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你做好準備去敬老院養老了嗎?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很實際啊!雖然二十年後還沒有到進養老院的年齡,但是這個問題也是該考慮的。畢竟誰都有老的一天,養老是個大問題,不僅僅是自己的問題,也是全家的問題。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大學期間學習的是社會工作專業,後來畢業之後在大城市做社區工作,後來辭職進了一傢俬人高檔養老院工作。聽他說他們養老院的老大爺老太太都是家庭條件很好的,並且每個月的退休金都很高,他們的兒女一般都是工作忙,顧不上照顧自己,很多都是自願住進養老院的,為的就是不給子女添麻煩。而且有些老伴兒已經去世了,來養老院住還能夠有個說話的伴兒。

不過聽他說他們養老院主打的就是服務,服務沒話說,設施也是很先進,各種節日活動,各種醫療設施,保健設施非常齊全。當然這也就意味著高收費,一個月最少的也得四千左右。這樣的價位確實不是我這種普通人能夠想象的。所以說就算以後要進養老院也得有足夠的資金作為保證啊。

看來現在不努力工作掙錢,以後很有可能連個養老院都是住不起的,更別說什麼高檔的養老院了。

我自己在上大學的時候也去過養老院去做過一些小活動,當時去的是一些比較普通的養老院,裡面住的很多老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家中的子女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照顧自己。不過當時的感覺就是很多老人其實過得並不是很開心。

尤其是一些老太太們,總感覺心中有些憂傷。有些老人是從農村來的,因為子女在城市買了房子,成了家,就不願意回農村了。但是老人們老了就想兒孫繞膝,也是不遠千里萬里的來到子女生活的城市,但是大城市生活壓力大,子女們大多沒有時間照顧老人,有時候兩個年輕人要找過三四位老人,壓力確實很大,把老人們送到養老院也是不得已的辦法。所以老人們總是有些憂傷,有時候語言上溝通不方便,就更加寂寞了。

其實很多老人主要是觀念上沒有轉換過來,但是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的老人們我個人覺得在觀念上應該會有所改觀的。不給子女添麻煩,自己又能夠過得舒服才是最好的生活。

如果那時候我還有精力,身體也夠好的話,我覺得最好的去處不只有養老院,還有就是農村的老家。雖然在條件上可能會差一點,但是鄉村生活的反而更加自在,更加舒坦。奮鬥了一輩子回老家把院子打掃打掃,老屋子收拾收拾。院子裡養上只狗,養上只貓,在院子裡種上些果樹、蔬菜,有精力的話在種上些好養活的花草,這日子也是很美的啊!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掙錢啊!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不可否認錢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最起碼能夠讓我以後住的起養老院啊!

以上來自科學興農。


科學興農


二十年後我就67歲了,應該已經在敬老院了。

要去敬老院就要先了解一下價格,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價格是,床位費250/個,1500----3500,如果癱瘓在床不能自理的要5000以上。

一般城市或者我們小縣城也得1500以上,視你的身體情況收費,能自理的收費較低1500左右每月,生活不能自理就會收費很高。

如此看來,想去敬老院還不是容易的事。要有很多錢才可以去。

不過20年後,國家對敬老院體制應該很完善了。第一批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一定會得到國家的補貼。

可以肯定的是,去敬老院要有一定的收入才可以去。

所以要去敬老院你要做一些準備。我現在,就一直朝著這個方向準備和努力。

1、錢的準備

趁現在年輕要想辦法儘量多賺錢。錢不是萬能的,但錢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

我是70後,我們小時候上學不收學費,只收幾塊錢書錢。

現在的孩子不一樣,養一個特別貴。

以前有人算過養一個80、90後的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一帆風順也要100多萬。

現在的00、10後的孩子更貴。除了特別有能力的孩子,普通孩子成家立業後能不啃老就不錯了。

所以要想“養兒防老”也要考量一下,還是在我們現在能動時儘量多賺錢,不給兒女們添負擔,他們能自力更生最好。我們自己賺錢養老吧。

我還好,開著小型的物業公司收入不是大富大貴,倒也衣食無憂,小有積蓄。正常情況下,年老的時候,不靠孩子,自己賺到的錢足夠交敬老院的費用。這樣第一個問題算是解決了。

2、身體的準備

要賺錢是應該的,但前提是要有好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都知道。知道歸知道,做起來不容易。

