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生命是需要用金钱来标价的,

这个伪命题居然就这样成立了,

这科学吗?!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这几天,一部票房高达20亿元的热映神剧《我不是药神》,让人看了泪奔,让观众柔软的内心隐隐作痛,一些台词通过一个个生命迸发出来,让人在观影过程中几近崩溃。

影片是根据真实的“陆勇事件”作为原型,通过艺术加工,再次还原了这起事件背后,是全国430万癌症患者的现状,以及他们生存的状态。

而这样一个事件,恰恰戳到了社会大众的一个痛点:药费贵看病难。也许我们都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事件,但我们正真关注的,确是中国医疗保健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弊病。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陆勇事件”回顾

2002年,身为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老板的陆勇,被检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当时医生推荐他服用瑞士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服用这种药品,可以稳定病情、正常生活,但需不间断服用。

这种药品的售价是23500元一盒,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每个月需要服用一盒,药费加治疗费用让家底殷实的他几乎被掏空了。他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病友群,在那里,他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抗癌药,药效几乎相同,但一盒仅售3000元。

印度和瑞士两种“格列卫”对比检测结果显示,药性相似度99.9%。陆勇开始服用仿制“格列卫”,并于当年8月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一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其帮忙购买此药,人数达数千人。经过他的实地考察,与印度药商达成协议,通过网络进行团购。到了2004年9月,“团购价”降到了每盒200元左右。

陆勇在与印度交易药品时,提供的是网上购买的信用卡结算。而出售信用卡的一方因刑事案被警方侦破,由此牵连出购买信用卡的陆勇,于2014年7月21日,被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的罪名提起公诉。2015年1月,沅江市检察院撤回对陆勇的起诉,陆勇获释。

作为“国外抗癌药代购第一人”的陆勇,在一场缘于代购药物的牢狱之灾中,得到了300多名病友联名呼吁,也让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无罪释放后的陆勇,他成了一个英雄,一个药侠。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药到底有多贵

影片中的药品名称为“格列宁”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生产的。

格列宁,可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十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了现在的9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是治疗白血病人的特效药。

自2001年第一次被引入中国至今,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宁的价格一直是 2.35万元 / 盒,一盒一个月,一年就达到28万多元。

目前在中国,除了“格列宁”,还有不少的进口抗癌药,他们的价格也是贵的惊天动地。(看下图)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癌症药为何那么贵

中国实行的专利政策为化合物专利,只有持有该专利的药厂能够生产此种化合物(药品),其他工厂无权生产并销售该药品。专利保护期,一般为20年,在此期间,其他药企非特殊情况是不允许仿制的。这必然造成药品定价“一口说了算”的垄断局面。

研发新药需投入巨量资源,从前期药物实验,到三期临床研究,平均耗时十几年,耗资几十亿元,且新药上市的成功率仅为1/4000。也就是说,药企花出去的巨款很多都打了水漂。

世界主要医药公司的研发成本(见下图)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中国如今人均收入不到9000美元,如何能支撑起这么昂贵的价格,因此很多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最后没钱治病,吃不起就如同等死。

据统计,全国肿瘤患者平均治疗花费在10万左右,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对于那些需要移植、并发感染的血液肿瘤病人来说,费用可以超过100万。

根据《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统计,2015年预计有43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280万个癌症病人死去。中国每年270万癌症患者死亡花掉70%以上积蓄,占去了国家20%的卫生总费用。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回看影片《我不是药神》的几个画面

之一:患了白血病的老太太对周一围饰演的警官说:“我病了三年,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之二:黄毛死后,程勇在医院痛哭:“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之三:假药贩子勒索程勇的时候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病,你治不过来的。”

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刃,直接刺入了内心深处。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我的父母患病时的情景,我也曾直面过他们患病的时刻。想想当时的我,也是准备倾家荡产的,就是没到耗尽家产后,绝望地放弃他们生命的那一刻。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END

本篇内容不属于影评,而是通过影片《我不是药神》,还原社会上曾经发生过的热点事件,从而让我们从侧面,进一步了解影片之外的,一个真实的癌症病患群体的生活与生存状态。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生命故事的记载。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不只是科技现代化,而是现代化带来的物质,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感谢创作这部影片的艺术家们,他们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特殊生命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人性与金钱的思考,用电影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正义与良知。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读天下:《我不是药神》,戳到了谁的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