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僅用7年時間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已經超過比亞迪,比亞迪該怎麼辦?

小雨點論


首先說寧德時代把比亞迪趕下王座的原因。

第一是因為寧德時代專門做動力電池,在這個方向專業而強勢,研發人員超過了2000名。它的動力電池技術指標在國內是名列前茅的,自然受到市場歡迎。

第二,則是比亞迪自己作死。比亞迪的動力電池,長期以來只供應自家的汽車,並不對外開放(當然之前出於價格、技術機密、競爭關係等問題,其他企業也不一定要。但是後來電動車缺電池)。而且其在能量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方向守得太久,乘用車市場爆發出對三元鋰的強烈需求時,比亞迪的封閉和技術路線選擇問題,嚴重製約了他家擴大市場。

所以寧德時代的上位也是順理成章。

那麼比亞迪要怎麼應對呢,其實比亞迪已經給出回答了:

1、拆分動力電池業務。今年第一季度的時候,比亞迪鋰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沈晞就透過風,比亞迪的動力電池業務拆分預計在今年年底或者2019年初完成。

2、在自家的乘用車上,積極轉向三元鋰電池。今後比亞迪所有的純電動車,搭載的都會是三元鋰電池。比如今年的比亞迪元EV,以及後續會上市的新一代純電動唐。

3、在電池對外上走出第一步,今年7月5號與長安成立動力電池合資工廠。投資50億,總規劃產能10Gwh。這次合資之後,想必比亞迪與其他車廠的合作也會加速。潛在的合作伙伴可能有長城。

另外,比亞迪相較於寧德時代,也沒有想象中弱勢。那麼根據第一電動的數據,比亞迪在今年4月以1.34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短暫實現了對寧德時代(當月裝機量1.27Gwh)的反超。

日後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在動力電池上的大戰,還會打很久。


智東西


相比寧德時代只願意安安靜靜做好動力電池供應商而言,比亞迪的野心挺大,王傳福不僅要做電池,還要造車,他擅長的是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這招曾經讓比亞迪收穫了國內新能源政策補貼的大紅包,2015、2016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

可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的縮減,比亞迪今年銷量顯著下滑,在2017年第一季度就丟了冠軍寶座,被北汽新能源全面超越,而北汽、上汽、東風、寶馬等幾大車企都是寧德時代的合作伙伴(見下圖寧德時代前5大客戶)。比亞迪的動力電池雖然優勢也很明顯,可是隻賣給比亞迪(比如說比亞迪秦、唐、E6),所以隨著新能源汽車冠軍寶座的丟失,比亞迪也丟失了國內動力電池供應量冠軍。

真鋰研究統計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已經佔據了汽車動力電池25.8%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比亞迪的動力電池江湖地位下,市場份額下滑至17%,位居市場第二;

在“燒錢”補貼紅利日漸褪色之後,兩大電池巨頭怎樣近身肉搏?比亞迪又有著什麼樣的打算?要知道,一旦寧德時代成功地登陸創業板,那麼融資擴產後將對比亞迪電池帶來極大壓力。

“分拆動力電池部門!”早前,就有消息傳出王傳福要分拆比亞迪汽車電子業務部門(第二事業部),將其生產的磷酸鐵鋰以及三元電池面向市場所有車企供貨。堅持垂直整合的王傳福終於打破封閉,不得不向市場開放。

但這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此前寧德時代與上汽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一方負責動力電池生產,一方負責模塊系統開發,動力電池企業與車企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而一些動力電池廠商則乾脆把配套工廠建在了車企的周邊。所以比亞迪要想擠進供應鏈體系,需要花上一些功夫。

能不能殺出一條血路,重回動力電池冠軍寶座,這對比亞迪是個極大的考驗。


艾米米


汽車季來回答這一個問題,歡迎關注汽車季,專業解答各種汽車問題,提供最新汽車資訊。

本人之前在比亞迪供職過幾年,從以前的第九事業部(做手機代工)到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體來看對比亞迪業務構成比較瞭解的。

首先應該說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是兩個核心業務不一樣的企業。寧德時代只專注於做電池,而比亞迪雖然以電池起家,但重心以逐步轉移,多元化發展,業務十分廣泛,目前拆分出了五個業務板塊,分別為電子設備,電池,乘用車,商用車以及雲軌,擁有比亞迪電子(H股)和比亞迪(A股)兩個上市公司。

近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大增,而比亞迪專注於垂直整合,電池優先供應內部需求,包括轎車、SUV和電動客車,也逐漸供應到物流車中。同時比亞迪的電池沒有向其他汽車廠家開放供應,因此比亞迪電池的客戶比較有限,也導致總體市場份額有限,但這個絕不是技術的因素,雖說之前以磷酸鐵鋰為主,但三元鋰電池比亞迪也是擁有較強的技術的。

正是這個原因,比亞迪電池業務在2017年單獨拆分,同時開放合作,向其他汽車廠家開放。而寧德時代在資本的裹挾下,快速前進,由於比亞迪電池不對外供應,基本沒什麼競爭,因此寧德時代成為大部分車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成長為電池領域的獨角獸,但是業務比較單一。

未來隨著比亞迪的電池業務開放,加上比亞迪擁有成熟的電機、電控技術,應該會有更多的車企成為比亞迪電池的客戶和合作夥伴,而電池市場也將競爭更為激烈,電池的成本也將會有大幅度的降低,這樣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客戶都是好事情。

最後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也會回升,行業第一也將交替變化。


汽車季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寧德時代2017成績單

根據寧德時代最新的招股書,2017年其裝機11.84GWh,營業收入199.97億元,同比增長34%。淨利潤39.72億元,同比增長31.4%。

在國內,寧德時代早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老大(2017中國市場銷量如下表)。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銷量,寧德時代已經遠遠超過了比亞迪。

比亞迪怎麼辦?