身體健康也是一種儲蓄。我現在也做的很好。每天早睡早起,五點就起床,先在家做瑜伽早課,然後去爬山。爬山回來開始工作。

我作息規律,飲食清淡,不暴飲暴食,每年定期去醫院檢查,讓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一生有個好身體,無災無難就是賺了大錢。

3、精神層面的準備

有足夠養老的錢和健康的身體外,要有一個積極正向高雅的興趣愛好,這樣我們就不空虛,精神有所寄託,人生才有樂趣和幸福可言。

我喜歡瑜伽和寫作,也喜歡書法和畫畫。這些愛好讓我受益匪淺,並且籍由這些愛好結識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拓寬了我生活的寬度和高度。

70後的我現在不但開著自己的公司,還是一個瑜伽教練,堅持出去學習,業餘愛好寫文,生活豐富多彩,身體各項檢查比同齡人年輕10歲。

20年後我選擇去敬老院的可能居多,我希望在敬老院教大家瑜伽。去幫助和教化更多的人,讓我們的晚年也活出精彩!


有書共讀


二十年後你做好準備去敬老院養老了嗎?說實話,這個多年前就是我和朋友們的話題了。我們就一個獨生孩子,不去養老院,想累死孩子嗎?這是大趨勢。所以我們異口同聲:去養老院,必須的,不過在我們能自己照顧自己之前,不排除我們會一幫朋友互助養老。



人生對我們六十年代這批人來說,有些黑色幽默。能生的時候計劃生育抓得比階級鬥爭都嚴,八個月身孕都能拉去強行引產,最可怕的是,即使你是初婚,也得持證懷孕,若準生證還沒辦理下來就懷孕了,那慘了,得去流產。當初筆者就是初婚避孕失敗,準生證還沒批下來懷孕了,那個提心吊膽,風聲鶴唳,說出來現在人都不相信。

當年在計劃生育上“犯錯誤”,丟了公職回家的特別多,我一個同學的哥哥,正兒八經的老大學生,人民教師,老婆因身體原因,懷孕後不能流產,沒辦法生下二胎,直接捲鋪蓋回家種地了。還有一些領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同樣後果。計劃生育一票否決,這就是力度。



現在倒好,國家放開二胎,隨便生了,可五十歲的年紀,又生不了了。

獨生子女負擔重,兩個孩子四個甚至八個老人的現象在增多。那天同齡朋友開個玩笑,說:“我們這代人最倒黴了,自己享不到孩子的福,還得為孩子哄二胎。”獨生子女嬌慣習慣了,有些孩子覺得生個孩子就是給老人生的,與他們沒半點關係,也是愁人。



春天裡,另一朋友說,她妯娌家生了孩子,吃奶媳婦坐著,婆婆跪著託著孫子吃奶,當時我就壓不住火了。但也只能發半天牢騷而已。

於是更堅定了老了進養老院養老的決心。奉勸人到中年的朋友,別啥事都以孩子為主,也多為自己考慮一下,該吃吃,該喝喝,攢點錢等著住養老院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別耽誤孩子過日子。也讓他們學會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阿兮隨筆


養老是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大事。過去人們都說“養兒防老”,從中可以看出,在老一輩人的觀念中,養老就是子女的事情,尤其是兒子。中年人是社會生產中的中堅力量,他們既要為工作負責,又要為家人負責。在為子女提供生活和教育保障的同時,中年人還要承擔父母的養老責任。現如今,獨生子女家庭較為普遍,作為獨生子女成年後想要為父母養老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中年人而言,二十年後如何養老?是靠子女還是搬進養老院?這是一個必須要做的選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養老院、敬老院這類養老機構都是讓老年人害怕的地方。傳統觀念認為,把父母送進養老院的都是一些不孝兒女。父母為含辛茹苦將兒女拉扯大,付出所有讓我們長大成人,當他們年老力衰,當然需要兒女陪伴,為他們提供養老保障。而現代社會想要兒女無時無刻陪伴父母,為父母養老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按照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計算,男性的退休年齡在六十週歲,等到中年人退休時,自己也成了老年人,又如何照顧八十歲以上的父母呢?除非家庭條件富裕,或者工作比較清閒,否則中年人照顧自己、照顧下一代都很難,照顧父母更是心力不足。


