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亥革命前夕,哥老會這一活躍在社會底層的幫會組織,傳入銀川。哥老會原是民間秘密結社組織,其宗旨是“反清復明”。成員主要是社會底層的小手工業者、遣散軍人、破產農民和礦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革命活動及其政治綱領也深深地吸引了哥老會。

西北同盟會革命組織與寧夏哥老會互相聯繫,秘密發展同盟會員,建立革命組織。哥老會組織在銀川、平羅、靈州、中衛等地秘密結社。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早在1911年蘭州的“西北革命同盟會”就派出同盟會員到寧夏府城開展工作,積極聯絡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會黨組織。寧夏哥老會首領高士秀、劉華堂等人,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紛紛加入同盟會組織,並建立了寧夏革命同盟會支部。革命黨人與會黨組織密切合作,把哥老會組織變成了革命的骨幹力量和戰鬥指揮部。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波及陝西,陝西同盟會在西安發動起義,一舉光復省城,組建了陝西革命軍政府。然而,清王朝在西北的勢力仍很強大。陝甘總督長庚和陝西巡撫升允等人,準備在清廷危急的情況下,聯絡新、甘、蒙為一氣,擁宣統皇帝西暫謀偏安,慢慢圖謀恢復。他們為實現割據西北、擁立帝制的美夢,立即調兵遣將分三路出兵意在撲滅西北革命火焰。為了使革命迅速成為星火燎原之勢,陝西革命軍政府要求寧夏革命黨人火速起義,策應西安的革命活動,牽制甘肅清軍反撲,以減輕陝西的軍事壓力。

寧夏同盟會在寧夏府城東嶽廟緊急召開各方聯合會議,決定舉行起義。寧夏起義民軍,準備兵分四路,在11月15日晚向寧夏府城發起進攻。誰知起義的消息不慎走漏,駐防府城的清軍早已有了戒備,起義民軍並不知情,仍然按原計劃發動進攻,因此未能攻克府城,只好撤退到城北八里橋一帶休整。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而東路起義軍負責人高士秀到達靈州後立即研究部署靈州起義。由於守備衡門的人也是哥老會的成員,因此起義軍沒有費一槍一彈就攻佔了守備衙門,並且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壯大了起義隊伍。第二天,靈州的老百姓才發現變天了。

靈州光復的消息傳到寧夏府城後,極大地鼓舞了起義軍的鬥志。哥老會黨首領劉華堂等聯絡府城駐軍中的會黨人員,決定裡應外合,一舉攻克寧夏府城。經過激戰,寧夏府城光復。11月23日,“支那寧夏革命軍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寧夏府城內外,城鄉各地,家家戶戶紛紛插上寫有“順南”二字的三角小旗,表示響應革命,歸順南方,服從武漢革命軍政府的領導,清廷在寧夏的統治在革命的風暴裡土崩瓦解。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寧夏府城光復後,距銀川西10餘里的滿營新城(今寧夏銀川市金風區)尚有清朝政府的駐防旗兵2000餘人,他們裝備精良,彈藥充足,且城池堅固。寧夏革命軍政府為了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決定分三路攻打滿營新城,雙方交戰不久,民軍即敗退下來,初戰失利。此後,民軍晝伏夜攻,與滿營清軍激戰10日,始終未能攻克防設堅固的滿營新城。

寧夏府城等地的光復,使得寧夏的革命形勢變得非常有利,西安、寧夏府城都成立了革命軍政府,組建了新的政權,與靈州相鄰的陝北三邊等地,也出現了許多支由哥老會首領組建的民軍。一時間,陝甘兩省的革命力量有聯合作戰的趨勢。這時清廷大員們,唯一可以倚重的是俗稱西軍的“精銳軍”統領馬安良部,同時還有不少地主豪紳紛紛組建民團,為清廷賣命。

隨著清軍的反攻開始,民軍腹背受敵無力抵擋,雖然奮力抵抗,堅持戰鬥,終因力量過於懸殊,被西軍攻破府城劉華堂率領起義軍餘部突出重圍,向平羅、石嘴山一帶轉移。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高士秀退往陝北後,於1912年積極響應孫中山“二次革命”,號召多次聯絡陝、甘、寧、綏各族反袁軍民力量,轉戰於陝北各地。1924年冬,到北京與辛亥革命軍領導秘密會晤,支持馮玉祥五原誓師,被任命為國民軍中將騎兵師長,參加于右任領導的北伐救陝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在榆林開展“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活動。1938年,被任命為中將總參議,為抗日救國做出了貢獻。

軍民順南應共和 義旗插上州府城

銀川地區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雖然最終沒能完全摧毀清王朝在寧夏的堅固堡壘,但卻打破了西北頑固派妄圖保清廢帝西逃、重新復辟的美夢,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初步深入到當地民眾心中。

來源:《銀川史話》(寧夏地方史話叢書)

歡迎投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爆文重獎!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