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遭全民調侃 但背後卻是難言的痛

拼多多美股成功上市首日暴漲40%,這則消息瞬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話題,同時也成為了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夜之間全民都在調侃這個疑似“售賣假貨”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瞬間成為了各界聲討的對象。拼多多究竟是否有售賣假貨的行為,小編無權輕易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是靠賣“便宜貨”而迅速躥紅,而這背後的邏輯卻令人深思。

3億人都在“拼多多”

拼多多究竟有多火,我們以一組數字來為你詮釋。拼多多2015年9月正式成立,並快速躥紅。2017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秒殺阿里巴巴、京東、蘇寧、唯品會初創時期成績。截止2017年末,拼多多用戶量達到3億。進入2018年後,其單月交易額達到400億。甚至有人調侃,馬雲和劉強東奮鬥了半輩子的業績,拼多多僅用了兩年就完成了……

哲學大師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拼多多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背後必定有足夠的邏輯進行支撐。當然,你可以簡單的把拼多多火爆的原因簡單的理解為“人人都喜歡便宜貨”,甚至那句簡單粗暴的洗腦廣告詞也可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令人印象極深。但歸根結底,拼多多的火爆是反映了我們的消費之痛。

2018年5月社消總額增長僅8.5%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來看,我國的消費能力正在面臨著極大的下行壓力。那麼該如何理解這個8.5%的數據呢?據業界分析,此消費增速數據創下了15年來的最低值,甚至趕上了“非典”的那一年。

三四線城市居民以消費日用品為首(引自NBD)

通過一組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消費降級”的根源。由於一二線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被“住房支出”擠佔,整體消費趨勢趨於緊縮。而在“住房支出”沒有太多壓力的三四線城市中,“日用品”成為了消費的大頭,而這裡正是拼多多“發跡”的主戰場。

目前天貓和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已經基本完成了一二線城市的佈局,三四線城市乃至廣闊的鄉鎮市場尚處於相對空白的階段。拼多多之所以能夠“一夜爆紅”,其低價策略不僅符合當前全社會“消費緊縮”的大趨勢,更多的是完成了對電商平臺對龐大次級市場更為縱深的下探。畢竟在三四線城市及廣大鄉鎮地區,人們對於天貓或京東的認知並不強,更對知名品牌及高質高價商品的需求並不旺盛。相反,“越便宜越好”反而是選擇商品的硬性標準。

拼多多的成功或許並不值得我們歡呼,因為其背後隱藏的是我們消費緊縮以及消費市場不成熟的痛。

02

產業之痛:低價低質的輪迴再上演

不記得是誰說過一句“我們從來不缺乏把產品做便宜的能力”的名句,而這一句話殘酷而又真實的揭示了我們的產業之痛。我們的生產工藝並非多麼的落後,但卻很難把產品賣出好價格,這其中不僅有企業主急於尋求利潤回報的願景,同時也反應了我們忽視創新與不尊重知識產權的現狀,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價格戰引發行業不健康發展

多年來由於筆者從事媒體行業,經常接觸一些國內生產製造企業。什麼好賣就匆匆上馬什麼產品,“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心裡已經成為很多企業主的一貫心態。而這些產品往往又沒有什麼技術門檻,於是就導致了大家蜂擁而上。由於產品趨於同質化嚴重,唯一能一較高下的只有價格。在價格戰的拼殺之下,從暴利到沒利潤,如此往復循環。

拼多多遭全民調侃 但背後卻是難言的痛

拼多多上市引發的網友調侃

而以上的非良性競爭還是在一些正規企業之間出現,我們必須看到我們還有很多小微企業選擇了更快的“捷徑”,那就是直接“複製”知名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山寨”產品。根據歐盟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數據來看,全球假貨貿易的市值幾乎每年都逼近4610億美元,如此規模之大令人咋舌。不幸的是,來自世界海關組織的數據顯示,2006至2010年間,全球範圍內查獲的假貨有75%產自中國……

令人啼笑皆非的山寨食品(圖自大眾生活報)

這些山寨產品看了令人啼笑皆非,但卻正反映出我們的企業所面臨的困局。不斷的價格戰催生了消費者對於低價產品的狂熱需求;企業花費高昂成本研發的產品一經推出迅速被“山寨”,甚至嚴重衝擊正品行貨的市場空間;企業主為了更快的收回成本實現盈利,更加疲於研發投入,從而形成了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

拼多多成功的背後,其實蘊含著我們傳統制造業和小微生產製造企業處於產業轉型陣痛期的現狀。產業落後疊加產能過剩的現實情況如鯁在喉。而拼多多的出現,正好為這些低質低價商品打開了廣袤的次級市場通貨路徑,達成了產、供、銷“一拍即合”的默契。

經過無數企業的努力,我們的商品社會剛剛走上了消費升級的道路,但是拼多多的出現彷彿再次讓我們跌入輪迴。我們過去的痛,或許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市場還將再次上演。

03

社會之痛:惡性開發市場意義何在

馬克思在《資本論》曾經引用了英國經濟評論家託•約•鄧寧的名言:“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拼多多遭全民調侃 但背後卻是難言的痛

拼多多憑藉低價模式搶佔用戶流量(引自NBD)

有業界分析指出,拼多多低價賣貨的模式並非盈利的關鍵。拼多多的運作模式其實是通過低價吸引全網的流量,從而吸引戰略投資。再通過和資本的聯合運作,進行流量變現,成功上市後在資本市場把籌碼傳遞給投資者,從而實現鉅額回報。在筆者看來這樣的邏輯似乎很有道理,因為畢竟一直以“低價”模式搶佔用戶流量,其實並非是什麼賺錢的買賣。

拼多多遭全民調侃 但背後卻是難言的痛

薄利多銷難以支撐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

僅2018年度中,拼多多就選擇了與多檔熱播的真人秀節目進行廣告投放,比如《非誠勿擾》、《歡樂喜劇人4》、《我是大偵探》、《快樂大本營》、《奔跑吧第二季》、《極限挑戰第四季》等。拼多多平臺上入駐的商家走的是“薄利多銷”的經營模式,商家的微利不太可能支付高額推廣費用,因此拼多多或許是“燒錢買流量”的商業本質。

拼多多遭全民調侃 但背後卻是難言的痛

拼多多迅速佔領四到六線城市(引自NBD)

因此有業者提出觀點,拼多多其實顛覆的是鄉鎮雜貨鋪的生意,而這個市場從來都是假冒偽劣和山寨品的重災區。拼多多的出現,瞬間讓次級市場的傳統通貨渠道瞬間崩塌。大量疑似假冒偽劣的低質低價產品猶如開閘放水一般湧入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消費市場。

全面消費緊縮之痛,行業低價無序競爭之痛,產業落後及產能過剩之痛,拼多多的出現連接了所有痛點的傾銷空間,那就是廣袤而又尚未開墾的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消費市場。必須強調的是,即使是次級市場的切身需求也並不能夠成為堂而皇之的傾銷涉嫌假冒“便宜貨”的理由。一個企業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同時,還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如果不能夠促進消費秩序的良性發展,促進當地人民的消費水平提升,那麼拼多多及其背後資本“惡性開發”次級市場,除了最終的“一地雞毛”,又有多少實際的價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