缺少子女陪伴的老年人,有的選擇跟子女共同生活,但是年齡的差距必然帶來生活上的一些摩擦。尤其是從農村搬到城市與兒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對城市的生活方式無法認同,也無法融入周圍的鄰里關係,這也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傷害。


有些老年人習慣過自己的生活。對於有條件的老人,退休之後同老伴一起四處旅行,操勞半生之後享受一下安逸的老年時光對自己也是一種放鬆。但對於大多數農村老人而言,他們負擔不起這種生活,最好的選擇只能是養老院。

事實上,通過國家對養老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養老院、敬老院以及各種公共養老機構所能提供的養老服務已經非常健全。老年人與同齡的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既可以互相幫助,又有利於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不需要擔心孤寡老人無人陪伴。同時,養老機構還提供專業的生活、醫療服務,對於身體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也多了一份醫療保障。養老院還會安排眾多老年人喜愛的活動節目,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會起到積極的幫助。

總而言之,無論是靠子女養老還是搬進養老院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心繫農業


老到一定歲數我覺得去養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大概可以解脫孩子們,也可以在養老院裡互相有個伴。好多人說居家養老,等到你八十多歲,你兒子六十多歲,孫子三四十歲,重孫子十幾歲如果不是特別有錢的家庭,孩子們的負擔太重,加在重孫子肩上簡直是數座大山

隨著社會發現,監督更有力,養老機構虐待老人的行為也會越來越少,而且老人集中可以相互做伴,肯定也有醫療機構,比自己家人對健康懂得更多

以後公寓式的,酒店式的或者醫院式的養老機構會越來越多,這肯定是一個趨勢,更何況並不是住進養老院就再也出不來了,還有自己的家,隨時可以回來自己的家,不到最後一刻,房子錢都是自己的,別輕易交出去,兒女有他們的生活,不用打擾也不用依靠。


你是我溫暖的弦


我今年58歲,我父母生育兩女兒,妹妹在82年20歲時去世。四年前84歲父親去世。母親今年83歲陪伴她是我主要任務。我兒媳在生寶寶時我去澳洲,母親連而連三住醫院。我無法安心照顧孫女毅然回國。前幾天我兒媳說生病需要手術孫女又小沒人管,我左思右想帶母親去康老中心看看,中心有許多母親認識的老友,正值三伏天中央空調涼風習習,上下樓電梯條件很好!我跟院長說我母親到康老中心最多三個月,我回國就接回。我想母親 兒媳 孫女我都幫幫。回家路上,母親說腦後有毛摸到看不到。我知道了她不想到養老院了。那怕三個月。我在想過二十年我78歲,那時候不能幫兒子他們了,我不找麻煩安心在養老院吧。


木姜子50711840


農業引擎認為,對於進不進養老院的問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這些答案都是針對自己個體而言,最優的方案。

誰也不要想說服誰,這裡面沒有對和錯,只有符不符合自己的判斷標準。

比如以老一輩人的觀點,在我們老家農村,不管是不是有沒有資金能力,都不會認同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的,這是認知價值和社會輿論導向的問題。

再過20年這種觀念在老一輩人眼裡和心理上都是難以接受和容忍的,這是從小生長環境和接受的道德教育有著息息相關的。

對於我來說,從小也在這樣的環境里耳濡目染,也從潛意識裡有了這種基因。但是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庭環境也變化了,二十年三十年後,我的孩子不像我們這一代還有兄弟姐妹,在照顧老人的問題上,可以商量可以幫手協助。

他們這代人就是一家四老,面臨著非常大的養老壓力,這不是我們作為長輩願不願意去的問題,而是去和不去哪個對家庭和兒女更有利的權衡選擇。

古語講養兒防老,但是時代不一樣了,需要有新的方式來解決新的問題。


不管是有沒有準備好,總會找到自己的最優方案。

生活就是這個樣子,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巧克力是什麼味道。

祝大家身體健康長壽百歲!

