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類企業上市困境分析

2018年4月中旬,本來最有望繼“天目湖”之後登陸A股的“普陀山”撤回上市申請材料,隨之在5月底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將名字悄悄的進行了更改,撤掉了公司裡面的普陀山三個字,控股股東浙江普陀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也將“普陀山”字眼去掉,更為浙江舟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縱觀A股三千五百多家上市公司,旅遊景區企業在A股的上市公司僅有11 家,近十年間也僅有三家企業 IPO 過會併成功上市,而且都集中在 2014-2017 這四年間,其餘的八家企業都是在2007年之前就已經上市。近幾年排隊IPO的旅遊景區企業包括井岡山、普陀山、喀斯特等也紛紛撤回上市申請材料,為什麼旅遊景區類企業上市這麼難呢?

1. 門票剝離成為最主要難點

2006年12月1日開始施行的《風景名勝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風景名勝區的門票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出售,門票價格依照有關價格的規定執行,管理機構不得將規劃、管理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委託給企業或者個人行使。因此,在《條例》實施之後的要上市的旅遊景區類公司必須將門票收入剝離上市主體。九華山前兩次IPO闖關被否主要也是因為門票收入歸屬區分不清,在清理了門票問題後九華山終於三度闖關成功。

2.營收規模困境

因為門票業務的剝離,使得許多旅遊景區類的企業營收規模驟降。井岡山旅遊二次衝刺IPO終止,外界猜測主要原因是剝離門票業務後,同同類型上市公司相比,營收規模差距巨大,需進一步提升公司規模。例如新三板企業清園股份門票收入超過70%,龍崗旅遊門票收入超過50%,一旦剝離門票收入,公司的收入必定大幅下降,在市場瘋傳上市排隊公司“近三年累計盈利1個億,最後一年5000萬”的情緒下,擬IPO的旅遊景區類企業上市之路更加艱難。

3. 基礎設施趕不上大眾旅遊形式的轉變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和國內居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出行方式已經完成了從觀光休閒遊休閒度假遊的過度。而一方面我國許多景區的旅遊設施老舊,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不能滿足於人民對於旅遊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未上市的旅遊景區類企業大多隻能通過銀行舉債的方式完善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回收週期長、成本高,加重了企業負擔,也加劇了經營風險,進一步增加上市難度。

4.佛教商業化困局

2017年11月,國家宗教局、中央宣傳部、國家旅遊局、證監會等12個部門聯合發佈國宗發〔2017〕88號《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下稱“88號文”)。88號文第一條意見明確指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必須堅持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任何人對佛教道教活動場所進行商業運作並獲取經濟收益,禁止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普陀山曾被中國佛教協會指出“上市”有捆綁“佛教”上市之嫌,且有違國家剛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四大名山”中尚未上市的五臺山也在2017年宣佈籌辦上市,但至今未提交申報材料,結合近段時間普陀山的二次撤材料,勢必會讓本就曲折的佛教周邊服務的商業化道路更加曲折。

5. 獨立性問題

旅遊景區上市公司多為國企,而國企與政府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一方面政府給予人力、財力和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承擔著創造財政收入、打造城市名片等部分重要的政府職能。和政府的親密關係導致獨立性存疑,主要表現為受當地政府政策影響巨大、公司治理獨立性較缺乏、部分職能和政府部門職能混淆等。

綜上,旅遊景區類公司上市存在諸多障礙,公司需做好長遠的上市計劃和充足的準備,如合理的剝離景區門票收入、取得相關審批手續、理清和當地政府界限等。

——四川和一諮詢(和君諮詢聯盟企業)諮詢師 陳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