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革行業汙染防治「紅寶書」——《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問與答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製革行業汙染防治“紅寶書”

——《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問與答

《中國皮革》記者 姜 楠

2016年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系統提出了排汙許可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明確要求將排汙許可制建設成為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實現對固定汙染源的“一證式”管理,2017年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大氣十條”“水十條”確定的重點行業企業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

2017年9月29日,生態環境部(原環保部)正式發佈《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製革工業》(以下簡稱《技術規範》),涵蓋了排汙單位基本情況、產排汙節點對應排放口及許可排放限值、可行技術、自行監測管理要求、環境管理臺賬記錄與執行報告編制規範、合規判定方法、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等多個製革行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具體細節。有效地解決了製革行業不同地區規定的排汙因子種類不同、要求各異造成的不公平現象,以及因缺乏明確統一的申請、核發技術規範造成的“環評”“排汙許可證”“總量控制”等環保制度之間銜接度不足,數據出入較大等問題。

針對製革行業汙染防治的可行技術,《技術規範》6.1條款中明確規定“待制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發佈後,從其規定”。那麼《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的編制情況如何?其中收納了製革工業哪些汙染防治技術和清潔化生產工藝?將於何時發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技術指南》的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環境科學院的專家,對《技術指南》從制定背景、過程、方式、進度、意義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瞭解。

問題一:目前國家環保政策日益緊縮,製革行業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環保壓力,國家對廢水、廢氣、廢渣的最新政策給製革行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製造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龐曉燕(以下簡稱龐):皮革行業本身是符合循環經濟的,但是因為製革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了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皮革行業近年來一直把節能減排作為工作主線之一。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緊縮,我國各個產業集散地的製革企業在頻繁停產、限產、整改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從我們赴國內各個主要產業集散地的調研情況來看,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河北等傳統制革基地的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其他行業相比,製革企業的基礎設施、不可移動生產設施的投資佔比高,因此對現有生產工藝進行清潔化改造,對汙染治理進行工藝改進和設備更新,滿足國家、地方的環保要求就成了不少製革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製革行業是對產品穩定性要求非常高的行業,每一次對生產工藝、關鍵節點技術參數的調整,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最終成品的質量。為了能選擇出適合自己企業實際生產的環保技術,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成本,但最後達到的效果也因生產工藝和產品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中心工程師郭亞靜(以下簡稱郭):傳統制革工藝產生的廢水、固體廢物和有機廢氣已造成較嚴重的環保問題。製革汙水不僅產生量較大,而且是一種成分複雜、高濃度、含重金屬汙染物的有機廢水,因此一直是環境監管尤其是水環境管理的重點行業。

自2015年以來,國務院、生態環境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對今後一段時期內的製革產業佈局、達標排放、清潔生產水平等提出了要求。例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均提出“在缺水地區、水汙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區域,包括長江經濟帶,製革行業新、改、擴建企業要實施汙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根據控制單元水質目標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細化功能分區,實施差別化環境准入政策。環境容量較小、生態環境脆弱,環境風險高的地區,應執行水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各地可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需要,擴大特別排放限值的實施範圍,推進行業達標排放改造。現有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的企業要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快提標升級改造步伐,鼓勵製革等高耗水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提出:推動製革產業園區化發展。加快佈局分散的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並完善園區風險防護設施,提高工業集聚區的汙染治理和風險防控水平。

這些新規定對製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製革企業的產能整合、入園管理並採用清潔生產技術鏈接集成技術會成為趨勢。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問題二:目前製革行業與國內其他工業行業相比,環保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普及情況如何?

郭:製革汙水不僅產生量較大,而且含重金屬汙染物,因此一直是環境監管尤其是水環境管理的重點行業,我國針對製革行業也制訂了一系列環境管理標準,例如《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30486-2013)》《製革及毛皮加工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範(HJ2003-2010)》《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製革工業(HJ859.1-2017)》等。製革行業作為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行業之一,企業會在地方環保部門的要求下,定期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評價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和汙染物產排水平,並提出相應的清潔生產中高費方案。此外,《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文件也要求製革行業要實施清潔化改造和達標排放改造。這些政策極大地促進了製革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的應用普及。

目前國內一些省份已經開展了製革產能整合和提升工作,整合後的企業產能符合國家對於行業的最新准入要求。對於這些產能相對較大的企業,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的應用普及度較為理想。個別屬於“散、亂、汙”企業的小型製革企業,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的應用普及度相對落後。

