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從資不抵債到獨步世界

雙匯:從資不抵債到獨步世界

圖為雙彙集團火腿腸生產線。萬紅衛 攝

■記者 梁曉峰

一個品牌,開創一個產業的輝煌;

一家企業,鑄就一座城市的榮耀。

30多年,於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30多年,一棵幼苗悄無聲息中成長為參天大樹。

時間追溯到1984年。當時的漯河肉聯廠(雙彙集團前身)四面楚歌:總資產400多萬元,累計虧損500多萬元,資不抵債,人心渙散……

3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雙彙集團,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在肉製品、生鮮品和生豬養殖三個領域均排名全球第一。

回首企業30多年的發展,萬洲國際董事局主席萬隆說:“雙彙集團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可以這樣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雙匯的今天!”

改革中起步

1984年,是雙匯的改革元年。這一年,作為第一批改革試點企業,漯河肉聯廠由河南省下放到漯河市,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民主選舉廠長。萬隆全票當選,成為雙匯發展史上第一個民選廠長。從此企業走上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肩負起全體職工的重託,萬隆大刀闊斧,接連推出三項改革新舉措:

鐵腕建章立制。組織人員制訂了一套嚴格的生產規章制度,不分幹部職工,違者嚴懲不貸。

大力度改革用工制度。打破國家幹部與臨時工的身份界限,只要有能力,就給你提供發展的平臺,迅速建立了一套強有力的生產經營指揮系統。

大幅度拉開收入差距。工資多少與所創效益直接掛鉤,實行浮動工資制,工資獎金向髒、累、苦崗位傾斜,激勵職工多勞多得。

謀大事者必有大勇氣,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在計劃經濟模式下,生豬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生豬價格由國家控制,工廠按國家計劃價格收不到生豬,工廠沒有豬宰,工人沒有活幹,企業沒有利潤,職工工資沒有著落。

關鍵時刻,萬隆力排眾議,決定在國家規定的生豬收購價基礎上上浮2分錢,議價收購,生豬源源不斷進入工廠。

一步險棋,使企業因此成為全省肉聯廠敢於打破常規、銳意改革的樣板。

企業活過來了,發展卻沒有止步。

緊接著,萬隆又走了第二步妙棋,一手抓國內市場,殺豬、宰牛、宰兔、宰雞、宰羊,多種經營一起上,八大銷售公司齊頭並進開拓市場。一手抓外貿出口,開發出口產品,產品遠銷前蘇聯、東南亞及港澳地區,實現由內銷向外貿轉型。

就這樣,短短几年間,企業從一個包袱企業迅速成長為利稅大戶,成為全省、全國肉類行業改革的典型。

開欄的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上了強國之路、富民之路。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報開設《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欄目,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分別推出“變遷”“印記”“人物”“行進”“親歷”系列等,全面反映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敬請關注。

創新中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30多年來,雙匯彙集世界高科技、彙集世界新工藝,始終把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改造傳統落後的食品加工業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先後從美國、德國、日本、荷蘭、丹麥等西方發達國家引進世界一流的技術和裝備4000多臺(套),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上世紀90年代,雙匯抓住機遇,發展以火腿腸為代表的高溫肉製品,實現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轉型,由生加工向熟加工轉型,做出了一個世界最大的肉製品大產業,造出了一個年銷量百萬噸的雙匯大品牌。

2000年,雙匯引進第一條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屠宰冷分割生產線,率先把“冷鏈生產、冷鏈銷售、冷鏈配送、連鎖經營”的冷鮮肉模式引入國內,實施品牌化經營,改變中國幾千年賣肉沒有品牌的歷史。雙匯冷鮮肉的引進,為屠宰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確保食品安全,找到了一個途徑,闖出了一條路子,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

2015年,雙匯把美國史密斯菲爾德的產品、技術、品牌引進中國,高標準建設鄭州雙匯美式工廠、上海雙匯西式工廠。中國的消費者不出家門就能夠享受到“世界大品牌、純正美國味”的火腿、香腸、培根,實現了中西式產品一起上,進家庭、上餐桌,走進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30多年來,雙匯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做到“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健康、時尚的產品,每年新產品的銷售量不低於總產量的10%,始終保持雙匯產品旺盛的生命力。

開放中跨越

1994年,在國家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萬隆抓住外商由沿海向內地轉移的有利時機,果斷與香港華懋集團合資,投資建造了當時亞洲單產最大的肉製品大樓,通過組建雙彙集團兼併漯河市罐頭廠。

30多年來,雙匯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先後吸引了香港華懋集團、日本火腿、美國杜邦、意大利聖福特參與雙匯養殖、飼料、屠宰、肉製品、化工包裝等全產業鏈的項目投資,先後有美國、日本、荷蘭、意大利、加拿大等六個國家和地區的16家外商參與雙匯的投資,組建合資公司多達30多個。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雙匯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我為主,始終堅持發展方向不偏離、發展戰略不改變、企業利益不損害、企業品牌不喪失的原則,提升了民族企業在國際合作中的話語權。

1998年,經過股份制改造的雙彙集團,其核心資產肉製品加工以“雙匯發展”名義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先後兩次在股市融資9億元,使雙匯從河南走向全國,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型食品集團。

2006年,雙匯進行國有產權轉讓和戰略重組,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以人民幣20.1億元的價格收購國有資產,轉讓價格是淨資產的3.52倍,增值率達252%,創下了當時國內國有資產轉讓溢價的新高,雙匯完成國有股轉讓和戰略重組。

2012年,雙匯母公司雙匯國際把65.5億元的淨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雙彙集團整體上市,雙匯發展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肉類企業。

2013年,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完成中美史上最大的併購案,改變了世界豬肉行業的格局,展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實力,實現了雙匯由國內走向國際,成為中國肉類行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2014年,“雙匯國際”更名為“萬洲國際”,進一步整合中、美、歐100多家所屬公司,於8月份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後的萬洲國際無論是競爭力還是知名度,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實現了實業的國際化、資本的國際化,雙匯成為一家完全國際化的食品企業。

30多年來,雙匯持續不斷地改革、改組、改造和國際化,通過收購兼併、股權融資、股票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行資本運營和實業經營的良性互動,改造了企業傳統的運行機制,迅速做大企業規模,壯大企業實力,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使企業從河南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肉類食品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