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倚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倚

「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倚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譯文

人君政施寬厚,人民自然淳樸;政施苛察,人民就會狡詐。災禍啊,幸福依傍著它;幸福啊,災禍隱伏在它裡面。誰知道它的變化有沒有終點?福禍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常可再變為反常,善良可再變為邪惡。人心的迷惑,由來已久了。因此,聖人端莊方正而不傷人,稜角分明而不害物,直率而不無所顧忌,明亮而不光芒耀眼。

「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倚

經典解讀

本章講的是政治、社會、人生方面的辯證法。國學大師馮友蘭曾說:“從《周易》以降,即有辯證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規律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這還是老子的貢獻。”

老子反對為政苛細,明察秋毫,包攬一切,干預一切。我們有一些說法,如抓大放小、寬以待人、宜粗不宜細等,也是這種思路。相反,事必躬親、無微不至、心細如髮,是修表、精密儀器等行業從業者必備的品質,但是對於領導人、管理者來說,未必總是正面的特性。

緊接著,老子通過對悶悶與察察的辨析,順勢引出禍福的轉化問題。悶悶看似不佳,卻能使人民自然淳樸。察察看似精明強悍,卻會使人民變得狡詐。做人做事,切不可只看一面而忘了另一面。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句,是極為著名的哲學命題。禍可以轉化為福,福也可以轉化為禍,但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如此。不具備一定的條件,是不能轉化的。

另外,老子認為,對立面既然互相轉化,也就很難確定事物矛盾的主次方面,這就是“其無正”。比如看乒乓球賽,一球之爭,勝也勝得飛快,敗也敗得飛快;一會兒是這方主動,一會兒是那方佔優。你很難知道下一分鐘下一秒鐘,那個小球會飛到什麼地方去。正是因為“其無正”,所以才“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所謂“反者道之動”,是正是奇,是善是妖,都只是一時之道、權宜之道,不是常道。認識到這一點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下,儘快扭轉局面。同時,在你被認為是正是善的情勢下,怎麼樣警惕復化為妖、復化為奇,怎麼樣防止再次陷入逆境。

至於“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與孔子的“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淫”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提倡一種美德,同時防止它的過分與極端化。老子提醒方正的人,要注意不割傷旁人;提醒銳氣十足的人,注意不刺痛別人;提醒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提醒風光無限的人,別自我炫耀。總之,一切要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智慧典例

努力把壞事變好事

「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倚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意思是,災禍啊,幸福依傍著它;幸福啊,災禍隱伏在它裡面。誰知道它的變化有沒有終點?福禍沒有確定的標準。老子看透了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深刻認識到壞事可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變成壞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於講尊嚴的人來說,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折磨更殘酷、更難以忍受。可是,很多成就非凡的大人物,卻正是因為他們受到了無法忍受的輕視與譏諷,從而奮發圖強,終成大業的。

林肯就是因為不斷地遭受打擊而最終飛黃騰達的。他人的輕視不過是替林肯預備了一架登天的梯子,使林肯登上了榮譽的頂峰。

當年,林肯還是一個青年律師。他為了一個很重要的案件到了芝加哥。但是,他毫無聲望,沒有人理會他。那些有名的老律師,看不起他這種初出茅廬又來自外地的律師,甚至認為和他在一起會降低自己的身份。他們無論到什麼地方,總是儘量躲著林肯,甚至不允許他和他們一起吃飯。這對於年輕氣盛的林肯來說,絕對是不小的打擊。

被人輕視成了林肯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督促著他不斷向前,好超過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林肯成功了,直到他做了美國的總統,那些律師還只是些律師而已。

可見,對於有骨氣的人來說,輕視與譏諷恰恰好似通天的梯子。我們尊敬林肯,是因為他面對輕視不自棄,通過努力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無獨有偶,拿破崙也是因為被歧視,而奮發向上,通過許多艱苦卓絕的努力而改變命運的。

小時候,拿破崙在布里恩的貴族學校上學。不過,拿破崙的父親是一個高傲而又窮困潦倒的科西嘉貴族,雖然他把拿破崙送進了貴族學校,可是,他並不能讓拿破崙和同學們一樣,過富家子弟的生活。因此,他必須忍受同學的輕視與譏諷。

每一種嘲弄、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拿破崙增加了一種決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實際行動讓這些愚蠢的富人們看看,他確實比他們優秀。

在拿破崙16歲的時候,他就當上了少尉。但就在這一年,他父親去世了。這樣,他不得不從自己那本來就少得可憐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幫助他母親。

在部隊裡,拿破崙的同伴們一有時間就去追求女人或賭博。拿破崙個頭矮小,不受女人歡迎;而他的貧困,也使他失掉了參與賭博的資格。於是,他就埋頭讀書,長了不少學問。長官看到他頗有些學問,就常派他做些需要進行復雜計算的工作。他把這些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於是他更加受到重用。他的同齡人仍在追逐享樂的時候,拿破崙已經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

拿破崙之所以能成為偉人,除了得益於他的天分外,很大程度上源於他能變打擊為動力,並通過艱辛的努力把壞事變成好事。很可能,如果當初拿破崙像別的孩子那樣擁有順利的生活,世界上就會缺少一個婦孺皆知的英雄。

德摩西尼是古希臘卓越的演說家。可誰能想到,這位偉大的演說家天生就聲音微弱、吐字不清!尤其是“R”這個字母,他怎麼也說不清楚。當他面對大眾演講時,他吐字不清的毛病完全暴露出來,聽眾們都大肆嘲笑他。

為了克服自己的缺陷,為了使人們不再嘲笑自己,他把石子含在嘴裡……對著大海演講,一邊向山上跑一邊演講,強迫自己一口氣念好幾百字,站在鏡子面前演講以矯正自己的姿勢。

此外,他還特意建了一個地洞,每天在裡面練習他的聲音和演說的姿勢,以此來抗拒外界的紛擾。德摩西尼的堅持終於取得了成果,人們給予他的不再是嘲笑,而是經久不息的掌聲。摩西尼用他的行動證明了,只要努力,世間沒有什麼不可能!

那些能在譏諷、輕視中取得成功的人,是值得稱頌和尊敬的。他們面對困難,面對壞事,不是選擇逃避,而是想辦法變難為易、變壞事為好事。那麼,我們呢?難道就自甘沉淪?別忘了,只要不放棄,就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