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許真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奇故事

許遜( 239 年- 374 年),江西南昌人,道教著名人物,為道教淨明派、閭山派共同尊奉的祖師,在江南地區留下了斬蛟龍治水的傳說,受歷代朝廷嘉許和百姓愛戴,譽為 “ 神功妙濟真君 ” 、 “ 忠孝神仙 ”。

道教中,許祖與張道陵天師,葛玄天師,薩守堅天師共稱“ 四大天師 ”。與文始帝君關尹子、張道陵祖師、接輿真人陸通合稱“ 天府四相 ”。

據《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載,許真君祖籍許昌,漢末時其父親遷往南昌居住。吳赤烏二年己未,許母夢見有一頭金鳳銜著一顆寶珠墜於她掌中,把玩時不小心吞掉了,隨即覺得腹部異動,於是妊娠而生祖師。祖師有八十五行化記載,與十二真君同奉。

許遜生於今江西省南昌縣,生性聰慧,少時便好道家神通修煉之術。

26歲拜著名的西安(今江西修水縣)道士吳猛為師,得其丁義神方之秘傳。與當時的詞賦文學家,地理學家郭璞為友,遊遍大江南北,名山勝境。

後來到洪崖隱居之丹井,梅福息身之天寶洞境。得逍遙山寶地隱居佈道,常以道術為民治病,甚得人民尊敬,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譽。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朝廷屢加禮命,任蜀郡旌陽縣令。在蜀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

逢旌陽鬧饑荒,祖師以靈丹點瓦礫為金,令人潛座於縣圃。其後又出疫病,死者十之七八。祖師以所授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時而愈。沉癘之疾,無不痊者。

其他的郡的病民相繼而至者,日有千計,於是將標竹於城外十里江水,將符水撒入其中,飲者都痊癒了。當地的鄉民都用歌謠稱讚“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

晉太熙元年(290),晉室宦官弄權,政局動盪,祖師深感國事不可為,辭官隱居於西山桐園。

江西許真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奇故事

斬妖除水患,閤家四十二口拔宅飛昇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他率領眾弟子,歷時二十餘載,足跡踏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七省逐蛟治水,制巫鎮妖,為民除害,斬除蛟龍,治理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許真君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淨明真境”。

真君世壽一百三十六歲,東晉寧康二年八月初一,閤家四十二人一齊拔宅飛昇,世人尊奉他為“許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源於此)

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升觀為宮(觀在今江西南昌西山),賜額為“玉隆萬壽宮”。現南昌西山萬壽山有鎖龍井,傳說是許真君御孽龍的地方。

南宋紹興年間,玉隆萬壽宮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救戰亂,得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等,淨明大法遂行於世。

江西許真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奇故事

元初劉玉祖師整教法教理,正式採用“淨明”為教派名稱,《淨明忠孝全書》收於《正統道藏》太平部。

淨明祖庭西山萬壽宮現存東晉瘞劍古柏,為真君親手所栽,距今1700多年曆史。

相傳真君擒住蛟龍後,把鎮蛟劍埋於樹下,並留言後人:若蛟龍魔法高深,掙脫鐵鏈出來危害百姓,便可從樹下取出鎮蛟劍來除害。

萬壽宮西側有一八角古井,為許祖修煉丹道時所挖,井水甘甜可口,千年不枯,百姓奉之仙水,敬若神明。

井中套有小井,並一大鐵鏈,因許祖鎖龍在井下,故名鎮蛟井,旁立有真君鎖龍塑像。

淨明忠孝道,倡行忠孝淨明,以西山萬壽宮為淨明宗壇,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觀。

淨明道作為宋元時期興起的典型的“儒道互補”的道派,融合儒家理論思想,倡導:忠孝神仙。內以忠孝廉慎,調養心性為基,外以符水鍊度為用,教諭世人清心寡慾。

淨明道以“忠孝”為道之根本,倡行忠孝建功,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旨在不要參禪問道,入山煉形,貴在忠孝,方寸淨明,四美皆備,神通漸靈,不做修煉,自然成道。

謂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事盡時,天理自見。

江西許真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奇故事

同時,在閩臺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

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順天聖母”陳靖姑,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天師為師的。

在閩臺地區,共尊福州下池許真君祖廟為祖地。每年八月初一日,為許天師成道紀念日。各地閭山信眾紛紛虔備香花果品,前來為許天師慶賀壽辰。

祖廟亦是大擺宴席,與信眾分享平安宴,同時延請戲班,搬演福州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劇。神明與信眾一同分享喜悅與平安福氣。

臺灣本島以許遜為主神的廟宇,以桃園縣大園鄉仁壽宮最為悠久。

相傳為清咸豐年間由福建漳浦人許文量恭迎感天大帝來臺,鄉內公眾一同立廟,為大園鄉內最大之公廟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安座紀念日例祭之期。

大園鄉內許姓裔孫眾多,敬稱許遜為“老祖”,鄉內各姓信眾亦多隨之稱呼。除“老祖”外,信眾亦多稱“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