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走入李清照故居, 初見《聲聲慢》, 只見字體輕盈飛揚,可見清照先生的細膩。

清照先生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在詞中,她的思潮起伏不定,情緒是對抗不平的,對目前的處境,她並沒有甘心屈服,她的愁,是黑暗勢力壓迫的產物,全詞雖然有愁苦,但仍流露出詞人對生活的執著,以及不甘心走向絕望的心情。

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一)

窗外是雨打梧桐的聲音,點點滴滴,心欲碎,彷彿錘子般敲打著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因為過於幸福,所以不堪回想。

曾經,鴻來雁往之時,總會捎來你的消息。可如今,只能感嘆“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每當看到孩子回家,戀人相擁,雛鳥歸巢,心中總不免又增添一份憂愁。還記得我們夫妻兩個鬥茶的情景嗎?你我一冊在手,或猜想,或背誦,那段甜蜜、歡樂的時光,盡在一杯清茶之中。

人們讚我“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勝過夫君無數,可又有誰能明白你我的一片真摯之情……

猛然望見窗外滿地凋零的黃花,又想起曾經摘花的情景。可如今,黃花早已飄落滿地,摘花的人兒卻不知去了何方。突然,淚就像掙脫了某種束縛,止不住的往下掉。

倒上幾杯清酒,穿上他當年送的薄紗,想以暖酒驅寒,幾斟清酒下肚,不料心卻是冷的。轉身走向書房,望著窗外的雨打梧桐、滿地黃花與那飛向遠方的大雁。詩意油然而生,提筆寫下名垂千古的佳作——《聲聲慢》。

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讀罷《聲聲慢》,心中早已體會到了清照先生的內心世界。

因此可說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淪陷的國愁。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真可謂萬古愁心!

若是其他古時女子,大多也只是哀嘆自己命運不濟,縱千般意難平,亦吞下苦楚,從不聲張。她卻不同,她那樣剛烈的性格,怎會默默忍受?於是,即使知道在宋朝女子休夫要受牢獄之災,她卻依然義無反顧。

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三)

這就使得這首詩在千年的沉澱之中,仍然沒能被人們忘記。這首詩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悲寂之情,每每讀完這首詩,都能使我自心底的對《聲聲慢》、對清照先生產生敬意。

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讀天下:李清照故居,讓我心生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