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把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好|聚焦山東

山東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革命戰爭年代,在齊魯大地上,黨不僅領導人民完成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事業,而且創造了感召人民群眾、凝聚黨心軍心、激勵奮鬥不止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上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

進入新時代,山東紮紮實實挖掘提升紅色文化資源,建好用好紅色基地,堅決扛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不斷彰顯新的時代價值。

不忘初心,把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好|聚焦山東

臨沂一小岔河校區學生演出紅色主題節目。

不忘初心,把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好|聚焦山東

闡 發

挖掘精神內涵 彰顯時代價值

及時搶救、挖掘、補充、完善歷史資料,深入開展研究闡發,對於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沂蒙精神歷經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滄桑歲月的洗禮和錘鍊,蘊涵著穿越時空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價值。如何認知沂蒙精神的源流,如何把握沂蒙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紅色精神的異同,如何在新時代從新高度以新視野昇華沂蒙精神的研究和弘揚,是重要的時代命題和現實課題。”省委黨史研究室一級巡視員韓延明說。

臨沂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寬闊的歷史視野、更敏銳的時代思維深化理論研究,有力推動、促進紅色基因傳承。臨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春仲介紹,首先是做實基礎工程,為避免史料研究的碎片化,積極推動《沂蒙根據地全史》編纂,力求全景式反映在黨領導下根據地的創建背景、創建過程、發展歷程。其次是深化理論研究,每年舉辦不同層面的理論研討會,積極爭取把沂蒙精神研究納入社科立項、列入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三是搭建研究平臺,以市委沂蒙精神研究中心為龍頭,整合市委黨校、市社科聯、臨沂大學、臨沂智庫聯盟等研究力量,組建沂蒙精神研究課題組,加強與中央黨校、井岡山幹部學院、延安幹部學院等合作,利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調動各方參與沂蒙精神研究。

理論研討是挖掘精神內涵、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去年7月,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在濟南召開沂蒙精神座談會,回顧黨領導山東軍民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激勵和動員全省軍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把弘揚沂蒙精神煥發出的巨大熱情,轉化為強省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革命遺址是革命歷史、紅色文化的重要見證和載體。為更好保護利用革命遺址,全省黨史部門發動4000多名普查人員,用了近一年時間,通過全面普查與重點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採取實地調查與檔案資料、圖書資料、報刊資料、口述資料等互證的辦法,在全省開展了革命遺址普查工作。通過普查,詳細掌握了每處革命遺址的名稱、地址、面積、建築樣式及材質等基本情況,遺址本體的歷史由來、使用狀況、保存狀況、陳列物品情況,遺址使用管理的所有權屬、經費來源等信息。

為使普查成果永久保存,使每個遺址所記載的歷史信息流傳後世,省委黨史研究室彙總全省普查成果,編纂出版了《山東省重要革命遺址通覽》,100萬字、700餘幅圖片,圖文並茂地記載和反映了山東各級黨組織和無數共產黨人留下的寶貴革命遺產。

近年來,省委黨史研究室還編纂了《齊魯紅色文化講壇演講錄》《山東抗日戰爭實錄》《山東抗戰口述史》《山東抗日戰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研究》等紅色書籍,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了珍貴史料資源。

湖西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無論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湖西黨政軍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湖西人民以滾滾車輪支援前線作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總結當地革命和建設實踐基礎上,單縣將“紅色湖西精神”提煉概括為“愛黨愛國、敢於擔當、百折不撓、無私奉獻”,將繼承和發揚“紅色湖西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出版《紅色湖西》等大型系列紅色圖書,進一步宣傳湖西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蹟,使更多的人瞭解歷史,接受革命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焦裕祿同志的家鄉淄博市博山區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傾力打造焦裕祿幹部教育學院。學院按照“弘揚裕祿精神、開發黨性資源、激活黨性基因、打響黨性品牌”的辦學方針,以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為主線,圍繞新時期焦裕祿精神實質內涵和時代意義,按照“精神根源—焦裕祿精神—精神傳承”的路徑,分三大板塊打造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音像教學、情景教學“四位一體”教學體系,為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體驗焦裕祿精神搭建平臺。

不忘初心,把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好|聚焦山東

沂蒙山根據地

不忘初心,把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好|聚焦山東

信 仰

堅定文化自信 扛起使命擔當

豐富的紅色資源,鍛造了鮮豔的精神底色。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山東堅定革命文化自信,在對紅色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中激活紅色基因。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部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打造一批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品牌;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大力弘揚“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建設好愛國主義、黨性黨史和廉政教育基地。

2017年“七一”前夕,新一屆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集體學習,來到了沂蒙革命老區,圍繞“弘揚沂蒙精神、堅定理想信念”進行集體學習研討,尋根問本、補鈣加油,接受革命歷史教育和黨性黨風教育。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傳承紅色基因,更加自覺地踐行群眾路線;一定要堅定革命理想,更加自覺地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一定要強化責任擔當,更加自覺地擔負起強省建設新使命,把省委常委班子建設得更加堅強、更有戰鬥力。

半個月後,省委黨的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強調要突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個本質特徵,組織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闡發沂蒙精神。要把弘揚沂蒙精神與加強黨的建設結合起來,讓沂蒙精神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力量源泉,為山東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隨後,省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意見》,對弘揚沂蒙精神專門作出安排部署。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矢志追求。堅守初心和使命,要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為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