問題三:此次《技術指南》編制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龐:為適應國家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環境保護管理體系,開展了本次《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對於被列入“兩高一資”行業的製革行業來說,在經歷了多年高速粗放型發展後,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不斷增大的環保壓力要求企業從生產源頭開始進行清潔生產的改造和精細化管理。作為行業權威科研機構的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經對目前行業中的汙染物預防技術及汙染物治理技術進行了調研和篩選,補充調研正在進行當中。《技術指南》的編制出臺就是從國家層面入手,幫助企業篩選行業先進的環保和清潔化生產技術,讓企業儘可能的少走彎路,從而推動產業的升級進步。

郭:隨著我國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近年來,國務院、相關部委、行業協會及地方政府發佈了多項環保政策、法規、文件等,開展從嚴治汙,對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已經確定為排汙許可證核發的技術支撐文件之一,其技術篩選、指南編制和管理支撐的科學性,直接決定了排汙許可制貫徹落實的有效性,也進一步影響到流域水質目標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重點行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已經成為國家落實排汙許可制、保障流域水質目標管理和健全國家水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的內在需求,也是重點行業節水減排和生態化轉型升級的必然需求。

為適應國家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引導汙染防治技術發展,確保環境管理目標的技術可達性,增強環境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根據“重點行業可行技術評估驗證與集成,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2017ZX07301-004)”的要求,我們聯合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

問題四:目前其他行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的出臺及推廣應用情況如何?

郭:“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些行業的最佳可行技術指南編制。截至目前,我國已發佈汙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BAT)28項,在編的BAT指南12項,涉及鋼鐵、造紙、焦化、有色、電鍍、氮肥、印染、原料藥和製革等。這些成果在促進健全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方面初顯成效。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經濟形勢和環保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已經確定為排汙許可證核發的技術支撐文件之一,並由環境保護技術文件升級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目前作為標準發佈的共有火電和造紙兩個行業的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指導企業選擇合理的汙染防治技術的同時,有力支撐了排汙許可證制度的實施。

龐:雖然目前皮革行業的《技術指南》尚未正式發佈,但在起草和制定過程中,也和其他兄弟行業進行了交流,學習到了不少寶貴經驗。我們瞭解到,雖然《技術指南》推出的初衷是為企業提供指導性的參考指南,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許多地方政府會將其作為環保技術和清潔化生產技術選擇的強制性標準,這就對我們制定《技術指南》中相關可行技術的技術參數及減排指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我們編制《技術指南》指明瞭根本方向,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問題五:《技術指南》中所涉及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是如何確定的?

龐:自2012年,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了生態環境部(原環保部)公益項目“製革及毛皮汙染防治技術指標及篩選體系”(以下簡稱指標及篩選體系),諮詢了製革領域的專家學者、赴產業集散地進行了調研,並進行了專家論證、試驗驗證,最終確定了目前中國皮革企業所使用的主流生產工藝。以此為基礎,確定了生產工藝中各個主要工段、工序中的產排汙節點。

該指標及篩選體系的建立為《技術指南》的編制奠定了基礎,本著對行業企業負責的態度,《技術指南》編制工作組赴全國各主要產業集散地進行調研,瞭解目前製革企業針對各個產汙節點使用的環保技術,從中篩選有代表性的先進技術,並對所涉及的技術參數和指標進行考量,力爭做到《技術指南》對企業的指導性最大化。

為了保證《技術指南》中所列舉的相關技術的指導性,我們要求每一個被收錄到《技術指南》中的技術要在3家企業的規模化生產中應用。

問題六:目前《技術指南》的起草編制進行到了怎樣的階段?

龐:經過了前期的調研和論證,目前《技術指南》中所涉及的主要生產工藝、主要排汙節點和汙染物情況、收錄的清潔生產技術等都已確定,同時我們也已經完成了所收錄技術關鍵的參數指標的設定。為了保證這些技術和參數能夠真正對製革企業的實際生產起到指導作用,目前還要對《技術指南》中所涉及的技術和參數指標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調研與數據驗證。《技術指南》預計在2019年年底正式發佈。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問題七:《技術指南》出臺後將會對製革行業產生怎樣的推動作用?

