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這是一個進步的時代,也是一個糾結的時代,我曾經就很糾結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最近的一條新聞又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簡直無法自拔!前幾天,一個外賣小哥扶老人卻被冤枉,幸好有路人為其證明,才解釋清楚了這個誤會。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扶不扶的問題,早已成為了社會頭疼的一件事。

2017年年底,三個學生扶老人反被訛10幾萬。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幸好事發路段的監控視頻拍攝到了當時的情況,還了3個學生一個公道。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我的糾結卻自此升級了,不是自己遇到要不要扶,而是我該怎麼教育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讓不讓孩子扶?新聞裡這三個孩子最終是得到了學校的信任和力挺,還公開表揚了他們。這一點讓我感到些許安慰,可更多的還是不安和焦慮。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我們來試想一下,三個孩子學習雷鋒做好事,結果卻反被訛,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內心傷害?他們今後如何相信真善美?如何相信人心向善?如何相信好人有好報?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這個社會將變得無比冷漠。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那麼,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應該教會孩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學會自我保護。怎麼做到又扶了人,又不會被訛呢?

1、不要急於扶起,最好撥打急救電話

認真觀察老人的情況,有條件時先電話諮詢急救醫生,然後再進行早期處置。如老人意識清楚,救助者應詢問老年人跌倒情況及對跌倒過程是否有記憶;如不能記起,可能為暈厥或腦血管意外,應立即護送老人到醫院或打急救電話。並嘗試呼救看看附近有沒有醫療專業人士。

2、尋求其他人的幫忙共同施救,留作證人

結合社會現實,在救助摔倒老人之前,要做好取證。在幫扶跌倒老人時,可以尋求第三者的幫忙,共同施救,或者是尋求第三者的相關信息,留作證人。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3、拍攝記錄施救過程

除了尋求人證外,還要儘可能保留物證,利用手機、數碼相機等攝影器材,可以拍攝照片,留下現場原狀,或者是拍攝視頻、錄音等留下施救的過程,並記錄證人聯繫方式。或者可以留意事件發生的現場,周圍有無攝像頭等監控設施,也可以當做日後維護權益的證據。

4、堅持“誰主張誰舉證”

如果一旦遇到被冤枉的情況出現,一定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現行法律證據規則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 的舉證負擔原則。因此,一旦救助者被誣告,首先應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的訴訟原則,要訛詐好人的人自己拿出證據來。在無法查明事實真相,雙方當事人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證據有更強的證明力的案件中,直接推定救助者不是肇事者,要證明救助者就是肇事者的證明責任由受救助者承擔。在無法證明的情況下,不能適用公平責任,而應當認定救助者無責任。

難倒萬千父母的教育難題其實是“扶不扶”

最後,願——世界和平!再無“扶不扶”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