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濰坊市>青州市 普通鎮

普通鎮位於青州城區西北郊。東接益都街道,西毗邵莊鎮,南鄰五里鎮,北隔膠濟鐵路與東高鎮相連。面積6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公頃,轄51個行政村,人口2.93萬。

普通鎮得名於普通村。其名由來久遠。據《史記》載,秦始皇東巡時,令天下遍修御道,要求路闊三竿,每十五里設一墩一店,達普天下通行無阻,該地設一驛站,取名普通。

境內名勝古蹟頗多,堯王山、田和墓、金斗山、廣固城遺址等,留下許多帝王名臣、賢人雅士的足跡和傳說。

堯王山地處青州市區西北郊,海拔334米,與北洋河相映成趣,風景秀麗,地處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堯王山古代即有堯王祠。酈道元《水經注》載:廣固城北三里有堯王祠。堯帝巡狩,登此山,故曰堯山。堯王祠座落堯王山東麓,坐西朝東,面海而建。2002年,擇其故址重修堯王廟。建有正殿、配殿數間。正殿塑堯、舜、禹王像,配殿塑關羽像。

堯王山頂東側有摩崖石刻像40餘尊。因年代久遠,風化較重,已難辨題記,但其原跡拓片今收存於青州市博物館內。酈道元《水經注》所記載的堯王山岩畫中的戰馬、壯士及燕、代、魏、齊等國兵器等已淹沒。相傳堯王山原為東海龍王出入龍宮的海眼。一年,龍王發大水,淹沒良田,民怨甚高。堯王治水至此,打敗龍王,龍王答應退水一箭之地。堯王登此山頂,奮力直射,箭去千里之遙,大水退去,自此永不成災。堯王命神龜化作巨石,鎮住海眼。現堯王山頂的龜背石仍栩栩如生,清晰可見。

廣固城遺址位於堯王山東南1.5公里。晉永嘉五年(311年),前趙刺史曹嶷,在堯王山東側,瀕北洋河建廣固城(今堯王湖西側,普通鎮康家村北),面積約1平方公里。故地方誌記有“以有大澗甚廣,因以為固,故名廣固城”。隆安三年(399年),鮮卑人容德創立南燕國,定都廣固城。東晉義熙六年(410年)劉裕滅南燕,將廣固城夷為平地。這座短命帝王之都僅存百年。

牛頭洞與牛尾縫。據傳明太祖朱元璋少時曾流落山東,在今東高鎮核桃園村崔迪家放牛,時常放牧於普通西山,此山被稱為“明祖山”。傳朱元璋放牧於堯王山時,與夥伴殺牛燒而食之,留牛頭山南一洞,置牛尾山北一縫,告主人曰“牛鑽山中”。故拉山北牛尾而山南牛頭大鳴。現堯王山南坡尚存牛頭洞,北坡有牛尾縫。

田和子墓,位於普通鎮程家溝村南、堯王山以北,為青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田和子,戰國時期田齊第一代君主,公元前404年至前385年執政,史稱“田齊”。

鍾羽正墓,位於北洋河東岸鍾家莊村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鍾羽正,明萬曆八年(1580年)進士,朝廷重臣,今堯王湖東岸鍾家莊人。歷任河南滑縣知縣、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賜太子太保。著有《崇雅堂集》五卷。

明朝重臣馮氏墓地,位於堯王湖西側,南辛店村南、東一帶。

馮裕,臨朐人。明初“海岱詩社”發起人、“海岱七子”之首,官至戶部員外郎。其曾孫馮琦,官至禮部尚書,著有《北海集》。

馮溥(1609~1692),字孔博,益都人,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官至宏文院侍講學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書、文化殿大學士,為康熙朝“輔弼重臣”。民間稱其為“馮閣老”。告歸後,皇帝將原明衡王府花園相賜。馮溥在舊花園內建築了假山、石洞、流水、涼亭等,稱“偶園”。

明清三位重臣卒後都葬於馮氏墓地。原馮氏墓地規模宏大,古木參天。建有圍牆、石坊、廳堂,墓前有石人、石馬、石虎、石豬、石羊、石坊等建築遺物,墓地有高數丈,粗合抱的古柏300餘株。惜皆毀於“文革”期間。

堯王湖位於堯王山以東2公里處。原名龍虎水庫。因其西鄰堯王山,遂更名為堯王湖。該湖水面開闊,水質甘冽,水域面積達20萬平方米。湖中央有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的湖心島,島上樹木繁茂,多種珍奇禽鳥在此棲息。水中魚蝦嬉戲,樹上翠鳥鳴唱,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相映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