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師幫扶貧困村二龍村「變形」旅遊文化示範村!

去年6月,我校教師石欣鷺來到了達州市通川區掛職鍛鍊,擔任通川區旅遊局副局長和安雲鄉二龍村駐村幹部。在這一年有餘的扶貧工作中,石欣鷺的點滴扶貧故事令人津津樂道……

二龍村海拔800多米,位於通川區和宣漢縣北部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加上山地多,土地貧瘠,且海拔較高夏季缺水嚴重,基礎設施落後,勞動力匱乏,產業發展十分滯後。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170人,扶貧任務較重。

從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師幫扶貧困村二龍村“變形”旅遊文化示範村!

石欣鷺與群眾交流

深入基層,下定決心真誠扶貧

過慣了城市生活,突然離家六百多公里,到一個貧困山區工作和生活,石欣鷺的駐村生活一開始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順利:不知道駐村工作“做些什麼”;生活上不習慣;自己的孩子才八個多月,嗷嗷待哺。幾天下來,因為不適應達州夏季暴熱的天氣,臉、脖子和手臂多處皮膚被曬傷。村民們看到這位柔弱的女幹部,在背後悄悄議論:“成都這麼遠來我們這個地兒,又是走走過場吧,肯定幹不了幾天就要走”……

但是,讓村民們沒想到的是,這個曬得黑黑的女幹部不久後就找到村民們家裡,夾著柔和的普通話問:“李叔,你們家有幾個人,家裡主要收入是什麼呢?”“高奶奶,您看您的腿腳不方便,我過幾天要去達縣,需不需要給您帶一些膏藥回來?”……

從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師幫扶貧困村二龍村“變形”旅遊文化示範村!

石欣鷺為貧困戶講解扶貧帶框資金支持政策

在村裡走動多了,村民對石欣鷺慢慢地不再感到陌生,開始主動和她攀談,偶爾也會傾訴家中的困苦,並關心地說:“石老師,其實我們都是四川人噠,你和我們聊天可以說四川話的,我們聽得懂哈”;“石老師,今天回達縣估計搭不到順風車了,就在我們家吃晚飯,住我們家裡嘛”......對村民的邀請,石欣鷺心裡想:“我是來這裡幫扶他們的,怎麼能反過來讓他們幫助我呢?” 她雖然一次次婉拒鄉親們的邀請,但鄉親們的淳樸增強了她駐村的信心,漸漸地適應了駐村生活,工作也更加深入到村民的心裡。

精準扶貧,上下合力結對幫扶

一週七天裡,石欣鷺除開到村上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之外,還要到通川區旅遊局掛職,身兼兩職,事務繁多,風裡來雨裡去,忙碌和困難,都揮不去她心裡的堅定與執著:“我是一名年輕的黨員,要時刻不忘初心,才能兌現百姓們對黨員的期望!”

脫貧攻堅,基礎先行。石欣鷺下駐二龍村後,充分摸底,瞭解村情,與駐村工作組成員一起認真開展實地調研,與村幹部座談、交流,聽取建議。通過與群眾、貧困戶的交流、溝通、走訪,及時掌握了二龍村的村情社貌和產業發展現狀。

從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師幫扶貧困村二龍村“變形”旅遊文化示範村!

石欣鷺在做貧困戶的思想引導工作

“沒有看出來,這個小女生還挺能吃苦耐勞的!”村民們私下議論著。現在,村上已經發展紅辣椒、青花椒基地100多畝,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突破,貧困戶有務工收入,老百姓有土地流轉收入。

石欣鷺深入各鄉鎮實際調研,發掘各鄉鎮的產業特色與旅遊業態,遴選安雲鄉二龍村等積極申報創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並且獲得省上和區上的專項補助資金100萬多元。通過不到半年的艱苦努力,村裡立起了村牌、建起了旅遊廁所、修好了停車場。2017年11月,二龍村成功入選為省級旅遊示範村。村民孫懷富興奮地說:“村上終於有太陽能路燈啦,我們晚上趕夜路也不用怕了,石老師給我們村上帶了這麼好的旅遊項目,還修了高檔廁所,以後我們都可以發展農家樂,自主創業啦!”

石欣鷺還積極協調局校雙邊關係,想貧困戶所想,落實村上實際需要。時常陪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領導到貧困戶家裡看望慰問,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鼓勵他們樹立信心,爭取早日脫貧奔富。2017年期間共發放慰問金10.8萬元,學校教職員工現金捐款共計6.11萬元,全部用於幫助二龍村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爭取學校幫扶資金16.68萬元修建硬化通往蒲家鎮外出主幹道2.1公里,極大方便了村民外出,獲得村民們的紛紛點贊。

看著這一條蜿蜒的水泥公路,貧困戶李清華感慨到:“過去村上去蒲家趕集非常不方便,一遇到下雨天爬坡上坎還真怕摔了閃到老腰,現在水泥大道通到各家各戶門口,路燈也安起了,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方便,感謝幫扶單位成信大學的慷慨捐贈,我們真的不敢想象有這樣的變化!”。

2017年10月,二龍村二組貧困戶朱如義之女朱璐瑤,因為突發顱內感染高燒不止被送往重慶市兒童醫院搶救,但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昂貴的治療費,生命面臨著危險。得知此事後,石欣鷺同志積極協同駐村第一書記李光勇想辦法、找門路,爭取學校公益募捐以及“輕鬆籌”等多種方式積極籌措慈善資金,共計籌措愛心捐贈資金23800元,終於幫助她渡過難關,順利完成治療,康復返校。“石老師,要是沒有您和李書記的幫忙,我們根本不敢想象孩子的病情如何發展,感謝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領導、老師們,謝謝您們及時施以援手,給了我家孩子第二次生命,由衷地感謝您們!好人有好報!”朱如義握住石欣鷺同志的手激動地說道。

引領文明風尚,展現特色扶貧

日子一天天過去,石欣鷺認為二龍村要脫貧致富,必須要在文化扶貧上下狠功夫。她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專業優勢,在村裡深入開展“走基層、送教育、送文化”等活動,協助鄉風民俗建設,實現扶貧工作由“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的轉變。2017年7月,石欣鷺帶領本專業學生前往二龍村開展“提升鄉風民俗、助力精準扶貧”活動,結合當地紅色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進行巴人文化牆繪製,打造創意文化名片,展現了二龍村美麗多彩的新農村形象;此外,石欣鷺還積極開展醫療衛生科普知識進農村、義務支教、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切實提高村民的文化科學素質,不斷地引導村民在物質脫貧的同時實現精神脫貧。

從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師幫扶貧困村二龍村“變形”旅遊文化示範村!

石欣鷺與村民交流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欣鷺駐村幹部的角色越來越深入,幼小的孩子也漸漸習慣了媽媽不在身邊。領導也經常噓寒問暖:“村上的生活苦不苦?累不累?你生活住得習慣嗎?”。聽到這些沁潤心田的問候,石欣鷺心裡也是甜甜的,她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作為一個年輕的黨員,就要有這樣的擔當,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不忘初心,青春才會書寫精彩,青春就是要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