4000萬了,同時每天有超過2億人次使用,累計有200萬用戶收到了水果,在小遊戲爆發的風口,這一創新的模式還是吸引了不少用戶的。

目前,小遊戲也得益於微信的強社交屬性,用戶留存率是同類H5遊戲的兩倍。小遊戲通過分享,新進用戶佔比基本保持在60%到90%,還有巨大的增量市場潛力。通過小遊戲進行用戶教育,培養用戶在微信內玩遊戲的習慣,增加微信使用時長。

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為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雖然微信小遊戲的數量和流量的爆發帶來市場藍海,但是小遊戲能否保持持續增長值得進一步觀察。特別是商業變現能力顯得尤其重要。拼多多已經擁有5億流量,本身的轉化率與留存率數據都可圈可點,以擁有變現能力的拼多多為據點發力小遊戲市場也是不錯的選擇。換句話說,拼多多也是一款跑在微信上的小遊戲。

拼多多如何盈利?

我們看到騰訊在遊戲業務與廣告業務如此龐大的情況下,始終沒有放棄在電商上下功夫。拼多多躋身第三極電商行列,也“終於”要幫騰訊補上在電商上的短板了。那麼拼多多的實際盈利從哪來呢?

除了收取商家的入駐費和提成費,廣告才是拼多多的盈利大頭。從拼多多發佈的招股書看,裡面有組數據很有意思:2017年賣廣告賺了17個億。今年光前4個月,賣廣告就賺了13個億,比去年同比漲了3700%!

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為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簡單推算一下:拼多多2017年GMV是1412億元,2018年Q1的GMV是662億元。這就是說,去年的時候,廣告佔比才是1.2%,到了今年直接漲到了2.5%,翻了一倍多。如果今年拼多多的GMV突破3000億元,按這個比例來算,2018年廣告收入至少75億元。拼多多躺著不動,一天就有2000多萬元進賬。

從電商角度看,像淘寶一樣,拼多多也有關鍵詞廣告和聯盟廣告。打開拼多多App,在搜索界面輸入“遊戲”二字,掌機卡帶、輔助硬件、甚至是遊戲外掛等商品應有盡有。不知對於這一些擦邊球產品,拼多多之後會不會採取措施。

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為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根據財務報表來看,拼多多雖然是虧損的,2017年虧損5.25億,2018年第一季度虧了2個億元,仔細看數據的話不難發現,拼多多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各大渠道,如熱門綜藝上也砸出去太多廣告。

拼多多+小遊戲能成為新黃金搭檔麼?他是如何盈利?

(拼多多廣告等市場投入報表)

而就在今天早上,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就近期諸多“假貨碰瓷事件”做出回應。井然表示,剛上市不到一星期的拼多多受到了廣泛的文章質疑,善意的批評拼多多都會接受進行整改,但真相是正在受到罕見的波次網絡輿情攻擊,並在網絡上有專門的團隊和人員在維護。據此,拼多多已經正在向國家互聯網中心發起舉報,詳細材料在合適的時候也會向全社會公佈。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電商平臺,拼多多佔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但其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能漠視應有的社會責任和自身職責,理應將不賣假貨作為底線,並健全監管體系,採取各種措施將無良商家和傍名牌產品拒之門外,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不至於被消費者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