作為對寧德時代這個後起之秀的回應,比亞迪在去年八月份將自己的動力電池部門拆分出來。

由之前幾乎完全閉合的生產鏈條轉為開放了自己的供貨體系,也就是其所生產的磷酸鐵鋰及三元鋰電池將面向市場所有車企供貨。

另外一方面,比亞迪加大了對方形電池的研發,同時也積極佈局軟包電池

比亞迪建立了從礦產,到原材料研發,電芯,模組BMS,電池包以及最後回收全閉合產業鏈。

最後再提一下,比亞迪從2002年開始研究磷酸鐵鋰電池,也是第一個將電池成功應用在量產汽車的企業。

比亞迪一路走來,可謂艱辛,如今面臨挑戰,已經做出了轉型。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究竟誰能夠成為新能源電池行業的執牛耳,我們拭目以待。

汽車圈兒的清流


汽車人參考


一家企業,能認認真真把一件事做好做強已經難能可貴了。

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一度堅守鐵鋰電池陣營,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馬失前蹄,由於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衰減速度等方面都比三元鋰電差距明顯,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不利於比亞迪的戰略規劃,比亞迪不得不推倒重來。如此,等於置自己於新的起跑線上,優勢蕩然無存。

不過,雖然比亞迪的汽車電池對外銷售業績趨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增長率嚴重下降,但其擁有完整的生態鏈。至少,自產自用,成本低,利潤大。

世界上,能將旗下所有業務都做到行業前列的企業不多,比亞迪也不例外。

寧德時代的超越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會有更多的電池企業、新能源汽車企業超越比亞迪。

這不是壞事。


平門知事


寧德時代超越比亞迪是必然的,比亞迪過去的戰略是電池只供自用,而比亞迪的汽車產品力又不足,缺乏爆品精品,外觀尤其欠火候,銷量不如人意,電池銷量自然受影響了。現在比亞迪雖然調整了電池的銷售策略,但思路和產品線不如寧德時代那麼的專一和聚焦,與電池用戶、整車廠的關係又很尷尬,將來能否反超寧德時代還不好說。這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雲軌和自用電池的新能源車的銷量,二是與其他友商整車廠的合作關係的建立與加深。這兩者都是關鍵,而比亞迪在這兩方面都做的不如人意,達不到王傳福的期待,做產品、做市場比亞迪還是要向華為好好學學。


戀農


一家以融資滾動發展的公司,目前來說將來如何還要看誰的發展更好,短期上就看誰能更早點量產固態鋰電池技術,至於其他的,在鹽湖鋰提取上走的更進一步的比亞迪更佔優勢

而且兩家也沒什麼好比的,寧德是資本型,以一項技術為基礎高速擴大規模,比亞迪是技術型企業,更看重新能源整體產業的發展,兩個企業的風格並不一樣


求索1983


說句實話在大家都挺擔心的時候比亞迪根本沒有把它當回事,因為什麼?比亞迪的野心更大。

比亞迪不僅僅做電池,還買電動車,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比亞迪都只是把自己生產的電池用於自己的電動(以及混動)車上,這時候的比亞迪在意的只是自己的車賣得如何,如果在哪方面出現問題影響了銷量就要及時調整。

比亞迪的這種做法顯然要同時做到新能源車銷量第一和電池產量第一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新能源車的市場前景廣闊,即便比亞迪能做到市場的百分之十或者更多其它廠商還有很多的市場可做,這就使得動力電池的市場比亞迪無法獨佔。

比亞迪的動力電池為何會考慮外賣?除了擴大公司的收益外,還有想把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做得更大,這樣一來還能讓電池的生產成本更低,擴大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優勢地位。


書蟲數碼評


比亞迪2017年初就說要對外銷售動力電池。現在已經是2018年3月中旬了,連影子都沒有。肯定是不看好啦。比亞迪自己就是整車廠,如果市場 大賣,到時候電池恐怕是先保證自己了吧。這是一方面。

眼下,沒有大賣時,比亞迪的電池也沒有比別人更好,比如能量密度,比如,價格。所以綜合上術兩點,比亞迪的動力電池賣不出去成為眼下的事實。

想當初上汽主動找比亞迪要電池,今非昔比啊。


不服不行


我接觸過一些比亞迪總部人員,可以說比亞迪公司以電池起家,後來雄心勃勃收購汽車廠,快速開始造車事業。但是總體來看比亞迪戰略有點小家子氣,後期就有點固步自封了。

未來電動汽車拼的是電池技術,而電動車的電池技術現在主要是鋰電和鐵電兩種。比亞迪一直髮展的是單體鐵電池,基礎十分強,但是後續發展貌似不足;鋰電是這十年來發展的主方向,未來潛力估計也會超過鐵電。

比亞迪仗著早期電池經驗基礎很早造出來續航可達400公里的電動汽車,但是在那以後鮮有聽到比亞迪新電池技術的突破,也就很難在電動車領域有什麼新突破了。

未來左右電動車趨勢的核心就是電池技術。比亞迪依託電池先發優勢反而最近幾年有點落伍的徵兆。期盼比亞迪能夠加大研發投入,研發適應未來需求的電動車電池,才不會被時代快速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