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美容醫院」坑你宰你沒商量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吉晴

微整形變美,越來越為年輕女性所接受,但“愛美”的衝動之下,理性的維護合法權益常被忽視。據統計,東西湖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今年接到整形、美容類投訴已超過十起,但這其中舉報人都無法拿出相關就醫證明,“取證難”讓執法遭遇新難題。

7月25日上午,東西湖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對吳家山街多家美容機構進行檢查後,支招稱可拍攝就診整形時的小視頻,作為美容投訴的證據。

十多起美容投訴查處遇“取證難”

25日上午9點,東西湖衛計執法人員首先到海林廣場,在小區電梯廣告牌、公示欄等醒目位置張貼打擊非法美容宣傳畫,提醒市民謹防受騙。

“商業體內和小區,常常是不合規醫美機構的藏身之處。”吳家山執法中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一名女士電話舉報身處海林廣場居住區內的整形美容店,注射了瘦臉針,實施注射之前通過微信轉了3500元,但沒有留存紙質證據,“我們查到該店時,對方不承認為這名女士實施了注射整容,微信轉賬只是做臉部美容的費用,投訴人拿不出對方注射的證據,只好作罷。”

“今年上半年接到整形、美容的投訴已超過了十起,全都拿不出證據。”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針灸、脫毛、割雙眼皮、瘦臉針等服務屬侵入性、創傷性醫療行為,相關機構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範要求,但因手機傳播便利,往往一個微信鏈接就能聯繫到整形場所。這些場所有的藏身商業綜合體,有的藏身於小區內,甚至還上門“服務”,“方便之中恰恰就是暗藏隱患。”

美容現場拍小視頻可當投訴證據

隱身的“黑醫院”和“黑醫生”往往以價格優勢來吸引愛美的消費者,“所用藥劑、儀器的進貨渠道不明,所實施醫療行為人的資質也不明,這中間就存在利益差價。”消費者和實施整容的場所通過手機談好價格後就可立即實施整形,雖然“快”,但由於缺少了開具診療單、收費發票等環節,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只能自吞“苦果”。

“其實只需要一個小視頻,就能成為投訴成功的關鍵。”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者在被實施整形過程中,可通過陪同朋友拍攝小視頻,“顯示清楚注射的環境及注射事實,就能作為證據。”

除了拍攝證據外,消費者在實施整容前應該完成“兩看”,“有沒有監管部門頒佈的證件以及每個醫療所公示的項目,如果所做項目在公示上根本沒有,那就該留個心眼了。”該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