>>>持續抒寫超20萬字的三農原創答主——【農業引擎agrisky】 歡迎關注,互動交流; 有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返鄉下鄉創業項目、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休閒農場建設運營等相關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或者在下面評論。


農業引擎


對於養老我認為可以抱團養老,小區或村鎮老人到了一定年齡都住到一起,能動的伺候不能動的,等你不能動了別人又可以伺候你互幫互助如此循環,團結起來減輕子女負擔,自己也老有所為老有所養。

養老還是要分城裡的老人和農村的老人,農村的老人養老是給村裡的人看,是從別人怎麼看考慮;城裡的老人養老是自己怎麼舒服,且少攪擾子女的角度考慮;都沒有對和錯,這和老人一輩子所生活的環境有關,環境造就了他的思維方式,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人人都會老,但是一老就進敬老院也是不現實和正確的選擇。基本上在70歲以上,方才能漫漫步入老人院,因為,敬老院貴,人多,照顧不過來。敬老院飯菜,醫療水平普遍較低。一旦進了敬老院,孩子會認為包袱卸掉了,對老的不管不問了。在城市裡,醫院多又近,方便就醫。

現在娛樂場所較多,比在敬老院熱鬧。 其實養老院再好,不如在家好,一個人生老病死,無法改變,子女又都有自己的家庭,養家餬口,也確實不容易,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對付老人,我們老年人最關心的應該是,在人生最後幾年裡,能健康地活到去世,不要給自己增加痛苦,給子女製造麻煩。


笑搞


看這標題,我是等不到二十年了。61年生人。今年也奔60了。年輕那會說什麼也不會想到這問題,可步入50後這就成了我和老伴的一項重要日成。因為年齡不不等人。作為一工薪層。不得不想這後邊的事。本來就靠工資生活。沒什麼積蓄。80年代,我生活工作在北方的一個城市,那時人們思想單純,極積上進。黨和國家號召晚婚晚育,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我們聽從黨的號召。媳婦生了一個女兒後,我們就採取措施了,就領了獨生子女證。當時我們還覺得很光榮。那時沒有想到現在。只是一心的要求上進,靠近黨組織。隨著改革開放,我們這茬自豪的工人階級就連自己生存的飯碗都沒保住。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上學,我們沒有那麼多經濟能力,只培養到中專畢業就實在無能為力了。實在對不起孩子了。直到現在想起心裡還感覺愧對孩子了。可下大了,工作成家。我們頭拱地的給交了房子首付。已經是空空如也。兩年來剛剛緩了一點。第三代來了。我們又光榮的步入爺爺行列。為了孩子能一心工作。老伴提前退了。代外孫女。一帶就是五年。現在九月上小學了。和女兒我們也說好了。由她們自己帶了。我們也該喘口氣了。本來該到一段落了,可還上有老父80多了。還需要照顧。所以,暫時還輪不到考慮我們自己啊。不過也想好了。老了。我們還有點退休金,還有點醫保。應該是餓不死吧。趁著現在還能動,儘快的把想辦的都辦了,把想去想看的都走走。同時也在為走不動找個落腳點。過去古人都說。葉落歸根。現在我到沒了這意識。落那都行啊。主要是我們這點有限的退休金能夠我們生存就好。


一寂夜如風—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

在我們老家,有個婆婆,兒子很有出息,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一直很很好,後來在城市找了一個不錯的工作,老人也算有面子了!用農村的話說,也叫光宗耀祖了。兒子找了一個城裡媳婦,但老人一直獨自生活在農村。

後來,老人生活無法自理了,不得不讓兒子養了。但兒子提出了一個方案,出錢讓老人進養老院,還說養老院的條件不錯,比自家人照顧的還周到。老人聽了沒說什麼,但幾天之後喝藥了,然後去了。

村裡人都說兒子不孝順,連自己母親都不願意照顧,白養他那麼大了,兒子因為羞愧,後來也沒再回過老家。

進敬老院養老,本身沒有什麼的,也是一種合理的養老方式。但農村人和城裡人的觀念不同,城裡老人樂意去養老院,每天還有人作伴。農村老人壓根不願意,認為這是兒子不想管自己。

二十年之後,我想我不會去養老院。如果我老了,寧願回鄉下居住。其實,年齡越大越懷念農村生活。現在是沒有辦法,孩子要上學,上班賺錢只能生活在城裡。

別說長期住在養老院了,現在偶爾外出幾天,都渾身上下不舒服,養老院再好,也沒有家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