2017年11月,黨的十九大結束後,省領導來到中國共產黨山東省黨史陳列館參觀,瞻仰中共山東省委機關舊址,回顧黨的歷史,重溫入黨誓詞,深刻感受初心的價值和人民的力量。

“山東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打造了沂蒙黨性教育基地、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基地、膠東黨性教育基地等各類教育基地,目的就是教育黨員幹部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經常打掃思想上的灰塵,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守住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省委書記劉家義說。

一個個像黨史陳列館、省委機關舊址這樣的紅色陣地,承載了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將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文化、紅色精神“訴說”給今人。建好用好這一個個紅色陣地,紅色基因的傳承有了更堅實的載體。

不忘初心,把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好|聚焦山東

載 體

建好用好紅色陣地 讓歷史告訴未來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共產黨宣言紀念館、王盡美故居、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地雷戰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解放閣、焦裕祿紀念館……在山東的版圖上,星星點點分佈著許多紅色座標。這些座標,銘刻著革命先輩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浴血奮戰的豐功偉績,蘊含著山東共產黨人和山東人民艱苦奮鬥、不屈不撓、一往無前、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是寶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

記者瞭解到,山東省紅色文化陣地既包括山東黨組織的重要機構舊址,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重要事件、重大戰役戰鬥遺址,具有重要影響的革命烈士事蹟發生地或墓地等,也包括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內容涉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類紀念館、展覽館等紀念設施,以及能夠反映革命時期黨的重要歷史活動、進程、思想、文化的各種遺蹟等。

根據統計,山東現存革命遺址2449處,其中,重要黨史(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803處,重要黨史(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745處,革命領導人(重要人物)故居203處,烈土墓283處,紀念設施415處。

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近年來,山東在保護好、建設好、利用好這些革命遺址上狠下功夫,打造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等陣地,對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進行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取得了好效果、贏得了好評價。

“太受教育了,太震撼了!黨性教育基地把威海120多年的歷史資源串珠成鏈,用發生在威海的史實,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淋漓盡致、入腦入心。”日前,參觀完威海的黨性教育基地後,長期從事黨員幹部培訓教育工作的淄博市委黨校副校長劉業水連連感慨。

在過去2年多時間裡,已有超過8萬人來到威海黨性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威海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作為自古以來的海防重地,威海見證了中華民族由生死邊緣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程。基於此,黨性教育基地將分佈在威海各區市的12個教學點串珠成鏈,黨員幹部通過參觀學習,感受轟轟烈烈的時代脈動,在重溫歷史中受啟發、引發思考、接受洗禮,自覺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為什麼中國因中國共產黨而能,自覺從歷史中追悟初心、到群眾中擔當使命。

為深入挖掘膠東革命精神內涵,大力傳承和弘揚優秀紅色文化,煙臺市全力打造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功能完善的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形成“一核九區多點”的整體佈局,以“奮勇爭先、民族復興”為主題,以“先鋒、先行、先驅、先進”為主線,回顧展現膠東百年奮鬥史,深刻闡釋“忠誠堅定、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膠東革命精神。

如今,在煙臺山東南麓,有著150多年曆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芝罘俱樂部重煥生機,成為膠東黨性教育基地的主體館——膠東革命紀念館。整個場館全景式呈現了“民族從屈辱到復興、革命從苦難到輝煌”的歷程。一幅幅畫面,一段段影像,直擊心靈,激勵來此接受教育的黨員幹部更加堅定理想信仰,積極投入幹事創業,以奮勇爭先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廣饒縣大王鎮是《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的保存地。為紀念這本《共產黨宣言》在劉集村傳播、使用和保存的艱辛歷程,謳歌早期革命黨人的豐功偉績,進一步弘揚宣言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跟黨走,大王鎮建成全國第一個《共產黨宣言》紀念館,截至目前,共接待參觀者1500批20萬餘人次。

孔繁森用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和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鑄就了“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孔繁森精神”。坐落在聊城市東昌府區的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以圖片、實物、場景、多媒體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孔繁森為民務實清廉的典型事蹟。“作為全國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要深入挖掘紅色內涵,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豐富社會宣教手段,真正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讓英模精神影響更多的人,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館長高杉說。

傳承紅色基因,孩子是重中之重;黨的事業血脈永續、薪火相傳,關鍵在青少年身上。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是對廣大青少年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基層對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有效載體。全省關工委積極發揮自身條件和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五老”優勢,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做傳承紅色基因的好園丁”。目前全省已建成240多個省級和900多個市、縣級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形成了實體場館與網上展館相結合、涵蓋各個歷史時期的教育基地體系,截至目前共開展活動3萬多場次。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山東省有許多“五老”志願者自己籌資建設了一大批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66歲的棗莊市“五老”志願者潘福安,30年如一日宣傳鐵道游擊隊精神,行程幾十萬公里,跨越十幾個省市收集整理鐵道游擊隊的實物史料、文物。1999年,他將房子抵押貸款籌資舉辦了“鐵路游擊隊英雄事蹟展覽”。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建成了大型固定展館“棗莊鐵道游擊隊展覽館”。

62歲的臨沂市“五老”志願者、新時代紅嫂朱呈鎔,以傳承沂蒙精神為己任。2017年,她籌資1800餘萬元,建成沂蒙紅嫂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有珍貴館藏革命文物近百件,珍貴圖片300多幅,免費向社會開放。截至目前,累計接待觀眾上萬餘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