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2018年5月2日,“象外求象”之“畫說扶貧·新周的駐村故事”畫展在廣西藝術學院灕江畫派藝術研究中心美術館開幕。

畫展展出作品100幅,包含山水、花鳥和人物題材,作品主要描述德保縣東凌鎮周邊風光和人文風情,是尚新周在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任第一書記兩年半時間裡,在工作之餘用畫筆留下的生活記錄。展覽圖文並茂,詩畫結合,搭配扶貧照片和扶貧文章,比較全面地表達他的扶貧生活的經歷和感受。

“畫說扶貧”是尚新周將精準扶貧工作和藝術創作有機結合起來,探索文化扶貧新路子的有益嘗試,也是廣西藝術學院推動“文化扶貧”思路實踐性的階段性總結,展示廣西藝術學院文化扶貧的新成果。

畫風景——畫出了心連心

尚新周,198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辦公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職稱。師從梁耀教授,人物、山水、花鳥均有涉獵。參加省級畫展7次,主持省級課題4項,參與省級課題3項。

2015年10月,尚新周被選派到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任第一書記。剛進村時,遇到了兩大難題:一是語言不通,動員黨員幹部和群眾尋找脫貧道路,發展脫貧產業過程中難以溝通,問什麼回答多是“沒呶”,群眾熱情地“敬而遠之”,然後他們用土話嘰裡呱啦討論,尚新周被晾在一邊。二是村裡封閉,當時入村道路都沒有修通,尚新周是第一任第一書記,是為數不多的外來人,在沒有經費、沒有項目的情況下,如何讓群眾認可、讓外界知曉成為他思考最多的事情。

為了理清思路,尚新周習慣性地用筆在紙上亂塗亂畫。週末不能回城,他就拿著速寫本就在村裡寫生,群眾看見稀罕,孩子、老人、婦女、下田的莊稼漢都圍過來,主動用普通話七嘴八舌跟他聊,拉家常式地展開話題,漸漸的,聊得就多了:屯裡適合種什麼,養什麼,屯裡缺什麼,群眾想什麼。話題不斷,笑聲不斷。無形中,畫畫成為了一個與群眾溝通的方式,這不是領導幹部向群眾在問話,而是一種朋友間的交流與傾訴,“村裡來了一個會畫畫的書記”就在村裡傳開了。

畫土雞——畫出了社會關注

除了畫多脈村的山景村貌,尚新周還喜歡畫這裡的土雞和黑豬,沒想到的是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2016年上半年,尚新周創作《大吉大利圖》《東凌丈夫南寧妻》《瑞豬迎財》《東凌山居圖》《雲湧東凌鎮》等,本來是因思索脫貧出路導致失眠的時候所做的消遣,但“畫雞書記”的名頭還是傳到當時縣委組織部賴部長耳朵裡,廣西衛視第一書記節目組來德保縣考察,賴部長積極推薦來多脈村看看,當時村裡什麼都沒有,尚新周拿出所畫的山野風光和農家種養的作品給他們看,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目光。這成為2016年12月尚新周能帶著村裡的“家養土豬”走進廣西衛視第一書記欄目組演播廳的前因。

除此之外,尚新周“畫說扶貧”還吸引人民網、當代廣西、人民政協報、新華網等媒體的注意。經過社會媒體的報道,扶貧正能量得以傳遞,吸引優勢資源聚焦偏僻的多脈村,逐漸形成在當地黨委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參與的扶貧態勢。

畫產業——畫出了脫貧之路

“和與農業相關的專業相比,在農村基層工作,畫畫的專業就顯得十分冷僻,對種養技術不熟悉,如何能帶領村民脫貧呢?”尚新周不斷地自問。“本著各出所學的態度,便嘗試著將畫畫的特長和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尚新周將工作之餘創作的繪畫作品作為宣傳多脈村家庭種養農產品的名片,放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得到很多朋友的關注和點贊。

隨著廣西藝術學院“文化+產業”扶貧思路的逐漸展開,特別是尚新周的“畫說扶貧”展覽項目的積極籌備,多脈村吸引了眾多社會企業和愛心人士來產業考察和捐助。

社會力量的參與,使村民不斷得到實惠,他們對尚新周的信任增強,幹勁兒也提了起來。尚新周趁熱打鐵繼續把握一切機會,打出組合拳,進行一系列舉措:通過狠抓“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規劃村脫貧項目,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尋找和團結致富能人,發展脫貧產業;發揮專業優勢,深入基層,聯繫群眾,創新思維,籌劃“文化+產業”系列扶貧項目,通過媒體宣傳,積極打造“多脈村精準扶貧家庭種養產品”品牌;在外多方尋找銷路,在內整合資源,改革機制,逐步建立“村民合作社+家庭種養+超市+社區+網絡異地銷售”的產業鏈;充分發揮上聯下通作用,在認真落實政府扶貧政策的同時,積極奔走,吸引社會資源,積極拓展社會幫扶渠道,建立“社會愛心捐贈物品領取室”和“農家書屋”等,豐富了扶貧形式。

