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是怎麼掏走中國經濟的錢的

美國政府6月15日宣佈了對50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其中340億美元產品於7月6日起實施。貿易戰終於正式進入了開戰階段。特朗普更是放話,準備好對進口自中國的5,0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

貿易戰來襲,應該怎麼應對?其實現在還只侷限於互加關稅階段,如果對中國貿易產生影響,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是掌握核心科技,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強到別人對你的產品價格不敏感,就是加了關稅也要乖乖地買。

二是自己作為大買家,買別國商品,當別人給你加關稅的時候你也有能力加關稅反擊,強大的購買力也可以是手上的一張牌。

但是當你閱讀完各省半年度經濟數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兩條路,怕是都不樂觀。

全國數據似乎還比較樂觀,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這個增長速度其實還可以。

但是考察其他幾項數據,你就會發現,增長的後勁存在隱患。

讓我們來看一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幾個省:浙江(7.6%)、河南(7.8%)、福建(8.2%)、安徽(8.3%),以及一個增長偏慢的直轄市重慶(6.5%)。這幾個省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快於全國平均水平,按說應該是經濟狀況較為出色的省份,而重慶則有點顯露疲態。

房地產是怎麼掏走中國經濟的錢的

工業增長差強人意

先說一下和貿易戰相關的實體經濟情況吧。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情況有點趕不上GDP增長情況了,算是個隱患,但還需要長期觀察。

而這幾個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呢,情況各不相同。

浙江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可以說相當有底氣了,不僅高於本省GDP增速,還高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和浙江相似的有福建,上半年福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幅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別提高1.0個和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的同時也高於本省GDP增速。浙江和福建的實體經濟活力還是相當出眾的,尤其是民營經濟很活躍,在全國去產能的大背景下能保持較高速度的工業增長。

另一個保持規模以上工業快速發展的省份是安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7位,比全國平均水平和全省GDP增速都要高,可能是由於安徽省對外資的吸引能力上升,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9.9%。

最近幾年表現強勢的省份河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與一季度持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但略低於本省上半年7.8%的經濟增速。

而比較慘的就是重慶了,儘管GDP增速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只有1.8%。

房地產是怎麼掏走中國經濟的錢的

總結一下,這幾個經濟表現良好的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表現都還可以,但是經濟情況有點不行的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出現了問題。

消費支撐似乎很強

比起規模以上工業還算可以的表現,消費的情況更為樂觀一些。

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但已經比GDP和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高了。

各省數據也表現不錯。浙江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86億元,同比增長10.1%;河南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48.05億元,增長11.1%;上半年福建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63.94億元,同比增長12.2%;上半年安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47.1億元,增長12%。就連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不行的重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也高達10.1%,遠超其GDP增速和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

房地產是怎麼掏走中國經濟的錢的

這些省級行政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都超過了全國平均值,也都超過了各自省份的經濟增速和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

難道這場貿易戰,我們要靠擴大內需,旺盛的購買力打贏嗎?

房地產業吸乾資金

看到下面這組數據,可能你樂觀的念頭就要打消了。

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66945億元,增長13.2%。這個增速,比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和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都要快得多。

而各個省級行政區的情況更刺激。上半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額增長26.9%;河南商品房銷售額3069.13億元,增長24.8%;福建商品房銷售額3363.06億元,增長22.0%;安徽商品房銷售額3136.5億元,增長20.5%。最後,哪怕經濟增長和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不如人意的重慶,其商品房銷售額2765.42億元,增長23.5%。

房地產是怎麼掏走中國經濟的錢的

很明顯,無論是全國還是各省,無論經濟增長情況是好是差,商品房銷售額增速都遠高於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和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這說明過去半年棚改和去庫存工作刺激了一波購房熱情,這可能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但是以後該怎麼辦呢?跟不上的消費和實體經濟又會怎麼樣呢?

內需哪裡來?沒錢不好辦

觀潮君注意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7月3日,國家發改委召開處級以上幹部會議,總結全委上半年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任務。會議提出,要以釘釘子精神把黨中央關於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為此,要著力穩定經濟運行,準確研判形勢,做好政策儲備,

激發內需潛力,強化預期管理,切實保持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勢頭。”

出口已經靠不住了,必須要大力挖掘內需。

然而,現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在增長,但是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相對較慢,商品房銷售額增速卻很快。而且買房不僅僅是現在花出去一筆大錢,還要揹負房貸的人在未來二三十年裡省吃儉用還貸款。這麼一說,未來的消費前景會因為買房的人省吃儉用而更加暗淡。

就在開會討論擴大內需的時候,拼多多上市了。在去年所有人都沉浸在“消費升級”的假象中時,拼多多上層出不窮的假貨告訴我們,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沒有那麼高,大家都還很窮。

為什麼大家都拿不出錢消費?一是實體經濟不振,大家收入普遍不高;二是房價太高,又不能不買,都節衣縮食買房子了。

貿易戰來襲,為了能通過擴大內需有一戰之力,恐怕還需要做這樣兩件事:

一是減稅,不僅要為製造業減稅,還要為工資收入減稅,減輕實體經濟壓力的同時,實實在在給普通人實惠,刺激消費。

二是不要輕易刺激房地產價格飆升,維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的同時推進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抽風式漲價只會吸乾內需。

如果不能做到這兩點,上半年增長尚可的局面可能沒有後續支撐。做到了,實體經濟升級有望,百姓安居樂業,有錢消費,內需旺盛,產業升級也能供求兩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