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超級球隊在當今的NBA聯盟有另一個說法,那就是球星抱團,而這股風潮在這兩個夏天的NBA休賽期可以說是愈演愈烈,但並不見得……

NBA裡那麼多球星抱團成風,導致超級球隊頻頻出現,但是在朝著初衷組建的道路上,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那就是每個賽季的NBA總冠軍只有一個,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太高,高風險下也是出現許多失敗案例。

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從2008年凱爾特人隊奪冠之後,對於球星抱團的建隊模式可以說是初見端倪,至少從綠衫軍僅僅花費一個賽季,就從聯盟魚腩球隊的戰績達到常規賽第一併奪得NBA總冠軍,讓後來的許多NBA球隊競相效仿。

2012年和2013年熱火隊實現兩連冠的成就,再到2016年騎士隊實現隊史首冠的夢想,這裡面以三巨頭為基石組成超級球隊的建隊模式,可以說是快速實現奪冠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也是成為NBA聯盟的建隊趨勢。

不過從2018年勇士隊奪冠,到十年前2008年凱爾特人隊登頂,十年期間仍有太多失敗的超級球隊案例,並且大部分僅僅都是維持一個賽季而已,而那樣組建超級球隊的方式也是讓有些球隊望而卻步,畢竟風險巨大。

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2017—2018賽季的雷霆隊組建以威少、喬治和安東尼三巨頭為核心的超級球隊,這樣的建隊模式是小球市的雷霆隊不敢想的,至少從2017年休賽期得到喬治和安東尼的交易成本來看,球隊管理層的操作真的有些近似“神來之筆”。

在過去一個賽季裡,雷霆隊只打出常規賽西部第四的戰績,因為球隊距離西部第九的勝場差只有2個,而在季後賽中的戰績更是首輪就出局,被當時處於重建中的爵士隊淘汰也是從側面反應出那支磕磕絆絆打入季後賽的雷霆隊實力真的不怎麼樣。

雷霆隊三巨頭威少、喬治和安東尼都是沒有打出之前在各自獨自帶隊時期的球場統治力,要說最為糟糕的當然是安東尼,防守端基本是形同虛設,進攻端過於單打,而喬治沒有展現之前在步行者隊的關鍵球能力,至於威少則是打得有些鬱悶。

如今安東尼已離開雷霆隊,球隊也是早已成功續約喬治,新賽季雷霆隊將在威少和喬治帶領下繼續去衝擊季後賽。

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2013—2014賽季的籃網隊,在那之前的休賽期球隊真的是豪賭操作,通過一系列交易操作得到加內特、皮爾斯和特里,和球隊陣容中原有的德隆、喬約翰遜、洛佩茲和基裡連科一起組建看似紙面實力較為出色的超級球隊。

僅僅只維持一個賽季而已,畢竟當時籃網隊繳納的奢侈稅相對於球隊戰績而言是太過昂貴,在年輕主帥基德帶領下,球隊僅在常規賽打出東部第六的戰績,在季後賽中儘管首輪經過七場大戰晉級,但是次輪就被對手以4比1的大比分淘汰。

那時的籃網隊陣容確實足夠豪華,但要說到最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年老,速度根本無法得到保證,那會的加內特已經37歲,皮爾斯36歲,特里36歲,加上喬約翰遜也已33歲,這樣的核心陣容真的不足以去抗衡當時擁有三巨頭的熱火隊。

在籃網隊以超級球隊試水一個賽季失敗後,後一個賽季也基本是等同於“解散”。

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2012—2013賽季的湖人隊,這個賽季的核心陣容有“F4組合”,在相繼得到納什和霍華德之後,再加上球隊原有的科比和加索爾,算是那個賽季最被NBA全聯盟期待的超級球隊,而從後面的戰績表現來看,僅僅只是紙面實力強勁而已。

經過磕磕絆絆的一整個常規賽之後,湖人隊只以西部第七的排名打入季後賽,而在季後賽中更是首輪就比對手橫掃出局,那個賽季的球隊經歷著三個教練執教的過程,期間納什只出戰50場常規賽,而加索爾也是因傷只出戰49場。

當然“F4組合”失敗的原因並不全是傷病,其中球隊的化學反應沒有達到預期也是關鍵之一,至少內外線上的霍華德和科比沒有打出應有的配合,這點是比較大的敗筆,而一個賽季後霍華德也選擇出走湖人隊,同時宣告“F4組合”的失敗。

只能說當時納什選擇加盟湖人隊沒有實現球員時期的NBA總冠軍夢想有些遺憾,好在後面他以勇士隊管理層身份已經如願。

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2011—2012賽季的雷霆隊,嚴格意義上當時擁有“雷霆三少”的球隊不能算作是超級球隊,但是他們在球隊第一年打入NBA總決賽之後就宣告組合解散,之後更是再也沒有進入過NBA總決賽,這點是讓人覺得比較可惜的。

那年的雷霆隊雖然在常規賽比西部第一的馬刺隊差3個勝場差,但是西決中遇到馬刺隊,在先失2場的情況下連贏4場,也是第一次以雷霆隊的名字進入NBA總決賽,只是後面遇到的對手是連續第二年闖入總決賽的熱火隊,以1比4錯失總冠軍。

哈登在那年之後離開雷霆隊現在想來確實有些可惜,正是他的離開,導致後面球隊再也沒有闖入過NBA總決賽,最後到“杜威二少”也是隻剩威少一人,再看到如今三人都是常規賽MVP的獲得者,這樣“物是人非”的感覺真是讓人覺得特可惜。

或許正是“雷霆三少”解散後,才造就如今三人都是球隊領袖的核心地位。

近些年NBA中組建超級球隊的失敗案例,真的是太多也太過現實!

NBA聯盟中的超級球隊失敗的理由有很多,但最為關鍵的還是球權分配,畢竟球星太多必然會導致球權問題,能像勇士隊那樣在得到杜蘭特之後完美融合到一起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另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籃球始終是一項五個人的集體運動,也可以說是整支球隊的團體項目,過分依賴某些球星只會導致除球星外的球員價值大大降低,從而導致球隊整體實力不濟。

特別是現在的NBA籃球發展朝著小球時代在進行,整支球隊的化學反應變得尤為重要,如今比賽的贏球不是球星發揮就行的,反倒是球星最為低調地發揮帶動整支球隊,那才是贏球的關鍵,勇士隊顯然就是最好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