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評:改革+創新才有戲,堅決看好科技股!

收評:改革+創新才有戲,堅決看好科技股!

之前幾天的盤子我是很猶豫的,主要是因為垃圾股氾濫,個人信心大幅下降。但是到了今天,我再堅決看多一回,主要是因為今日:

上午舞動兩桶油+下午舞動四大行+今日多數個股並沒有或者跌勢大幅減緩+各大指數創出歷史地量,尤其是創業板和次新股。

收評:改革+創新才有戲,堅決看好科技股!

在石油和四大行情聯袂舞動下,個股並沒有跌,且創出了歷史地量,這是我重啟激進看多的唯一理由。接下來我再胡扯一些理由:

1、對創業板和次新股來說,不縮量不是真正的底。大家可以看看量創業板和深次新股指數長期的量價圖。他們每次真真的底部都會出現極度小量

收評:改革+創新才有戲,堅決看好科技股!

以2017年6-8月份的創業板和深次新股指數為例,整個A股是在6月-7月份構築底部。而當時深次新股指數明顯過於活躍,量還是比較大。最後經過7月10-17日一波下跌後,量能極度萎縮後,才見到了真正的底。

2、每次股市下跌後,創業板和次新股很難直接出現極度小量。比如2017年6月,A股其實已經見底了。可是按照A股的多年偏好,只要見底人們第一個相當的是中小創和次新,如此剛見底的時候,創業板和次新股的成交量都是較大的。

大家看看今年6月底7月初A股見底前後,創業板和深次新股指數的交易量,明顯是比較大的。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為:人們的眼睛都盯在這裡!

3、每次波段下跌後,即使股市已經見底了,但是總會出現一些動作,讓人們的眼光徹底遠離中小創和次新股,而後中小創和深次新股指數才會出現真正的行情(注:關鍵條件是每次波段下跌後,而不是在一波上漲後,如果是一波上漲後,人們關注點開始遠離創業板和次新,那次新個創業板是要大跌的)。

下面幾個例子:

(1)2017年7月中下旬,主板週期股的動作,讓人們徹底遠離了創業板和深次新股,7月17日大跌後,人們徹底遠離創業板和次新股。

(2)2018年2月的行情中,當時也是玩了一招。當時在2月7-9日的暴跌中,創業板是提前見底的。而後上漲的初期,上漲的卻不是創業板,創業板一度被冷卻。到了2月26日後,創業板再度領漲,成為後面行情真正的主角

收評:改革+創新才有戲,堅決看好科技股!

兩次同樣的行為在本次發生。在今年5-6月的下跌後,創業板和次新股是提前見底的,此時整個市場的關注點都在這裡,導致創業板和次新股是放量滯漲。到了最近,兩大政策點燃了主板權重、基建和週期,從而讓人們的關注點徹徹底底的遠離這兩片區域。(最新的題材挖掘,關注“澄泓財經”wei 信號,回覆關鍵字414,免費領取!)

4、個人沒那麼善變,我看好科技股就是看好科技股,這是個研究中國的宏觀週期和股市中長線風格偏好做出的判斷。

消費型藍籌股如果不行,永遠就別指望主板以行業屬性劃分板塊能漲多少,比如金融股和資源股等等。進一步說,主板的消費白馬如果不行了,主板行情根本不能以行業基本面屬性來推動,只能是“政策題材推動”。

就像在2013年-2015年的大牛市,主板消費型藍籌不行,主板行情都是以政策性題材推動為主,比如一帶一路和國企改革,也就是改革題材。當改革題材撐起主板的時候,那必須要創新來配合,若不然改革題材自身也難以撐得住。

有人說金融和基建有政策支持,那我反問一句:科技股的政策支持力度小嗎?這一點好像比金融和基建的支持力度更大。當然,我並非看空主板,主板應該還能持續活躍。

只是主板以行業基本面為準繩的搞法,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消費白馬短時間內撐不起來了。主板只能以改革為由頭,搞搞活躍。

5、最後我再申明真正的大機會所在。當改革和科技搞到一塊的時候,這才是真真的大機會所在。改來改去,改的如果是那些垃圾到死的傳統行業類個股,改不到名堂,二級市場想象空間太差。

只有說國字號科技集團和軍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或者能改出想象空間。個人今日繼續增持央企軍工股電科集團、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的部分個股 。

(更多驚喜,盡在“澄泓財經”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