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專業導遊那個時候就出現了,而且許多人都有出國學習的經歷


舊西藏的教育體制特別是官辦教育體系中從來沒有婦女的席位。在舊西藏,拉薩青少年女性受教育多是在私塾蒙館裡完成的。拉薩有名的娘容轄私塾,鼎盛時期有四個年級,300多名學生,有很多女孩在那裡上學。隨著時間的推移,西藏貴族婦女接受教育漸漸多起來,甚至有少數貴族女孩曾到內地和國外留過學。

女留學生,包括頓珠卓瑪、次仁卓瑪姐妹等,1946年被父母送到印度學習,1952年回國參加工作,30多年後她被稱為“西藏導遊第一人”。頓珠卓瑪後來跟西藏民俗學家廖東凡合作完成了一篇極富文學色彩的回憶錄,對那段留學生涯有過精彩生動的敘述。

我見到松多·次仁覺丹,他是自費去印度留學,他說“父母為什麼派我們出去學習?主要目的是學成回國後利益大眾,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西藏旅遊業剛興起的時候,我做了導遊工作,我們屬於西藏第一批導遊。我幹導遊工作幹到1997年,前前後後12年。


當時,西藏主要銷往國外的大宗商品是羊毛和牛皮等。那些常年駐紮噶倫堡收購羊毛的印度商人有著豐富的國際知識背景,消息靈通,個個精通英文,會說很流利的藏語,談起生意來是天花亂墜、巧舌如簧,一般西藏商人很容易被矇在鼓裡。時間長了,這些商人也知道了歸根結底是吃了沒有文化、不懂外語、信息不靈的虧。

很多商人看到一些大戶人家有意識地把孩子送到外國人創辦的學校學習,意識到想要改變在國際貿易中的被動地位,學習文化、學習知識是極為必要的,為此適當地投入錢財也是值得的。許多人形成了緊跟時代、追趕時髦、不甘人後、不吃暗虧的心理。儘管這樣,他們中的很多人發揮所學英語優勢,成為了西藏旅遊觀光業的開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