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理想終究抵不過資本

今天上午,有知情人士爆料,滴滴和ofo的收購談判已經進入尾聲,很快就會出結果。滴滴方面對此表示不予置評,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則對媒體回應稱是不存在的事。

但對於於信的回應,網友們和老道的看法一致:不可信。畢竟高管們為保密,前一秒否認,下一秒打臉的事不在少數。

改變世界的理想終究抵不過資本

此前,有媒體報道,滴滴創始人程維對ofo的預期收購價格只有美團收購摩拜的一半,也就是15億美金左右,這距離戴威的預期有著極大的差距。

從這段報道中,我們可以讀取兩段有價值的信息:第一,ofo有賣身的打算;第二,收購價格是兩者膠著的關鍵。

滴滴與ofo的最佳選項

從各方爆出的消息和兩者此前的糾葛來看,滴滴確實對ofo興趣濃厚,並且前者收購後者的可能性極大。

作為滴滴共享出行業務的最佳補充,共享單車一直是滴滴的垂涎對象。

滴滴過去曾多次參與ofo的融資。2017年4月,滴滴還將ofo接入到App中,用戶可直接在滴滴上面使用ofo的服務。隨後,滴滴系派出三名高管進駐ofo,不過不久後便被宣佈休假。

矛盾出現後,滴滴開始與小藍單車達成託管將其復活,並推出了自有單車品牌青桔單車。但青桔單車在深圳、成都等地遭遇監管問題,拓展無法短期內大規模進行。

改變世界的理想終究抵不過資本

另一方面,ofo也在引入阿里的資本,從2017年7月到今年3月,阿里巴巴、螞蟻金融兩次入股ofo。但與此同時,阿里逐漸將重點轉向自家的哈羅單車,並完成多輪融資,ofo事實上被阿里拋棄。

這樣,滴滴和ofo的合作又回到了起點,沒有其他更好選擇的情況下,滴滴收購ofo可能都是兩者的最佳選擇。

如果此事能夠成行,那麼在共享單車領域將形成最終的三足鼎立局面——摩拜、ofo和哈羅單車,或者說美團、滴滴和阿里。

如此一來,共享單車的版圖就將完全成型,摩拜、ofo與哈羅單車想要完全擊敗對手幾乎成為不可能,除非其中哪一方出現重大失誤。

這一幕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沒錯,這與此前的互聯網手機、外賣大戰、共享出行一樣,最後的玩家陸續登場,共享單車這一風口已經到了成熟階段。

而根據以往的經驗,到此階段,資本已經默認了各自的成果,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收割市場,也就是到了用戶該為消費習慣埋單的時候了,這時候要考驗的就是管理者的經營能力了。

再之後就是主板上市,股東分紅,投資方開開心心回家數錢,套路百試不爽。

夢想是夢想,財富是財富

可最早的那批信誓旦旦改變世界的創業者們呢?

在最初發掘這一風口的時候,他們可是號稱要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ofo小黃車副總裁向繼貴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ofo的願景是用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服務全人類,讓世界沒有陌生的角落。

如果被收購了,ofo創始人的願景就不想實現了嗎?可能有人會說,讓收購者去實現也是一樣的。

改變世界的理想終究抵不過資本

但當創業者把願景交給別人,換來數億乃至數十億美金的時候,不由得讓人懷疑他的願景到底是什麼。

這並不是老道的臆測,實際上,為了把ofo賣一個好價錢,創業者們早就用盡了苦心。

ofo賣身滴滴的傳聞早在今年4月份就已經傳出,但兩者沒有談攏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價格。有消息稱,ofo創始人戴威在今年5月召開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拒絕了滴滴出行提出的潛在收購要約,號召公司員工“戰鬥至最後”。

“戰鬥至最後”指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企業願景而戰鬥,則不存在最後這一說;但如果是為了要一個賣身的好價錢,這句話就說得通了。

實際上,這個“戰鬥至最後”極有可能說得是後者。

戴威在上述內部會議上,還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計劃,其目標是讓ofo的利潤達到1元人民幣。

為了盈利計劃,ofo還推出了車身商業化廣告,ofo的App上也推出了廣告,試圖在騎行租金之外實現收入多元化;同時,ofo先後上線了看看新聞信息流、小遊戲等有商業化潛力的功能;涉足金融業務,ofo在App上接入了貸款超市功能,據稱這項業務每個月會給ofo帶來上千萬的收入。

改變世界的理想終究抵不過資本

ofo App內置小遊戲

在老道看來,如此多的舉動,與其說是為盈利做長期打算,倒不如說是為搏取好價錢做更多的嘗試。畢竟,能盈利,才能證明自己;手握現金,談判時心才不慌。

目前雙方內部都有聲音傳來,最終的收購有可能這個月底就會發生,並且一些員工已經對此做出了準備。只是“可能不會這麼快”。

改變世界?算了吧,這更像是創業者們為財富為民眾編織的一個夢想。在財富面前,願景是假的,使命是假的,甚至共享經濟也是假的。

君不見,誓言打破出租車壟斷的滴滴,轉眼間已變成了另一個靠壟斷致富的互聯網出租車公司?

在財富面前,理想只是一個蒼白無力的話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