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畢業一年後,你爲什麼連感冒藥都付不起?

為面試專門買西服、一天投出幾十份簡歷做“麵霸”、不停打磨面試技巧、往返幾座城市參加面試……為了找到滿意的工作,這些高材生的畢業季都無比辛苦。央視《新聞調查》欄目耗時數月,跟蹤調查了三位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經歷,頂著名校光環的大學生,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求職時,都一樣處處碰壁。

南京大學的覃琦不停為求職奔波,錘鍊出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都能睡著且不坐過站的本領。在接到面試失敗的通知後,也能笑著安慰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在被拒絕中走過來的。”畢業生們前途未必光明,但道路多半是曲折的。有人說,自己畢業後一年的生活就是“起落落落落落落”,體會過後,方知生活不易。工資沒漲,體重漸長;月薪五千,不敢生病。無論是畢業於985還是211,都有無數人,一年過去發現自己的生活不如狗。

985畢業一年後,你為什麼連感冒藥都付不起?

求職租房工作闖關難無數90後至今零積蓄“畢業一年,且窮且獨立。”曾有女大學生在被問起離開大學的第365天,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時,她苦笑著說:“畢業一年,生了一場重感冒,發現自己連看病的錢都沒有,還要跟父母要,我覺得,這大概是這輩子最糟糕的事情吧。”許多人也曾躊躇滿志,而現實讓人臉很疼。畢業,是大學生們闖關的開始。對畢業生來說,每年都是最難畢業季,也是新的最貴租房季。畢業或許標誌著一些人正式成為沒有工作,只能啃老的“社會失落者”。求職面試,看似冷門的專業,一旦就業求職又會發現一點都不“冷”。江蘇某高中一場歷史老師面試,有16個人參加,其中3名本科生,12名碩士,還有一名博士,近半有工作經驗,但最終被錄取的只有一個人。名校光環早已不是萬能通行證,名校本科畢業,別人可以說你沒讀研,學歷低;許多人考了研,依然有人說你是雙非本科出身,考上985也沒用。

985畢業一年後,你為什麼連感冒藥都付不起?

工資低、難就業背後是殘酷的畢業現實。2017年中國本科生就業白皮書顯示,去年中國有795萬大學畢業生,如果再加上中專和大專的畢業生,僅畢業季就有超過1500萬青年投身到就業市場中。即使最終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在畢業後的闖關路上,也僅僅只是個開始。許多畢業生的工作存在著專業不對口、基本生活成本過高的現象。一份調查顯示,學新聞的只有4.7%能當記者,學法律的,只有14.7%能從事法律相關工作,而學哲學的,大多宿命還是做銷售。某地產中介企業今年發佈了一份北京市各區房租與平均薪資的比例,房租也是許多年輕人邁向獨立的一道難關。居住在西城區的人們,每月要繳納的房租,超過平均薪資的75%,北京其他地區,佔比也大多超過了50%。辛辛苦苦一整天,血汗全成房租錢。蝸居、泡麵和沒有00後多的積蓄,讓許多畢業生戰戰兢兢工作,卻又比誰都更怕突發事件。

985畢業一年後,你為什麼連感冒藥都付不起?

付不起房租的工資,畢業即失業的社會現實和無處安放的焦慮,使得許多90後正向著中年危機狂奔。

適應社會藏起喜怒哀樂。然而,即使跑贏了同齡人,成功加入就業大軍,等待年輕人的也未必是光明的未來。不少畢業生已然感受到中年危機的可怕,現實壓力、心理危機、身體隱患是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在校時,有著耀眼的光芒,傲人的成績、各種各樣的獎項......可從離開校園的那一刻起,從前那些讓自己得意的事,都變得微不足道,或者說沒什麼用處。每個畢業生,都要重新去適應社會。曾生活無憂的年輕人,開始不敢消費。23歲的文案編輯小南說:“我曾經是一個剁手族,基本上每天都要拿快遞”。可工作後的她,每個月的工資扣除日常開銷以後所剩無幾。“現在的我買一件東西都要反反覆覆思考很久,有時候甚至一個月都不買一件東西,因為無論多麼節省,每個月都很難有結餘”。

985畢業一年後,你為什麼連感冒藥都付不起?