尚新周抓住一切機會,不斷動員有致富想法的村乾和致富能人,繼續謀劃本村的產業發展項目,成立多脈村民村合作社和第一個種養合作社—“德保縣金鳳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逐漸明晰由合作社提供黑豬豬苗,交由貧困戶來飼養,黑豬出欄後,由合作社統一進行銷售,再給予貧困戶分紅,由此帶領貧困戶脫貧思路。當貧困戶李常遠苦於無錢建豬圈,尚新周立即幫他向村委申請籌借了1萬元,幫助貧困戶建好了豬圈,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兩年間,尚新周組織多脈村黨員幹部集中本村貧困戶家庭種養產品:家養菜豬、散養土雞和放羊山羊等來廣西藝術學院開展“多脈村家庭種養產品進校園活動”,受到學校教師員工的熱烈歡迎,當天全部銷售一空。三次活動接收訂單超過160餘單,銷售豬30頭,山羊51頭,土雞280只,土鴨10只,南瓜30個,直接銷售金額約計17萬餘元。通過銷售活動,帶動多脈村種養產業的啟動和發展。

尚新周用一幅幅水墨畫宣傳了多脈村的同時,也使得他揚名在外,外聯更加得心應手。他帶領村幹對接德保“大潤發”超市設立精準扶貧展銷攤位,聯繫南寧“悅農灣”等食材公司和後盾單位,積極謀劃建立產銷一體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對接市場資源,跑銷路,以市場需求為引導,刺激村委幹部自我發展意識。

兩年多來,尚新周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多脈村,如今多脈村的發展日新月異,脫貧產業初具苗頭,村民安居樂業,尚新周把多脈村的變化描繪在宣紙上,匯成了小品,聚成了長卷。

他的駐村扶貧工作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創作水準也得到行業人士讚許。

“新周同志到多脈村扶貧以來,能夠俯下身子,沉下心來,與群眾打成一片,把群眾最關心、最頭疼的問題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主動爭取項目資金,在加強基層黨建、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難能可貴的,是新周同志能夠將扶貧工作與專業創作巧妙地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進自己的創作裡,是扶貧第一書記當中‘各出所學,各盡其能’的典型代表。兩年的扶貧工作時間很短,但其意義在新周同志的職業生涯中會影響很長!”德保縣主抓扶貧的曾維康副縣長這樣評價他的工作。

“新周的這批畫很具有現實意義,這些作品傳達出的不是遠離現實的古人情懷,也不是不食人家煙火的避世隱居,而是積極現實意義的人文關懷。畫家將自己扶貧的點點滴滴融入畫中,那些有待修繕的民房,街邊覓食的雞鴨,田間幹活的農民等,無一不是來源於生活,這些形象直面現實,不矯揉造作,真切生動,表達了作者心繫群眾、關注民生的悲憫情懷。”《藝術探索》雜誌執行主編李永強副教授這樣評價尚新周的作品。

通過“畫說扶貧:新周的駐村故事”畫展,尚新周讓更多人瞭解了多脈村,認識了紮根於村裡的第一書記,領悟了廣西藝術學院“文化+扶貧”的真諦,從而使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多脈村,幫助多脈村。

畫展啟事

“畫說扶貧:新周的駐村故事”國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8年5月2日—7日,9:00-17:00。

展覽地點:廣西藝術學院灕江畫派藝術中心美術館二樓展廳(南寧市教育路7號)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天涯變通途 104×69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把酒話民愁 68.5×68.5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石縫多種玉米 68.5×68.5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回家路上 67.5×67.5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紮根山村 精準脫貧100×52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三月二十三 下屯看搬遷 68×136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去隴留屯路上33×33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大山深處貧困戶 扇面65×33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瑞豬迎財 69×69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東凌山居圖 372×35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吉祥三寶180×48cm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尚新周(左)和結對幫扶戶合影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尚新周扶貧工作照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尚新周和留守學生交流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尚新周和貧困戶路上談心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尚新週考察山羊養殖

廣西藝術學院尚新周用畫述說扶貧故事

尚新周為黑豬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