龐:《技術指南》比較系統全面地收錄了目前中國製革行業大生產中所使用的汙染防治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從源頭的清潔生產到末端的廢水處理、固廢的循環利用,為企業提供了一攬子的參考方案。這對正處於轉型期的中國製革企業有著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和參考意義。

《技術指南》正式發佈後,生態環境部會將其中所收錄的相關技術名稱及指標參數收錄到“全國排汙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中,企業今後在網上申領排汙許可證的時候,可以直接選擇自己所使用的技術和相關指標,不必再提供繁瑣的技術證明材料,簡化了企業申報流程。

同時,為了保證《技術指南》的先進性,我們每3年會對技術指南進行修訂,將3年間在製革企業大生產中得到應用的新型環保技術進行收錄,同時刪節掉那些已經不適用於企業主流生產工藝的技術。

郭:編制本標準的主要目的是指導企業選擇合理的汙染防治技術,為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全面提升環境保護水平、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提供技術支撐,為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技術保障。該項目成果可為實施排汙許可證制度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推動超低排放技術發展與規範,對進一步削減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的汙染排放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本標準的編制可以為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提供生產全過程汙染預防與治理技術的合理整合,通過先進可行的環保技術和節能技術,達到生產工藝的合理配置和資源的合理利用。篩選和評估汙染物減排和治理技術對實現製革行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總量控制目標和汙染物消減目標,減輕和消除環境汙染局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技術篩選和評估,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和汙染防治技術,鼓勵採用汙染防治可行技術,使先進的汙染防治技術得以廣泛地推廣應用。

問題八:《技術指南》在編制出臺過程中,政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行業管理部門、行業企業分別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郭:政府管理部門作為《技術指南》編制的組織者以及發佈者,將引導製革行業汙染物排放水平的優化;科研機構與行業管理部門一部分扮演著《技術指南》的編制者,另一部分又扮演製革工業汙染防治技術的創新者。

在《技術指南》編制出臺過程中,製革企業扮演著傳統技術的使用者或者新型技術的具體實施者。被列入名單的技術本身對企業而言並不是強制性的,但是為了促進汙染物的削減,同時促進全行業排放水平的優化,對新增汙染源和改造的汙染源而言,“可行技術”對應的排放水平則是具有強制性的。在《技術指南》編制過程中或者出臺後,製革企業可以使用任何技術手段,以達到甚至優於“可行技術”對應的排放水平,被實踐證實了的新技術,可以被納入《技術指南》中或者更新的指南中。

龐:政府管理部門和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一方面在相關政策制定的時候儘量避免一刀切的情況,另一方面要提升企業的主動環保意識,引導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行業科研機構在中國皮革行業一直扮演著科研領軍者的角色,能夠立足全行業,以宏觀的視角來看待整個製革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的發展,這也就是我們成為《技術指南》的主要起草單位的原因。

同時我也認為,在《技術指南》制定過程中,製革企業作為《技術指南》的應用主體,不應該僅僅扮演被動接受者的角色,相反應該積極地參與到《技術指南》的制訂過程中,將自己所使用的先進生產技術推薦給全行業。因此,我們非常願意與廣大製革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隨時歡迎製革企業為我們提供最新的技術和信息。

問題九:《技術指南》與新的《排汙許可證管理辦法(試行)》是怎樣的關係?

郭:

《排汙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一條規定“環境保護部制定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環境管理臺賬及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技術規範、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以及其他排汙許可政策、標準和規範”。《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已經確定為排汙許可證核發的技術支撐文件之一,是對行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的細化與補充,其技術篩選、指南編制和管理支撐的科學性直接決定了排汙許可制貫徹落實的有效性。

作為世界皮革大國,我國在世界皮革行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伴隨著產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皮革行業正經歷著規模化發展向質量驅動模式的轉變,對於習慣了粗放型經營的製革企業來說,環保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生命線。

製革行業汙染防治“紅寶書”——這就是《技術指南》的定位。企業可以通過查閱《技術指南》選擇適合自己生產的已有成功大生產應用案例的汙染防治技術和清潔化生產技術,為企業的環保生產保駕護航。

《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正在對其中所涉及的技術和參數指標進行補充調研與數據驗證,歡迎廣大行業企業積極參與。

中國皮革製鞋研究院有限公司

綠色製造技術研究中心

《製革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編制工作組

聯繫人:龐曉燕、劉娜

聯繫電話:010-64337806

制革行业污染防治“红宝书”——《制革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问与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