擺在面前更殘酷的問題是:不敢生病。一位網友就分享了他的故事:北京,一夜之間從他最愛的城市,變成了無比殘酷的角鬥場。由於連續加班和高強度工作,他患上了重感冒,拖了幾天越來越嚴重,整個人虛弱到沒法說話,不得已請了假去看病。當他去到北京一家大醫院時,自助掛號的機器上,號碼早排到一個月以後,他只能去所住小區的一傢俬人醫院。一進門,醫院裡的人就問要他一千多的掛號費,他忙不迭地出來,“我第一次覺得,原來北京的冬天這麼冷”。最後他嘆了口氣,在小藥店隨便買了藥。“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看病會成為一個問題。”現實問題赤裸裸地擺在畢業生面前,可心理上的問題,往往才是壓倒這群年輕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以致於有人調侃:從985畢業第一年,哭都捨不得買紙。曾經失業的Adam說:“畢業第一年,我爬上過高樓,企圖自殺。”他和交往兩年的女朋友因未來規劃的分歧分手了,那段時間,他工作常常分心,接著出錯、被辭退……“那一定是我人生中最難熬的日子,刷朋友圈時,總是看到別的同學混得風生水起,而我自己,卻那麼落魄”,他開始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在糾結和痛苦中,他爬上了窗戶,最終又下來了。“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我不再是個孩子了,不能再逃避了。”生活在重壓之下,迷茫又彷徨,孤獨感總是深入骨髓,這就是這些剛畢業年輕人們的常態。“每天睡覺靠眼睛生理困,不然不知道如何入眠,醒來不知道又重複一天的意義是什麼”,開始思考“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現在在做的事到底有沒有意義”。渴望陪伴,卻小心翼翼蜷縮在自己的殼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去醫院,一個人流淚,一個人承擔苦痛。生活被侷限在幾平的出租屋裡,開始變得分外脆弱。小小的房子承載不下野心和夢想,卻裝下所有的喜怒哀樂。懷念從前的校園時光,現實卻無時無刻不在鞭撻著人:“從前可以任性不去上課,現在不能任性就不去上班”。開始頻繁地想家,懷念家裡的飯香,懷念在家度過的日日夜夜,懷念小時候常走過的街道,可每年結餘還不夠買一張回家的機票。除了心理上的問題外,畢業生的身體狀況也讓人堪憂。“現在的我和一年前簡直不是同一個人,簡直是小鮮肉向油膩大叔的轉變。”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的灣仔,一年整整胖了二十斤,“每天只吃外賣,晚上加班時也經常吃夜宵,不想也沒時間運動,一下班就只想回屋裡躺著。”

比體重暴增更可怕的是,灣仔的體質直線下降,體檢時被查出高血壓。年輕人熬夜、猝死的新聞人們早已見怪不怪,黑眼圈、小細紋、爆痘、脫髮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更不值一提。“只要你需要生存,都要面臨各種焦慮”,也許做著不喜歡做的而又為了生活必須去做的事,也許擔心一輩子就這樣碌碌無為,也許流著淚卻也不得不拼命奔跑,也許現實與想象大相徑庭,可生活對畢業生來說,是一道不能不跨越的坎。

崩潰一次免疫一次

對於當代年輕人面臨的重重危機,學者李敖一語道破問題核心:同類化。“現在的年輕人,把無趣當有趣”,李敖認為這是當下年輕人普遍焦慮的癥結所在。每天兩點一線的奔波,年輕人似乎已經喪失了對探索這個世界的興趣。有人說:我也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癟癟的錢包表示不服。對此,李敖反駁:“我年輕的時候很窮,窮會遭受很多白眼,但也有很多窮有趣的經驗。”很多人覺得:我兢兢業業、日復一日地熬過去、扛過去,總是會柳暗花明的。但其實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奮鬥”更像是一種自我毀滅。

985畢業一年後,你為什麼連感冒藥都付不起?

有一種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段獨居一年的經歷。其中蘊含的道理很直白:如果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先直面它。獨居時,你會慢慢地認識到生活的瑣碎,懂得很多之前並不知道的東西:原來剩飯不放冰箱真的會餿;原來搬煤氣罐這麼費勁;原來拆洗床單被套能累出一身汗;原來下水道堵了這麼糟心……崩潰一次,就免疫一次。當你在一次又一次哭過了從地上爬起來時,你也正在變得百毒不侵。就像《老友記》裡,莫妮卡對開始獨立生活的瑞秋所說:“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It sucks, but you’re gonna love it.”真實世界很糟糕,但你會喜歡的。在內憂外患的輪番攻擊下,剛畢業的你還有沒有活路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一個股市術語叫做“V形反轉”,指的是在價格一路狂跌至最低點時,觸底反彈一路回升。人們發現,人們從畢業進入社會,到最終成熟,兩者間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呈V形的軌跡:人們在大學時期,生理和心理都已發育完全,同時努力積累知識與技能,做好了走入社會的準備;很多人會在接下來三四年中發現,事實往往和想象不同。自己終於擁有了人生的控制權,卻發現過程充滿了挑戰。在此期間,你會變得懦弱、茫然、暴躁、自怨自艾,甚至做出很多蠢事;最後,如果你在屢戰屢敗後依然沒失去掌控自己人生的決心,也沒放棄想要成為更好的人,那麼恭喜你,現在的你已經成為了高配升級版的自己。生活有時的確很殘酷,但再咬咬牙,往往就能挺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